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 > 要闻 > 正文

全国高耗能大检查结束 结果欠佳

李其谚
2007年07月20日 18:21
业内人士认为,从现在不理想的检查结果推测,下半年针对高耗能产业的宏观调控将继续升级

  一场轰轰烈烈的国务院高耗能、高污染大检查结束,结果大致是“三分”——三分之一的省份执行情况比较好;三分之一的省份有所执行,但问题较多;剩下三分之一省份执行问题很大
  发改委将根据此次检查的情况向国务院提交专项总结,这也将成为下一步调整针对“双高”产业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依据。

  近日,由八部委联合组成的国务院清理高耗能和高污染专项检查小组陆续返京,一场轰轰烈烈的高耗能大检查如期结束。
  此次专项检查由国务院统一部署,每个检查组都由副部级官员牵头。检查范围包括钢铁、铜、铝、铅锌、水泥、电力、电石、焦炭、铁合金等各类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检查内容涉及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调控政策的落实情况、差别电价的执行情况;清理和纠正地方在地价、税费以及执行行业准入条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等方面的进展情况;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污染物减排和新建项目方面的情况,落实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产品出口政策的情况。
  “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地方上高耗能、高污染的情况还是比较严峻。”一位参加检查刚刚回来的人士介绍,“最终结论还没出来,从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大致是“三分”——三分之一的省份执行情况比较好;三分之一的省份有所执行,但问题较多;剩下三分之一省份执行问题很大,有的省份连检查的文件也没有组织下发——但即使是执行情况较好的东部省份,也存在着差别电价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目前八个检查小组均已根据检查的情况,向发改委提交了各自的检查报告。发改委汇总后将在7月内出台最后的报告。届时,国务院将在专项总结的基础上,出台进一步的调控政策。
  。
 
知其不可为而为
  “这是节能减排任务写入‘十一五’规划之后,力度最大的一次检查,同去年五部委清理固定资产投资专项检查的规格类似,但此次检查显然范围更广、更显示中央的决心。”一位参与检查的人士透露。
  2006年年中开始,中国工业投资增长过快就引发了担忧。当时,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06年)6月工业生产同比19.5%的增速,是近十年的同期最高水平;而上半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3%,也为三年来最高。”
  在这种形势下,国务院派出发改委等五部委组成的检查组,全面清查当年上半年新增的亿元以上投资项目。此外,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制定了降耗4%的年度任务和能效考核体系,并将指标层层分解到各级政府;根据不同行业对不同设备作出能耗的具体规定。
  这些政策显然并没有收到明显效果,2006年4%年度降耗目标仅仅完成了三成。
  “除了北京,全国其他地区都没有完成2006年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的目标任务。”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表示,第一年没有完成既定目标,将给后四年累积更大的压力。
  北京之所以达标,得益于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已陆续将首钢等高能耗工业企业迁出北京。“相当于把自己院子里的高能耗企业搬到别人的院子里了,就全国节能形势来看,并不具有什么意义。”中国能源网信息总监韩晓平告诉记者。    
  进入2007年,中国的工业投资,尤其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继续高增长。
  与此同时,高能耗产业的快速增长给中国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进口方面,这些产业的快速扩张使得中国对铁矿石、氧化铝等原材料对外依存度大大提高,原材料的进口价格大幅上升;而出口方面,由于高能耗产品的成本中,电和煤的成本占很大比重,出口这些产品就是向国外出口能源,加剧了中国的能源供应、运输的紧张局面。”国家发改委原经贸司的一位官员曾透露说。   
  西部地区是高耗能产业近年崛起的重点,也是中央调控高耗能产业的主要目标区。西部各省过去几年赖以吸引投资的一个主要优势,就是低电价和充足的电力供应。根据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在中央大力调控高耗能产业的情况下,西部用电量上升势头有增无减。
  在这种形势下,继续加大调控力度已成为中央政府明知不可为却不得不为之的选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对此次高耗能大检查寄予了很大希望,“此次专项大检查的目的,是希望全面摸清情况,从而制定更加完善的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形成促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长效机制。”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公司股价走势、结构人员变化等投资信息。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