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快讯

证券行业规划有望定稿利润或增十倍 5股受益

2013年06月05日 08:51 来源于 财新网

  证券时报网消息  

  ——新闻导读——

  【最新】

  证券行业规划有望本月中旬定稿 利润或增十倍

  【创新之路】

  券商创新在路上

  证券行业:创新步伐越迈越大

  【评论】

  证券行业的“放”与“收”

  【个股掘金】

  证券行业:获政策重大支持 推荐5只股

  

  证券行业规划有望本月中旬定稿 利润或增十倍

  消息人士日前透露,上周有关部门召集证券公司及基金公司、期货公司召开闭门会议,研究草拟证券行业规划与发展战略,初步决定6月中旬定稿。会上来自监管部门的人士向行业提出十年增长十倍的长远规划,并表示FICC业务及证券公司融资业务将成为今年行业两大创新点。

  据悉,会上监管部门领导给部分券商布置了两大研究选题,一是参照海外市场经验,研究FICC(含定息收益、利率、商品、货币等)业务的方向及准则;二是研究证券公司融资业务的开展,包括质押、过桥贷款、并购融资等业务。上述两项研究为期一个月,有监管部门领导表示,这两项业务有望成为今年监管部门及证券行业的最大创新。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有参会人士透露,监管部门人士在会上表示,研究制订证券行业规划需秉持“改革、创新、开放、发展”的思路,并向行业提出十年增长十倍的长远规划,有与会人士表示,十倍增长不仅仅指向财富管理规模,更是期望证券行业规模及净利润获得十倍增长。

  此次会议名为“行业规划与发展战略座谈会”。据券商人士透露,会议通知称,此次会议是“为适应国民经济升级转型、金融结构调整和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需 要,从全局性、战略性高度出发,深入研究行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解决路径,为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次会议讨论的内容除此前已提出的诸多创新思路 外,还关注证券公司海外布局、融资渠道等长期发展的问题。(中国证券报)

   

  券商创新在路上

  2012年,券商创新元年,业内充满期许;2013年,券商大会风控唱起主旋律,券商创新是革命性的颠覆,还是伪创新?融资融券、资产证券化、新三板市场,哪里才是券商的淘金圣地?

  在最新一期《新财富夜谈》节目中,财经评论员叶檀、招商证券首席分析师罗毅、金元证券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何旭、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东方证券研究所证券业资深分析师王鸣飞,同您一起聊创新。

  券商创新元年

  融资融券领风骚

  2012年是证券行业全面创新的元年,回顾这一年,券商围绕大资管、大经纪、大投行、大自营、融资和杠杆等六大业务领域掀起了创新浪潮。在各项创新业务收入中,融资融券收入无疑是最具成长性的创新业务。2012年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实现收入70.96亿元,较2011年增加一倍以上,仅次于经纪、自营、投行三大传统业务。

  王鸣飞:截至2012年年底,融资融券收入占券商整个营业收入已经达到了5%以上,有些收入高的券商,占比可能达到8%―10%。

  桂浩明:但总体来看,融资和融券两个业务中,很多券商可能更加着力发展融资业务,而且它确实带来比较高的收益;而融券业务从现行的制度来看,如果要发展起来,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融资融券业务中,融资可能占了95%以上,这样的比例不会轻易改变。

  何旭:从目前的这个情况看,我觉得今年融资融券的盈利占比将提升到15%左右,应该没什么问题。2012年融资融券占整体收入的5%―8%,我们判断今年至少会增加一倍。

  资管唱起重头戏

  履新不久的证监会主席肖钢,早在去年10月份就曾公开撰文指责“资金池”风险是庞氏骗局。最近3年以来,银行通过“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理财产品的兑付,从而隐藏了资金池和资产池的期限错配风险。于是,3月25日,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也就是俗称的“8号文”。

  “8号文”的最大影响,在于要求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以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总资产的4%之间孰低者为上限。而减少该类资产的投资,实质就是倒逼银行理财业务转型。

