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快讯

中联重科回应CIFA业绩异常 否认利益输送

2013年04月18日 08:28 来源于 财新网

  证券时报网消息 中联重科收购CIFA涉嫌利益输送的风波仍在发酵。

  虽然中联重科已经为CIFA付出了总计31.94亿元人民币的总价,但收购CIFA剩余股权前后,CIFA业绩的反弹式增长仍是利益输送最大的疑点。

  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此前回应称,本次共同投资人8.7%的年收益率,远低于中联重科2008年来的净资产收益率,更大幅低于混凝土机械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率。

  即便CIFA业绩节节攀升,但中联重科一季度净利润下降60%-80%的业绩预告依然让市场唏嘘。

  中联重科公告解释称,宏观经济复苏缓慢,工程机械行业市场需求不振,公司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主动调整了经营策略并延续至今年第一季度,使得公司主营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

  业内人士认为,行业销售产值及销量增幅的不断下跌,都在警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原先的销售模式已经不可持续,需及时做出调整。

  回应业绩异常

  2012年12月28日,中联重科发布公告称,中联重科董事会审议批准了旗下海外投资管理公司收购香港CIFA公司其他股东的40.68%股权的决议,至此,两轮交易中联重科共付出了31.94亿元人民币。

  然而,自2008年中联重科出资收购了CIFA公司59.32%股权后,CIFA业绩并不理想,且远低于预期。

  据相关媒体报道,2011年度,CIFA实现营收2.98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60亿元),仅为彼时预期的50.8亿元36.61%;实现净利润1628.5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1亿元),仅为彼时预期的4.43亿元22.8%;净利率则只有5.43%,较预期下滑近四成。

  然而,2012年上半年,CIFA营收迅速反弹至15.68亿元,净利润2.828亿元,去年半年的净利润,达2011年度净利润的1.8倍。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曾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前,中联收购CIFA公司,并进行了整合、形成了协同,2012年上半年CIFA利润是金融危机前2007年全年利润的2倍。”

  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对记者表示,关于本次交易对价,根据交易公告发布当日上市公司估值的情况,国内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可比公司市盈率(P/E)倍数均值为12.63。而CIFA 资产的市盈率(P/E)倍数约为8.59,低于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制造可比公司的估值,并不存在利益输送。

  但质疑同样存在,有相关人士认为,既然A股如此好的收益率,混凝土机械行业收益率都高于此项收购,公司为何要耗巨资收购?投资A股岂不更好?

  中联重科方面对上述说法进行了反驳,认为该说法回避了公司的重要观点,收购CIFA给予中联重科带来了大量的协同效应,但是并非会直接体现在CIFA的财务业绩上。中联CIFA的技术平台,不仅为中联引入了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同时双方共同致力于高端技术和产品的开发。此外,通过搭建欧洲战略采购平台,2012年公司直接节省成本6000万元。

  中联重科董事长助理刘小平对本报记者表示,各家投资者的进入,实际是在中联重科刚刚开始国际化的初期,用自身资金帮助中联重科分担投资风险,他们的介入为中联重科的国际化进程提供了帮助。

  “从目前情况来看,共同投资者的使命已经完成,作为财务类投资者,公司也尊重对方退出的需求。”他表示。

  而关于CIFA的业绩,中联重科方面表示,2012年上半年比2011年同期有大幅提升,2012年下半年和2013年前期与2012年上半年处于持平水平,即从2012年开始CIFA的业绩已经明显上升了一个台阶,且具有持续性。

  营销策略调整

  尽管经过调整后的CIFA业绩上了新台阶,但中联重科一季度业绩报告还是让人大跌眼镜。

  近日,中联重科发布第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今年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8亿元-8.36亿元,同比下降60%-80%。

  公告解释称,宏观经济复苏缓慢,工程机械行业市场需求不振,公司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主动调整了经营策略并延续至今年第一季度,使得公司主营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

  中联重科相关人士表示,考虑到宏观经济调整的时间和幅度超出行业、市场人士及公司的预期,原先的营销策略已经不适合继续下去,公司应更加重视提升公司资产质量,严控风险。

  来自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工程机械行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5,792.26亿元,累计同比增长34.56%;而到2012上半年仅实现3150.10亿元,同比增速为3.45%;2012年全年完成销售产值5,915.71亿元,同比增速仅为1.85%。

  刘小平表示,第四季度开始,公司突出应收账款回收等相关措施,严控销售商务条款,加强应收款项的回收。在销售中,公司除了提高首付比例外,一线高层亲自下基层督促检查应收账款回收情况,并将收款情况与个人工资绩效挂钩。

  年报数据显示,2012年年底,公司拥有货币资金232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30.7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42%。与此同时,公司应收款项较年初虽有增长,但相比2012年三季度末已开始下降。



(本文由证券时报网授权财新网刊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转载)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