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快讯

13日重要财经解读汇总(更新中)

2014年11月13日 09:02 来源于 财新网
  证券时报网消息 

 

  新退市制度16日正式施行 哪家上市公司会率先“中枪”

  从11月16日起,证监会发布(财苑)的《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就将正式施行,沪深两个交易所修订的相关规章制度也将与之同时施行。现在市场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哪家上市公司会率先“中枪”退市?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证监会将指导沪深交易所进一步严格落实退市工作责任,切实加强退市实施工作的统筹和协调,严格落实退市制度的规范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到“出现一家、退市一家”,坚决维护退市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仍处于亏损状态的ST公司共计24家。其中,*ST超日、*ST仪化、*ST二重亏损额居前三位。其中,*ST二重、*ST超日两家公司由于在2011年至2013年期间连续亏损已经暂停上市,今年前三季度继续亏损,按照相关规定,一旦两家公司在2014年无法盈利,就将在2014年年报披露后正式启动退市程序。

  截至昨日,沪深两市共有50家风险警示的股票,上交所27家,深交所23家。其中,宝德股份、天龙光电和万福生科三只创业板个股已经发布了关于暂停上市风险的警示公告。

  目前,天龙光电正在使出浑身解数努力保壳。公司最近继推出保壳方案后,又紧接着宣布了出售参股子公司股份的计划,为保壳方案的顺利实施扫清障碍。

  宝德股份11日发布的公告称,公司已采取各项经营措施促进公司基本面的好转,并取得了初步成效,2014年前三季度实现利润总额844.48万元,已实现扭亏为盈。

  《证券日报》10月20日的分析文章认为,*ST国恒、*ST超日、*ST二重、*ST武锅B、*ST凤凰、宝德股份、天龙光电和万福生科八家公司将接受新退市制度的考验,是生是死明年就将见分晓。

  除了上述因交易类、财务类不达标的上市公司将接受新退市制度的考验外,上市公司如涉及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等市场反映强烈的两类违法行为将被强制退市的规定更为市场所关注。

 

  消费税改革渐行渐近 “一增一减”有助结构调整

  消费税改革因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显得备受关注。“今后消费税的发展方向是要强化调节作用,这种强化势必从加重税负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财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消费税的调节功能主要是通过税率起调节作用,因此这一次消费税改革主要针对部分奢侈型高端物品、以及一些容易产生环境污染、严重消耗资源的产品等,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或提升税率。

  与高档消费品相对的是,一些大众消费品,无论是国内生产还是进口,有望从消费税征税范围中调出。此前有媒体报道,消费税改革方案在2014 年年中已经上报国务院,将对消费税的征收范围、税率、征收环节、扣除政策、纳税评估等进行调整。比如,对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品和其他不适合继续征收消费税的产品调出征税范围。

  “我国的消费税不仅在征收水平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体系建设,发挥对经济与社会的调节作用。”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政文表示,按照结构性减税的要求,消费税改革应坚持税率有升有降,税目有增有减的原则。

  未来消费税有望成为中央和地方的共享税,增加地方分成比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财苑)表示,“营改增”后,消费税改革势在必行,需要把原来100%归中央的消费税一部分调给地方。他预测,最迟明年上半年,消费税改革将有明确部署。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分析称,消费税收入调给地方,或可以对冲“营改增”造成的地方减收,这些收入可以激发地方政府在公共医疗、教育、养老保险、医疗等方面的投资建设。

 

  2500点攻坚战打响 三板块崛起担当反击尖兵

  当人们还在因为周二历史天量的跳水而不安时,昨日大盘出人意料的重拾升势,一度凌厉杀跌的空头返身做多,并挥师兵临2500 点城下,剧震洗盘的意图暴露无遗。从昨日市场表现来看,券商、上海自贸区、高铁等板块再度崛起,涨幅居前,成为多方反击的利器。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市场仍然处在强势主升过程中,任何回调都是再次介入的良机。经过一轮跳水洗牌后,其领涨新龙头往往爆发力更强,因此上述三大热点有望成为大盘领涨主角,相关龙头股可大胆逢低布局。

  券商市场活跃推升盈利水平。昨日,券商板块表现出色,大涨4.57%,板块内可交易个股全线上涨,其中,东北证券涨停,而中信证券、山西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涨幅也均超过5%,分别为:7.85%、7.21%、5.92%、5.55%。

