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 收藏
  • 打印
  • 放大
  • 缩小
  • 苹果客户端
  • 安卓客户端

PMI下滑显示中国经济复苏脆弱

2013年05月02日 11:37 来源于 财新网 | 评论(0
澳新银行认为,财政支出和投资相对较慢,这可能表明中国决策者在考虑将重心放在解决结构性问题上

  【财新网】(实习记者 铁瑾)4月中国官方采购经理指数(PMI)于5月1日公布。由于此前已有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先期发布,因而,4月官方PMI的回落并不出乎意外。

  数据显示,4月官方PMI持续此前的下滑态势,与上月下滑0.3个百分点至50.6。澳新银行大中华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认为,这表明整体经济仍然延续此前的弱势复苏态势。禽流感疫情的爆发可能也影响了整体经济的表现。

  在PMI分项数据中,产出指数下降了0.1个百分点,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则分别下滑0.6个和2.3个百分点,购进价格出现了10.5个百分点的大幅下滑。

  刘利刚称,疲弱的PMI指数也表明内需仍然保持低迷,这也体现为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以及PPI指数的不断下滑。在数据发布前,工信部也表示,中国多数企业仍然面临一定的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的问题。

  “当然,从这段时间的经济表现来看,财政支出和投资相对较慢,是经济减速的最重要原因,但这可能也是一个信号,表明中国官方在考虑将更多的重心放在解决结构性问题上,改变一直以来以投资为中心的经济政策。”刘利刚这样判断。

  4月25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上,中国最高领导人在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提出,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

  刘利刚称:“这也表明未来的经济政策将以结构性改革为重心,并尽快释放改革红利。”

  他认为,4月PMI这一较弱数据也暗示未来两个月的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相对宽松,人民币汇率可能因此被推向弱侧。联系到第一季度中国信贷数据出现了爆发性增长,与疲弱的实体经济形成较为鲜明反差,澳新银行认为,企业过度的“金融化”是这一反差出现的重要原因,这也要求中国尽快推进利率市场化,以避免企业的过度金融投机和套利行为。

  澳新银行认为,为防止整体经济出现严重下滑,中国官方应该尽快出台详细的城镇化举措,同时也需要出台结构性减税政策,以减轻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负担,同时也需要更快地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全选

新闻订阅:订阅后,一旦财新网更新相关内容,我们会第一时间通过发邮件通知您。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