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快讯

新纶科技:积极拓展医用及民用领域

2013年04月18日 08:28 来源于 财新网

  证券时报网消息 因为PM2.5的防治,被更多投资者所熟知的企业——新纶科技,如今,已经大踏步迈入了医用及民用市场。作为空气净化与无尘防护领域率先上市的企业,注定被市场寄予更多的期望和关注。

  4月11日,新纶科技(002341,SZ)发布2012年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公司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11.42亿元,同比增长19.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05万元,同比增长17.97%;基本每股收益0.32元。

  近年来,新纶科技在行业竞争无序、下游领域需求乏力的市场背景下,凭借自身的竞争优势,依然保持了多年的行业领先地位和业绩的高速稳定增长。这与公司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密切关注下游领域的发展趋势,适时把握了PM2.5、新版GMP及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机遇,及时调整战略发展方向,不断开创成长的蓝海空间是密不可分的。

  PM2.5“爆表”背后的巨大商机

  作为在空气净化与无尘防护领域的核心技术拥有者,新纶科技一直都在积极关注和拓展民用及专用品市场。

  2011年冬天以来,频发的雾霾天气,使国内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处于严重污染的状态,引起了大众对空气质量问题给健康带来危害的持续担忧,也让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词汇“PM2.5”进入公众视野。PM2.5的“爆表”也引发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应对,街上戴口罩的市民明显多了起来,而空气净化器也成为家电卖场里的人气商品。

  表面来看,这是PM2.5带来的一场威胁人们生活的公共事件;但深层次看,对于具有敏锐市场嗅觉的企业家来说,PM2.5带来危害的同时,也随之带来的了千载难逢的商机。新纶科技,作为空气净化与无尘防护领域的先导者,自然是最早嗅到这一商机的企业之一。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今年1月24日表示,PM2.5防治要提升到国家层面进行约束性控制。此外,根据环保部给出的PM2.5监测实施的时间表,2013年要在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包括PM2.5在内的6项指标监测,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2016年起,各地要向全社会发布监测结果。

  随后公布的修订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披露了PM2.5监测可能会带来的投资额度:全国总体需要布设1500个监测点,以目前市场上PM2.5监测设备的价格,PM2.5监测前期需要的投入将超过20亿元。此外,日前公布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显示,“十二五”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并且未来节能减排的力度还将继续扩大。

  分析人士表示,在PM2.5防治的热潮中,将给相关产业带来1450亿元的市场需求,而新纶科技,就是其中受益的企业之一。

  早在2011年,新纶科技已经向该领域拓展,2012年又凭借在防尘领域的尖端技术和专业研究,针对民用及医用市场研发出一系列专用防护产品,同时加大对高端医用型和民用型专业防护口罩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如PM2.5口罩、儿童系列口罩、医用防护系列及高端民用擦拭材料等。分析人士同时表示,未来随着PM2.5的持续升温和相关政策的逐步执行,新纶科技在该领域的业务需求将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新版GMP大考显示分水岭

  面对近年来较为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新纶科技紧密关注下游市场变化,及时抓住市场机遇,一方面加强科技创新的力度,加速新产品的研发及推广,另一方面主动加大公司在生物医药、医疗、食品等多个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的新兴领域的业务转移,使得行业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同为人类健康服务,且为国家政策重点扶持的战略新兴领域——医药行业,近两年也迎来了行业的一轮大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版GMP”)历经5年修订、两次公开征求意见后,终于揭开面纱,于201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据专家透露,新版GMP与1998版GMP的重大区别是:在硬件上,对无菌制剂企业的要求有很大提高,更加强调生产过程的无菌、净化要求。这为防静电/洁净室行业的企业未来承接生物医药行业净化工程的改建项目带来了契机。

  国家药监局药品安全监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规范大大抬高了行业门槛,可能将使全国至少500家经营乏力的中小制药企业关停,而其他企业要符合新规定仅硬件投入合计需要2000亿~3000亿元。