  从基本面来看,2014年10月份,上市券商营业收入、净利润普遍呈现同比大增、环比略降的态势。10月份,股市延续上涨态势,交易量大幅提升,债市先降后升至高位,市场走强带动交投活跃,经纪业务交易量和两融业务交易量均明显放大,预计自营及两融业绩持续较快增长。

  应该说,2014年是券商行业转型的关键年份,经纪业务的下降,资本中介业务上升带来行业业务结构的重大变革,以两融业务和股权质押为代表的创新业务正在为券商业务收入贡献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个股选择上,平安证券表示,券商投资可以遵循四个逻辑:第一,综合类的大型券商,比较典型的是中信证券、海通证券、招商证券;第二,中西部证券公司以及东部中小券商,如国元证券、西南证券、西部证券等;第三,互联网证券公司如国金证券和锦龙股份;第四,低估值的长线品种如光大证券等。

 

  三主因助次新股掀涨停潮逾6亿元大单冲入5只涨停股

  昨日,次新股板块掀起涨停潮,包括川仪股份、兰石重装、国祯环保、天和防务、九强生物等在内的19只次新股均实现涨停,板块整体大涨超过5%。

  资金面上,次新股同样受到市场主力资金的热捧,板块内32只个股当日大单资金净流入超过千万元,其中,一心堂(14930.21万元)、龙大肉食(13087.24万元)、天和防务(12367.03万元)、地尔汉宇(12243.28万元)、禾丰牧业(10248.68万元)等5只涨停股当日大单资金净流入均超过亿元,累计实现资金净流入达6.29亿元。

  而对于昨日的涨停潮,分析人士表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

  首先,市场打新热度不减,惜售心理推高次新股估值。新股首发上市后的连续涨停已逐渐演变成市场的常态,兰石重装上市后受到持续热捧,尽管该股于本周二临时停牌试图为炒作“降温”,但昨日复牌后仍收到其上市后的第24个涨停。除此之外,在10月底至本月初密集发行,目前仍处于IPO的“蜜月期”的11只新股更是当仁不让实现涨停。

  其次,历来次新股在年末较易受到市场追捧,原因主要有二,其一,临近年末,多数投资者会将目光聚焦至年报业绩之上,由于上市的时间较短,次新股在业绩方面一般不会出现较大异常的变化,因此从规避年报地雷的角度来说,次新股是年报公布阶段相对最为安全的板块。

  其二,每年年末均是布局年报高送转概念股的绝佳时机,而在上市公司高送转预案发布前,市场将主要以三季报以及相关市场数据判断个股高送转潜力。拥有成长性高、股价高、股本小等显著特点的次新股军团,无疑将成为市场最为关注的高送转概念股集中营。

  第三,中国证监会今年5月份时曾表示,从今年6月份到年底,计划发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并按月大体均衡发行上市。6月份以来截至昨日,沪深两市期间已上市新股55只,这意味着在今年最后两个月的时间内,新股发行有望达到今年以来的最高潮,从历史经验来看,次新股往往会充当新股发行的“热场嘉宾”,率先走出一波行情。

 

  香港居民人民币兑换限额取消 人民币存款利率或再升

  配合沪港通的开启,香港自11月17日起,将取消现行香港居民每人每日兑换2万元人民币的限制。

  11月12日中午,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宣布,自下周一起,认可机构可为香港居民进行不受限额的人民币兑换。认可机构包括香港的持牌银行、有限制牌照银行以及接受存款公司。陈德霖表示,取消这一限制,香港居民参与沪港通及其他人民币金融交易会更加便利,沪港通启动后,投资A股更加方便,预期人民币兑换需求也将随之增长。

  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梁振英对此表示欢迎,他表示取消兑换限额后,不但会方便香港居民参与沪港通等人民币金融交易,还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地位。

  在新的安排下,银行等机构为香港居民办理人民币兑换业务产生的头寸,将在离岸人民币市场进行平盘,而非透过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在在岸市场进行平盘。

  “香港居民的人民币兑换,由在岸市场改为离岸市场平盘是一个最合适的方案。”陈德霖指出,目前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资金池规模已经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的外汇市场也具有相当深度和规模,银行日后为香港居民兑换人民币时,在离岸市场平盘不会产生什么问题。