  罗毅:银监会的“8号文”对整个资产管理业务将有一个很深层次的改变,尤其对于非标类的理财产品银行没有办法再做大,那么把非标类的理财产品变成标准类, 这就对券商的主动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券商其实已经不再像去年一样只能赚个通道费了,今年我们的机会已经到了。现在很多证券公司看到资产证券化 都两眼放光,他们觉得这就是一个大机会。原来的影子银行都被信托公司把钱给赚走了,但是未来大的方向就是券商要在影子银行里把优秀的资产选出来,这个选择 的能力是证券公司要比银行和信托优秀的地方。

  3月15日,《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公布证券公司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由试点转为常规,这给市场注入巨大的想象力。资产证券化业务是以企业优质 资产为标的,进行融资的创新业务模式。业内人士分析,券商每年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为500亿,按照保守的承销费率有息差2%计算,券商将实现10亿元 收入,占行业总收入的0.8%。

  桂浩明:我觉得券商综合能力较强,第一,券商既有专业人员管理固定收益,也有管权益类的,投行如果做一家企业,他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清楚的,这是一个优 势。第二,券商能够通过金融工程设计好的产品。第三,券商对客户进行分类后,可向特定客户销售特定产品。创新大会以后,最应该放开的,或最应该有突出、长 足发展的,应该在主动资产管理业务中,但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大家可能还在起步阶段,还没有真正显露。

  掘金新三板

  随着主板市场遇冷,场外市场日趋火爆,5月28日,七家公司登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也是这一全国性股票转让系统揭牌以来,首批挂牌上市的企业。市场期待已久的新三板扩容,终于迈开了实质性的一步。

  挂牌后其股票可以公开转让和定向发行,股东人数可以突破200人。到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企业股份可以实现标准化流通和连续交易,这为企业股权的合理定价及后续的直接融资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企业实现信用增进、股权激励和并购重组创造了条件。

  罗毅:按我理解,在发行制度上面会有一次比较大的变革,包括新三板。如果这些制度性的变革推出了,那么产品才真正地让证券公司赚钱,这个是关键。证券公司 最大的优势是定价,监管层也说得很清楚,定价增发有可能放开,新三板要推进,以后投资者通过投资来保值增值,可以去新三板淘宝。新三板里将来也许会有上万 家的上板公司,大家可以去那里边淘,摊薄企业的股权持股比例,一起做大做强。

  何旭:目前只有四家园区是可以在新三板上,北京的中关村、上海的张江、武汉的东湖和天津的滨海。将来要开放到全国的话,100多个高新区先进来,整个全国 的高新区非高新区企业都进来,这个体量是比较大的。任何一个发达的国家的场外交易市场,其交易占到整个市场交易的80%以上。可见,我们这一块市场的体量 和未来的开放速度绝对高。

  桂浩明:当然这也存在一个风险,并不是每个企业将来都能顺利转板,融资以后都能盈利,也可能会淘汰一批。但这当中就能体现出券商主动资产管理的能力。因为对于推荐的企业,券商多少比较了解。将来上万家的企业,投资者搞不清楚,券商的定价能力就能够发挥出来了。

  叶檀:说到这次的券商创新,其实我们很清楚,有的创新只是挂羊头卖狗肉,以创新的名义做着传统的生意;但有的确实是真创新。那么创新的未来最有可能出现在 哪里呢?是在新三板市场,包括并购退出,包括股权投资,这些都是真正能够体现券商创新功力的地方,真正的盈利点也在这儿。(证券时报网)

   

  证券行业:创新步伐越迈越大

  5月8日,“2013年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以“总结交流、巩固提高”为主题,强调在风控合规的前提下推动券商业务的实质性创新、自主创新。

