财新传媒
公司快讯

4家期货公司入驻自贸区 原油期货将推进

2013年10月29日 09:15 来源于 财新网

  证券时报网消息 距离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挂牌一月,相关细则静待出台。可以预期的是,借力自贸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期货业务将不断被放开。一方面,期货创新业务盈利模式尚在探索之中;另一方面,已有期货公司积极布局,对政策利好的兑现充满信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原油期货将依托上海自贸区推进。此外,目前已有广发期货、海通期货、宏源期货和申万期货在自贸区设立了相关的风险管理子公司。

  自贸区内探索原油期货

  9月29日,证监会发文称,拟同意上海期货交易所在自贸区内筹建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具体承担推进国际原油期货平台筹建工作。依托这一平台,全面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期货交易。以此为契机,扩大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程度。

  “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类大宗商品,原油期货一直被市场所期盼,但由于现行的市场制度跟不上而迟迟未能推出。”英达期货机构部总监张海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自贸区内筹建独立的国际能源交易平台,既可以避免外汇制度、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束缚,还能借力改革,利用制度创新的灵活度。”

  国泰君安金属及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鹏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自贸区的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等制度安排,为原油期货的更快推出提供了机会。”

  不过,李鹏认为,原油期货不会很快推出。“一个关键的问题是部门的协调,如物流业的重新设计及相应的行业监管的变化;另一个问题是负面清单的限制,自贸区对外资机构参与缺乏审批权。虽然交易制度容易,但短期推出仍有难度。”

  李鹏指出,此次证监会就“目前境外期货交易所不得在我国境内设立或指定商品期货交割仓库”的明确表态,意味着伦敦金属交易所在自贸区设仓库短期难以实现,也预示着未来原油期货大规模参与的可能性不大。当然,资金也可通过其他途径参与交易,业内目前关注的焦点在于资金的合法流入。

  对于自贸区方案提出的 “探索在试验区内设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开展能源产品、基本工业原料和大宗农产品(000061)的国际贸易,张海明认为:“从长远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金属消费国,以融资铜为例,市场需求巨大,期货业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提升"中国价格"在全球商品定价体系中的地位。”

  四家期货子公司进驻

  虽然相关细则尚未出台,但包括首批的申银万国智富投资有限公司在内,目前已有四家期货子公司进驻自贸区。证监会消息,广发期货、海通期货、宏源期货和申万期货在自贸区设立了相关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并支持区内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面向境内客户的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的柜台交易。

  张海明认为,“风险管理公司的设立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前期的业务内容如仓单服务、合作套保等属于传统业务范围,目前的盈利模式还不清晰,由于相关配套制度欠缺,行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而具体做法还不明确,后期的业务发展是否会在传统制度上有所突破,还需要等待相关细则的出台。”他称,“我们主要还是在观察政策面的变化。”

  包括已经入驻上海自贸区的期货公司在内,目前期货业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政策利好何时兑现。对此,李鹏表示,“与预期相比,目前来看,上海自贸区方案的政策支持力度要小一些。虽然已有部分期货子公司进驻自贸区,但未来能否吸引更多期货机构入驻还不确定。”



(本文由证券时报网授权财新网刊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转载)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