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乳业称,已将自查出的“疑似存在问题收奶站”主动通报给了当地公安机关;对于未查出问题的收奶站,蒙牛方面已实行人盯人的“托管”模式。
9月19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结果,显示蒙牛品牌八个系列、11个批次的产品检出三聚氰胺。蒙牛乳业发言人赵远花表示,目前11个批次的问题奶已在各地工商部门配合下全部下架封存,蒙牛乳业已将自查出的“疑似存在问题收奶站”主动通报给了当地公安机关。“我们对产品是可以追溯的,从哪一个批次就能追溯出原料奶是从哪个地方收上来的。”她说。
赵远花称,当前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解决好奶源的问题。根据此前公布的产品检验结果,蒙牛自己兴建经营的牧场原料奶是可以保证安全的。至于通过奶站收取的原料奶,通过具体批次产品的追溯,蒙牛已经分析列举出了一些疑似向原料奶中掺入三聚氰胺的收奶站,不过在公安机关确认前,蒙牛不便透露其具体名单。
赵远花表示,目前,蒙牛已经与“问题奶站”中止合作。对于未查出问题的收奶站,则派人对之实行了“托管”,由蒙牛派专人对收奶站实行24小时盯守。
这一“人盯人”的监管方式,到底能持续多久,目前还不得而知。赵远花称,对奶站的具体管理模式,需要未来再解决,目前只能通过这种办法确保原奶安全。
此前,国家质检总局已抽调5000多名质检人员,对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乳制品企业实行了驻厂监管。“现在驻厂的检验机构,对每一批次生产出的全部产品都要出据《未检测出三聚氰胺的检测报告》。”赵远花说。
她同时透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每批必检”也给原本高效的收奶环节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主要原因是原料奶保鲜期很短,由于检验时间延长,有些送来的原奶酸度出现问题,只能被迫倒掉。不过,这些原奶的钱依然要支付给奶农,损失由企业承担奶。
■
既往相关报道:
蒙牛中期业绩会回应问题奶风波
伊利蒙牛光明被撤销“中国名牌”称号
三聚氰胺击溃产品免检制度
牛根生:大品牌要负大责任
蒙牛、伊利、光明部分液态奶含三聚氰胺
中国着手修订乳品相关标准
专题:肾结石婴儿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