  2012创新大会周年回顾:政策落地,稳步推进

  为落实2012年创新大会提出的11条阶段性措施,监管部门累计发布和修订了51项规则,其中证监会16项,协会27项,沪深证券交易所5项,登记结算 公司3项。目前11条措施中,除“探索长效激励机制”外都已得到落实。下面我们按照大经纪、大投行、大资管、大自营等业务条线的顺序,总结回顾主要规章制 度的出台及一年来取得的成绩。

  大经纪业务:业务范围不断拓展,融资类业务成亮点。2012年大经纪业务范围、模式不断拓展,实现了从传统经纪业务向广义经纪业务的转变。非现场开户试点启动,分支机构设立的数量和地域不再受限,融资融券、约定购回、报价回购、柜台交易、代销金融产品等各项业务取得长足发展。其中,融资融券业务实现收入71亿元,较上年增加一倍以上,在营业收入中比重约5.5%;约定购回业务全面常规化,累计成交170亿元,待购回余额110亿元。

  大投行业务:推进债市、新三板建设,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2012年大投行业务以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指导,在原有的股票、债券承销业务基础上,新增加 中小企业私募债、资产证券化等债权融资业务,及区域交易市场、新三板等股权融资业务。股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扭转,统一监管、覆盖全国的场外股 权交易市场已现雏形。

  大资管业务:大集合公募化、小集合私募化、定向产品通道化。2012年以来大资管业务爆发式增长,投资范围明显扩 大,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创新进程不断加快,管理资产规模显著增加。2013年一季末券商资管业务的资产规模为2.83万亿元,是2011年年底0.28万 亿元的近10倍。

  大自营业务:投资范围扩大,衍生品放行。2012年以来大自营业投资范围得到扩大,直投、另类投资业务发展提速。金融衍生品进入投资范畴,交易标的从现货扩展至利率互换和即将试点的国债期货等,券商FICC业务即将起步。

  2013年创新大会:守住底线,提升券商核心竞争力

  此次创新大会以“总结交流、巩固提高”为主题,强调在风控合规的前提下推动业务实质性创新、自主创新。会议精神可概括为“四个推进”。

  监管的重点将从业务放开向完善支持创新的制度设计推进。2012年前行业面临的监管约束较多,因此去年的监管重点是推动业务放开,为券商“松绑”。目前 创新政策已基本落实,监管重点将转移到制度设计的完善上来。重点解决配套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特别是上位法盲点问题,以及产品复杂多元后风险识别、投资者适当 性管理、流动性差异化服务等基础制度问题。对个别规则修订做出了如下安排。

  创新的思路将从关注创新本身向寻求创新与风控合规的动态均衡 推进。国内外金融市场发展史告诉我们,脱离了风险管理的创新发展会遭遇挫折,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我国正处在新兴加转轨的关键时期,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并溢 出、扩散,将造成难以应对的后果。风险控制能力和合规管理水平是决定公司业务空间和发展进程的核心要素,随着今年创新业务的全面铺开,券商应坚守风控合规 底线,保持创新发展水平和风控合规能力的均衡匹配。

  券商的竞争力将从业务范围扩大向核心创新能力增强推进。我国证券业务牌照以通道业务 为主,业务范围有限,因此“全牌照”是多年来证券公司的发展目标和竞争优势,百余家券商业务高度同质化。今后将逐步建立完善适应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需要的 牌照管理体系,引导券商根据自身资源优势确立特色化业务定位,实行多元化、专业化、特色化经营,将业务创新能力培育为新竞争力。

  券商创 新的重点将从通道业务向基础金融产品设计发行等核心创新推进。2010年10月以来资管规模高速扩张,但通道业务占绝对优势。通道业务高度同质化,“价格 战”是其主要竞争手段,对券商业务能力几乎没有要求。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市场基础资产将更加丰富、全面,这其中券商作为资产的制造者、销售者将扮 演重要角色。未来券商创新的重点将回归金融产品设计与发行,在金融市场生产、流通环节发挥重大作用,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推动金融改革稳步前进。