  根据新版GMP的相关规定,医药工业领域新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新建(改、扩建)车间应符合新规的要求,药品生产企业新建车间将按类别分别于2013年底及2015年底前分阶段达到新规的要求。《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提出:医药工业保持产业规模平稳较快增长,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质量安全上水平,实现全国药品生产100%符合新版GMP要求。

  新纶科技重点把握新版GMP所带来的新一轮药厂提升洁净度的市场机遇,积极拓展生物医药领域市场空间,公司已于2011年向该领域进行业务转移,并在以上领域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和净化工程建造经验。目前已与国内众多医药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2012年公司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市占率大幅提升,相关领域净化工程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75%。

  此外,根据《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在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普遍推行良好操作规范(GMP)、食品生产企业60%以上需达到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要求。食品行业HACCP和GMP标准的执行,也将使食品行业对生产过程的环境等级要求提高,预示着防静电/洁净室产品、净化工程在民生领域将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与推广。

  新纶科技凭借独特的经验模式、领先的技术水平,以及完善的销售网络,其产能扩张规模和渠道布局能力短时间内难以被同行超越,有望实现超越行业的发展。2012年,公司与贵州福斯特千万元净化工程的签订,标志着公司在医药领域的业务拓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公司方面也表示,未来医药及食品行业会成为公司重点开拓的领域。

  搭乘智能移动终端发展快车

  作为防静电/洁净室行业下游最主要的应用领域,近年来,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消费电子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作为近两年来在消费电子领域出现的重要新产品,随着发展环境的日益优化,已经成为提振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拉动内需的又一重要引擎。

  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及电子元器件生产工艺精密制造要求的不断提升,对生产环境的防静电和洁净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势必将带动防静电/洁净室行业的发展。

  近两年来,国内手机市场尤其是智能手机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推升大量半导体零组件需求。国际市场研究机构IDC公司预计,2013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3亿部,同比2012年的增长接近60%。

  2010年以苹果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的热潮迅速席卷全球,一时之间平板电脑成为移动互联时代一个耀眼的名星。根据易观国际的统计,2012年前三季度我国平板电脑的销量超过700万台,相比去年同期增长75%。

  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消费电子市场规模达1.391万亿元,一举超过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预计2013年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开支达1.1万亿美元。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未来十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计划,并以此促进消费升级,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电子行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换机需求。而与此同时,由新型城镇化带动的消费电子产品需求也将长期间接拉动电子元器件的增长。

  东方证券分析师认为,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大量需求,必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生产线的扩建、资产的大规模投入,从而促进对防静电/洁净室行业需求的显著增长。随着我消费电子需求快速增长、全球电子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电子产能向西部转移,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将带动洁净室行业快速发展,预计到201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500亿元。

  目前新纶科技已在密切关注下游五大产业链:声学、天线、连接器、光学(摄像头、触摸屏、面板)以及电池等行业发展,公司凭借在电子行业的客户资源及技术优势,已为该领域业务深度拓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未来有望搭乘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快车,在相关业务领域取得长足发展。

  美丽中国的“无尘”梦想

  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防静电/洁净室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新纶科技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日前,新纶科技联合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在北京举办了《隔绝雾霾,亲净生活——2013“亲净生活”呼吸与健康论坛》,活动中呼吁,在雾霾天气时要重视呼吸系统防护尤其是儿童的呼吸系统防护。截至去年年底,新纶科技已先后向深圳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捐赠2.5万只防霾抗菌口罩,向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捐赠20万只儿童防霾抗菌口罩,合计金额44.5万元。

  可以说,新纶科技在创建和谐的企业发展环境,践行社会责任方面为行业做出了表率。

  背景资料:

  新纶科技(002341,SZ):公司系集防静电/洁净室耗品研发、生产、销售,净化工程及超净清洗服务于一体的防静电/洁净室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是中国防静电/洁净室行业龙头企业。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细颗粒物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GMP:是英文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的缩写,即“优良制造标准”之意。GMP是一种特别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对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也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



(本文由证券时报网授权财新网刊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转载)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