  丰富人民币投资产品。沪港通的推出,无疑是改变现行制度安排的一个助推力。

  在沪港通下,人民币须在境外换汇,香港及国际投资者需要先兑换人民币再购买A股,结算交收全程封闭。

  “(取消限额)有助于满足沪港通开通后带来的潜在人民币需求,沪港通的开启可能带来更高的人民币外汇交易量和资金需求。”汇丰高级外汇分析师王菊认为,沪港通与现有投资渠道相比规模巨大,QFII和RQFII分别经历12年和3年才达到640亿美元和人民币2940亿元的规模,而沪港通南北向交易的初始额度即分别高达人民币2500亿元和3000亿元,另一方面,沪港通的参与者范围也更广。

 

  多地落实住房公积金新政:异地互贷或先在省内统筹

  继“央行930新政”之后,10月9月,住建部、财政部、央行三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发展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通知》,要求各地放松公积金贷款条件,今后职工连续缴存6个月即可申请公积金贷款,公积金将实现异地互认。

  住建部住房公积金相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该通知属于指导性细则,需要各地出台落地执行细则,且各地可以根据本地的房地产市场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情况,配套新政。

  距住房公积金新政出台已过30天,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上海、江苏、甘肃、湖北在内超过22个省份已经落地执行住房公积金新政。

  在限贷、住房公积金等多个新政叠加影响下,根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报告,10月份,30个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837万平方米,环比增长24.3%,创下年内最高。

  根据在线金融搜索平台融360发布的《2014年中国房贷市场10月报告》,在23个重点城市近400家银行中,目前仅约三成银行落实央行新政,即执行首套房“认贷不认房”的认定标准。

  相比央行新政,住房公积金新政自10月9日后纷纷落地。“相比央行的信贷政策,执行范围更广,力度更大。”北京中原地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说,这也很容易理解,地方政府在住房公积金的调整上有更多的自主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上海、河南、湖北等超过20个省市已经出台落地、执行住房公积金新政,新政范围包括放宽了贷款条件、调整缴存期限、提高贷款额度、取消多项收费,推进异地互贷等多个方面。

 

  中美就ITA扩围谈判达成共识 或影响万亿IT产品市场

  中美两国贸易关系取得新进展。商务部网站消息,11月12日上午,中美两国领导人举行会晤,双方就尽快恢复和结束《信息技术协定》(以下简称ITA)扩大产品范围谈判达成双边共识。

  据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报道,美国贸易代表迈克尔·弗罗曼11月11日在北京表示,中美两国于11月10日晚些时候达成协议。根据新协议,ITA将涵盖约1万亿美元的信息技术产品交易,超过200种关税细目适用的关税将降至零。协议覆盖医疗设备、GPS设备、视频游戏机、电脑软件和新一代半导体等商品。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美双方的诉求契合度加大,是ITA扩围取得突破的大背景。这一进展也会对未来中美经贸合作乃至多边贸易体系产生更大的积极影响。

  扩围取得实质突破。自2012年9月以来,中国一直在积极参与ITA扩围谈判。但去年11月21日,美国以其个别产业的少数几项产品未能得到满足为由,突然宣布中止ITA扩围谈判。

  今年5月,在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会议上这一谈判再次启动。商务部网站报道,11月12日上午,中美两国领导人就尽快恢复和结束ITA扩大产品范围谈判达成共识。

  白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国在信息产业技术领域的实力不断增强、信心不断提升,同时美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对出口需求日益扩大,这些都推动着双方的利益越发契合。未来中美两国在信息产业将从对抗博弈为主,转变为对抗博弈与合作博弈同时进行。

 

  经济下行期货币政策应防范隐含风险

  2014年至今,在资源环境约束加强、国际经济复苏不稳定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经济进入经济增速趋向潜在水平、物价涨幅趋于均衡通胀率、新增就业趋于稳定水平的新三角组合态势。中国经济的这种新三角组合态势,具有三方面基本特征。

  一是中国经济自发增长的动力有待激发,现实经济增长率回落到7.4%左右,趋向潜在增长率,经济增速容忍度面临考验。这是我国经济自发内生增长的结果,主要由供给方主导,依赖于供给方的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改革红利和制度创新;而需求方的投资和出口的增长加速难度加大,消费需求增长平稳,在产能过剩、缺乏新增长点条件下的需求微刺激效果受到约束。

  二是我国物价涨幅回落到CPI的历史均衡水平,通胀压力短期内缓解,但生产者价格紧缩会抑制企业生存空间和活力。中国面临着中期潜在通胀压力,这种通胀主要来自在货币供给增速过快产生流动性过剩条件下的成本推动、进口价格潜在上涨输入,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成本内生化、服务价格上升的推动,国际流动性过剩也会通过资产价格、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致输入性通胀压力;但是,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简政放权,加上最近几年来央行持续强化流动性管理,我国隐形交易成本从而市场价格也会趋向降低。