  未来展望:实质性创新逐步开启,ROE持续提升可期

  (一)风控合规是创新之底线,监管之必然

  在实质性创新全面开启之际强调风控合规,符合金融机构发展的长远利益。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是金融机构必须坚守的原则,创新业务也不例外。坚持合 规经营、强化风险管理是创新业务开展的前提和底线。近期监管层对金融市场系列整顿行动涉及券商资管、固收、柜台销售产品等业务条线,显示支持推动创新业务 并不意味着放任违规行为发生。

  (1)银监会8号文出台后券商通道业务受阻。银证合作等通道业务缺乏技术含量,对盈利贡献很小,如果创新仅仅停留在做大通道的层面,对行业整体发展意义不大。通道业务受阻迫使券商将更多精力投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上来,有利于推动实质创新业务的展开。

  (2)对债券交易对手信息、价格信息等开展自查和现场检查。银行间 市场的丙类账户利益输送问题存在已久,个别违法行为涉案金额较大、社会影响极差,且损害券商利益。一级半市场不属于“创新业务”,更超出了“合理容错”的 范畴。相反,此次暴露出的问题更说明业务发展初期坚持风控合规的重要性:若早期放任不管,直至风险累积暴露再施以“严打”,会对处于加速期的业务带来巨大 打击。

  (3)叫停个别资管柜台销售产品。对个别OTC产品的叫停确实反映出监管层对此类业务的谨慎态度,但不能忽略的是,一方面,柜台 业务目前仍处在小范围试点阶段,还谈不上大规模的利润贡献;另一方面,被明确叫停的几款产品设计等方面确实存在瑕疵。资产池-资金池的业务模式属于银行理 财曾经的老路,无论是期限匹配还是信息披露方面都不符合今年以来金融监管整体思路;限额特定计划对接应收账款或银行票据,本身就已超出了小集合投资范围; 个别产品违规承诺收益保底,营销环节不符合要求。

  对创新业务加强合规管理,符合新的国际监管要求。本轮经济危机后,防范系统性风险成为 各国监管当局重点关注的问题,不仅仅限于我国。2010年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对监管目标和原则进行了修订,特别补充了对系统性风险监测、管理、评估 等内容,将系统性风险管理同信息披露、行为监管并列为证监会的主要职责。IOSCO特别强调,证监会要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协作,共同监测、降低系统性风 险,防止风险事件爆发。去年以来多个部门反复强调系统性风险监控问题,同后危机时代全球监管新要求不无关系。

  (二)利润率、杠杆率同步增长,ROE持续提升可期

  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证券行业的创新发展是趋势、更是必然。金融基础资产再造是金融市场最核心的环节,券商作为金融资产的制造者,其创新能力决定了基础 资产设计能力,并辐射影响其他业务。以资产证券化为例,目前上报证监会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目前尚无一通过审核;银行间市场资产支持票据ABN采用注册制, 但去年8月至今也仅仅发出8单产品。尽管业内普遍呼吁将资产证券化产品审核权交还市场,但必须承认,券商客户资源不足,拥有稳定现金流的优质资产太少,很 大程度制约了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

  目前行业主要业务政策管制均已放开,未来将是各券商比拼自身实力,形成政策和业务的良性互动。客户资源、销售渠道、产品设计能力、资本规模等成为决定券商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去年的创新大会为行业打开了业务空间,政策的超预期不断推升券商股估值。今年的大会支持、鼓励券商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实际的业务、体现为利润,ROE提升 将支撑券商板块走强。一方面,创新业务的全面开启带动利润率提升。此前政策出台主要集中在2012年四季度、2013年一季度,券商相应的业务调整都还刚 刚起步不久,但已对去年业绩改善起到明显作用。本次创新大会强调政策的延续和后续细则的补充,随着创新业务的全面铺开,今年行业盈利水平、盈利结构将会发 生根本性变化。新三板、融资融券等高贝塔业务和股权质押融资、债券承销、资产证券化等相对低贝塔业务都将保持快速增长,2013年业绩值得期待。另一方 面,资本中介业务的扩张使加杠杆成为必然。目前大多数上市券商扣除保证金后的杠杆水平还只有1.0倍,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考虑目前短融、次级债、公司债等形式,加杠杆空间仍然存在。权益乘数的增长将进一步放大净利润率提高对ROE的推动效应。