  三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需求趋稳,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增长趋稳于历史均衡水平,城镇名义登记失业率趋稳于4.1%左右。这一方面是由于随资本替代劳动而引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由于随人口老龄化、教育产业化而引致的就业供给结构扭曲。但是,必须认识到:经济增速放缓与劳动力供给总量矛盾依然存在,劳动力供给与需求错位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在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供给没有完全到位的条件下,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国就业增速下滑的容忍度相对有限,由经济增速下滑引致的隐形较高失业率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等社会问题会隐含较大的潜在社会风险和不稳定成本。因此,如何把稳定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以改革创新的思路研究完善就业促进、创业引领等措施并抓好落实,全力确保就业局势稳定,是我国经济增速下滑所面临的最大压力和挑战。

  可以讲,当前中国经济下行中呈现的新三角组合态势表明:中国经济的现实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的缺口及相应的通胀缺口和就业率缺口都收窄,我国现实经济围绕均衡增长线低幅波动。根据相关动态经济增长理论,这种增长和波动是刀刃上均衡的增长和波动,持续性低而且社会风险大、维持成本高。

 

  中国万亿投资吹响走出去号角 被指将成世界投资人

  APEC再次吹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号角。“明年考虑加大在美国的投资,主要用于租赁仓库和增加在当地的客服和售后力量。”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宁波元彬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家东[微博]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据官方预计,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达1.25万亿美元。而这些投资近70%的份额将集中在APEC成员身上。

  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秘书长李伟(财苑)群博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通过同全球二十多个股权投资行业协会交流,大家基本上形成一个共识,全球第六次并购浪潮悄然向中国转移。

  也许正如德意志银行全球策略师桑杰夫·桑亚尔所言,在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呈现长期性庞大状态的驱动下,未来中国的角色将由“世界工厂”转换成“世界投资人”。

  APEC落幕,全球经济困境依旧,亚太地区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能否在APEC会后更加给力,备受瞩目。11月8日,在APEC会议期间,普华永道发布调研报告显示,亚太地区企业CEO们的信心普遍提升。67%的企业家计划未来一年增加其在亚太地区的投资,在APEC所有21个成员经济体中,投资都将有所增加。而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位列最热门投资目的地前5位。

  据称,该报告采访调研了在APEC经济体开展业务的635位企业CEO,其中包括腾讯公司马化腾和中粮集团宁高宁等行业巨头。普华永道中国公共政策与监管事务主管合伙人吴卫军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并未显著影响企业决策者的投资计划。46%的受访者对未来一年的营业收入增长“非常有信心”,高于去年42%和2012年的36%。

  中国是亚太地区最热的投资目的地,同时由于长期以来的高储蓄率和经常账户盈余,也将成为亚太和全球的最大投资人。

 

  国际油价走势疲软 国内油价有望实现“八连跌”

  根据“十个工作日一调整原则”, 国内油价新一轮调价窗口将于11月14日24时正式开启。分析认为,由于国际油价在近期仍继续呈现出震荡走势,整体仍处低位,导致国内原油变化率持续处于负值低位,国内成品油价将迎来“八连跌”。

  据中新网能源频道了解,自国内油价在10月31日下调以来,国际油价的反弹曾一度让不少分析人士以为“八连跌”不会实现。但随后国际油价在美元汇率持续走高,全球石油供应仍显过剩等因素的影响下,又开始继续呈现出震荡下滑走势,令国内油价下调趋势渐浓。

  中新网能源频道从卓创资讯得到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收盘,卓创资讯测算的原油变化率已经跌至-3.41%,相对应的成品油限价下调幅度为 165元/吨。卓创资讯分析师孟鹏11月12日对中新网能源频道表示:“由于今日已经是本周期的第8个工作日,而且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国际油价不可能在剩余的两个工作日中出现大幅上涨,故本周五国内成品油限价‘八连跌’已是板上钉钉。”

  受到原油继续下行影响,国内批发市场价格也继续走低。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收盘,国内31个省市主营单位93号汽油车提批发均价为8226元/吨,较11月3日下跌61元/吨; 0号柴油车提批发均价为7108元/吨,较11月3日下跌57元/吨。

  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连连走跌,对民众来说是一大喜事,汽柴油作为基础的能源消费品,价格的持续下调一定程度降低了居民的消费压力。据中宇资讯分析师石泽睿介绍,按目前的预测幅度,私家车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耗8L油的车型,调价后私家车主每月将减少18元左右的用油成本。