  基于以上逻辑,看好整体创新实力较强的中信证券,以固收业务为特色的宏源证券,新三板项目储备丰富的西部证券,打造综合金融平台的方正证券。(证券导刊)

   

  证券行业的“放”与“收”

  今年5月,证券行业最关心的话题莫过于“创新走多远”和“风控收多紧”两个话题。

  市场化趋势不可逆转

  始自去年初的券业创新牵动的不仅是行业目光,而是已涉及每一位投资人的利益。证券行业由2005年前的“剩者为王”时代,到2006~2009年的“规模制胜”时代,如今已转到“创新驱动”时代。

  宏观层面,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不会重回计划经济时代,而是朝着市场化纵深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表示,“政府要向市场和社会放权”。

  金融自由化进程将加快。金融“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综合经营,银行控股保险、基金、信托等逐步从试点走向扩展,各类金融子系统间的业务交叉日趋明显。在此背景下,市场化、脱媒化和混业化成为未来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内在趋势,客观效果将表现为资本市场的持续繁荣。

  微观层面,证券行业持续放松管制,回归到以市场主体为主导的自由竞争阶段,券商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为增强。

  从诞生至今,证券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治理使得系统性风险几率大幅降低,证券行业不再为生存焦虑;传统盈利模式无以为继,部分券商近几年陷入 生存困境;决策层钝化困局凸显,与投行狼性文化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券商业务重点和竞争焦点发生转移——从过去同质化的经纪、投行业务转向资管、资本中介及 其他创新业务;行业转向多样化、市场化、差别化等。

  拉长时间的轴线,当今券业与10年前不同,和昨天亦不同。过去的成功经验不但难以复制成功,反而可能成为发展的障碍,根据旧经验思维新命题已不恰当。

  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曾表示,新形势前,中信证券和其他对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并无明显优势。

  金融自由化下的混业经营趋势,引得不少市场人士担忧商业银行对证券业的进一步侵蚀。试想如若工行全面进军证券行业,目前国内所有券商的抵抗无异于螳臂当车,届时券商沦为银行的证券部或许并非危言耸听。

  创新,在此刻被赋予证券公司摆脱低端化、同质化、通道化、边缘化、乃至被收编的突围使命。

  然而,纵观证券行业历史,创新天然存在阻碍。大部分券商在单一的通道盈利模式中生存,依靠牌照红利维系生存。新时代下,秉持“剩者为王”原则,最终可能“剩者为寇”。

  创新对于时代、对于公司、对于个人,均是智慧、胆气、风险的红利。既然是对现有产品、市场、服务方式的突破,一定伴生着试错和失败,没有人能轻易否定,这是创新者的代价,亦是机会。

  底线是合规及防系统风险

  最近关于“券商别把别人的垃圾捡起来”的说法,引发了业界对创新风控的多种猜测。

  券商对于风险的教训主要集中于综合治理前。曾经多少行业巨头折戟沉沙,豪情万丈付与流水。然而,这种行业生存风险通过第三方客户资金存管等制度已基本屏蔽;加之证券行业投资者保护基金的成立,中国券业的系统性风险已经大幅降低。

  创新开闸后,监管层提出证券行业发展要“定准底线,放开空间”,那么券商经营的底线是什么?

  市场参与各方对底线的理解不尽相同。对于大多数券商而言,底线就是保证生存。当前涉及生存的风险控制体系主要包括基础风控系统和创新业务风控体系。

  基础风险历来是国内券商的短板,这个行业长期主要与股票单一品种打交道,很多从业者的风险意识仅停留在自营股票亏损,对于营销、产品销售以及声誉等风险,缺少具体认知。

  创新风险则更是新事物,这个无法预先有效设定的风控体系只能在创新业务开展过程中不断完善。遗憾的是,一些公司对政策的错误解读所导致的创新叫停,或令其错过最好的发展时机。

  就行业而言,目前风险指数相比其他金融机构偏低。譬如券商出现的经营风险将由股东承担;行业恶性竞争可通过协会协商解决;投资者利益受到侵害则通过民事诉讼来获得赔偿。

  或许只有某一券商损害了公众利益,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倒闭,券业才能逐步懂得尊重投资人、维护客户利益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道理。

  监管层的市场化思路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一位监管人士曾表示,监管部门并不担心也不害怕券商的倒闭,倒下者能为生存者留下教训,这个行业才会真正健康。

  另一位监管者去年在一闭门会议中表示:“只要券商建立了自身的风险指标体系,可以将风险容忍度设为零;他们可以追求高风险高收益,那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在很多监管者看来,现阶段证券行业坚持的底线就是不爆发系统性风险以及行业的合规运营。

  美国金融危机一度让国人畏惧金融创新。但历史表明,每经历一个大周期,经济体和其金融系统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崩溃,继而复苏再生。

  后来者的中国也会遵从这一规律。金融从业者要做的是敬畏市场,尊重自然规律,防范基础风险,而非因噎废食,拒绝前进。

  创新并非一蹴而就,一个习惯旧有模式的行业投身新时代总有诸多不适,这些“不适”有些可以自我修复,有些需要刮骨疗伤,前提是,参与各方都应拿出“改变”和“被改变”的勇气与魄力。(证券时报网)

   

  证券行业:获政策重大支持 推荐5只股

  

  事件:

  5月8日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之后,正值市场对于监管风向较为迷茫的时点上,近期包括多家券商的公司债发行申请获证监会通过、股权质押式回购业务加速推进等事件陆续落地。

  1)5月10日中信证券公司债200亿元发行申请、5月15日华泰证券公司债100亿元发行申请、5月17日广发证券公司债120亿元发行申请,均陆续获得了证监会通过。

  2)5月23日股权质押式回购证券交易启动了首次的联网测试,其中海通、中信、广发、华泰、招商、光大、国信、国泰君安、银河、齐鲁、平安共11家券商参与了测试。5月23日,中登公司公告,近期推出证券质押供需信息发布平台。

  影响:

  在证券公司从“轻资产”转型“重资产”模式的大背景下,证券公司发债解决了“重资产”业务的资金来源问题(融资成本约5%);股权质押式回购业务解决了 “重资产”业务的项目来源问题(规模有望达到万亿元级别规模)。由此,证券公司进入“重资产”模式下的杠杆提升阶段已获得了政策方面的重大支持。

  投资建议:

  基于新监管环境下证券行业roe向上趋势已获得政策的重大支持,维持证券行业“买入”评级,主要观点:国内证券行业的发展主要经历3个阶段:

  1)“轻资产”业务为主,如经纪、承销等;

  2)“重资产”业务的本金消化阶段,如两融、约定式/质押式回购、另类投资等;

  3)“重资产”业务的杠杆提升阶段。

  以上3个阶段大致相当于我们此前深度报告中多次提及的“roe杜邦三部曲”的3个阶段,即依次依靠“收入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3个 驱动因素来提升roe。目前国内证券行业已达到第2)阶段后期、第3)阶段初期,该阶段证券行业roe趋势将继续向上。综合考虑大型券商在股权质押业务、 公司债发行等方面均享有优先试点资格,以及事件驱动等因素,推荐:光大、方正、长江、中信、海通。

  风险提示:

  证券板块股票供给增加,大小非减持等。

  

  (广发证券)



(本文由证券时报网授权财新网刊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转载)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