  另外,此次下调落实后,国内大部分省份0号柴油升价仍维持在6元时代,黑龙江或将成为首个0号柴油升价跌至5元的省份。93号汽油升价除海南省仍维持在7元以上,其他地区都在6元价区运行,最低价格在6.5元/升左右。而物流方面的运输成本也将继续大幅降低。以载重50吨的卡车为例,重载行驶百公里油耗在40L左右、月跑10000公里,月度油耗成本将减少480元左右。

  银行“远期贴现”揽储 后续风险遭忽视

  监管部门9月份发布的存款偏离度管理新政,很大程度遏制了银行月末的疯狂揽储。但证券时报记者近日获悉,部分中小银行仍在向社会违规吸收存款,手段包括“送iPhone6”、向储户提前贴现利息等。以往3天、5天的超短期存款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3年或5年期的定期存款。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悄然变化,或为银行自身留下法律隐患。此外,在相关财务科目的违规处理上,监管部门一旦追究,银行也可能因此“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上海国年律师事务所律师黄建宏表示,银行普遍有存款压力,但以给储户礼物或远期贴现的形式吸储,可能涉嫌不正当竞争。此外,与储户签订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在5年这样长的期限内,一旦发生纠纷,银行反而可能陷于被动。

  “存钱就送iPhone6”这样的宣传地点,已经从各大电信运营商店面变成了银行的储蓄网点。只不过,前者可以正大光明地书面宣传,而银行机构因行业监管限制,更多只能是业务员的口头告知。近日,记者得到相关反馈称,国内部分银行分支行网点已出现类似操作。据估算,5年期定存的实际综合成本可能已超过6%,远超法定“一浮到顶”5.225%的水平。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相关银行网点对这类定期存款的资金门槛,一般在5万元。与此前2年~3年期的定存相比,目前银行对存款期限的要求都作了上调。

  上海地区某股份行网点一位营销人员表示,对银行来说,以前那样的月末短期存款成本其实更高。如果客户能存进50万元规模的资金,现在可以给到接近7%的综合利率,“我们找的客户主要是中老年人,这比劝他们买保险容易很多”。

  华泰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林博程告诉证券时报记者,银监部门的新规,使得银行原来的冲节点行为,转变为向正常期限回归,因此需要期限更长和资金量更大的存款。这种远期折现,银行实际需要付出的成本仍在可接受范围内。

 

  融资成本降低 年内600亿银行优先股待发

  除农行、中行外,其他已获监管层批准的几家银行优先股发行进程正在加速。证券时报记者获悉,近期优先股发行的成本正在降低,银行所称的时间窗口已经到来,部分银行正在进行机构询价。据公开信息统计,年内还将在境内发行的优先股料达600亿元。

  “农行在A股市场上首批优先股已经发行完毕,只待上市。”一家已公布优先股预案的股份制银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之前,中行已在境外成功发行近400亿元优先股,首五年采用固定利息6.75%。

  证券时报记者从农行内部人士处获悉,农行本次发行优先股的股息率仅为6%,相比中行明显下降。

  此前,农行董事会办公室主任许多在该行中期业绩说明会上称,优先股发行时间要根据市场情况来定,现在看来,9月份和10月份都是比较好的发行窗口。9月15日晚间,中行、农行公告优先股发行计划获得证监会发审委核准,这意味着两家银行将可自主选择发行窗口。

  决定优先股发行窗口的主要是融资成本因素,也即优先股的股息率水平。在股息率上,农行、工行、浦发、兴业、民生、光大6家银行均采取了“阶段性固定利率”方式。对此,农行董事会办公室主任许多解释说,“阶段性固定利率”的股息率等于“基准利率+固定溢价”,其中基准利率为国债收益率,固定溢价主要包括期限溢价、流动性溢价、信用溢价和特定条款溢价等。

  据介绍,固定溢价在发行时一经确定即不再变化。基准利率在一个调整期内是保持不变的,同时这个调整期也是固定的,比如说5年或者10年。但一个调整期过后,将根据市场的变化使用新的基准利率值。根据银行优先股发行预案,优先股股息率中基准利率一般是参考银行间5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

  “基准利率水平对银行优先股发行窗口选择具有决定作用,9月份开始,央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释放流动性,银行间利率水平明显降低,优先股在这个时期集中发行并不奇怪。”上海一家券商研究员说。



(本文由证券时报网授权财新网刊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转载)
版面编辑:郭艳涛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