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快讯

政策松绑 医疗器械技术创新提速(附股)

2014年11月14日 10:25 来源于 财新网
  证券时报网消息 

 

  智能化是医疗设备行业发展的新方向。随着个人健康监控需求日益旺盛,各类家用便携医疗设备迅速成为流行产品。作为智能化医疗器械领域的代表,可穿戴式设备当前最受青睐。业内人士预估,今年全球消费医疗设备营业收入将增长到11亿美元。

  政策松绑有望助推国内医疗器械产业迈上新台阶,令国产医疗器械技术创新提速,加速向智能化高端渗透。进入2013年以来,相关部委相继发文鼓励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特别是今年6月实施的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大大简化了医疗器械产品的审批速度,审批环节由繁入简,审批权限下放。

  便携化智能化是方向

  随着各地养老产业园、养老社区的迅速兴起,与养老产业配套的掌上监护仪、一体式监护仪等医疗设备和轮椅、血压计、血糖仪等家用医疗设备需求巨大。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未来10年对于疾病的管控将逐渐从对患病人群扩展到对健康人群的服务,整形美容、辅助生殖等针对健康人群的高端市场空间巨大。预计未来3至5年医疗器械行业增速接近40%。

  多家研究机构指出,医疗器械行业未来看好的方向包括慢性病相关领域、中高端进口替代和移动智能医疗、掌上监护仪、一体式监护仪等医疗监护设备。另外,轮椅和血压计、血糖仪等家用医疗设备对老人监控身体状况至关重要,同样需求巨大。

  “以前的医疗器械销售以医院为主,随着智能化的发展,医疗器械行业,如血糖仪、血压计等简单医疗器械在家庭的普及率会提升,需求可能进一步增长。”一位医疗器械公司的高管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消费类医疗器械主要是针对慢性病,原来生产心血管药物的厂家就可以尝试一些心血管方面的器械。

  业内人士认为,下一个十年,从诊断、监护、治疗到给药的医药细分领域将开启智能化时代,医疗器械行业向便携化、智能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移动互联、穿戴式设备、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新商业模式的结合,传统的医疗器械或被移动医疗、穿戴医疗、商业保险、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颠覆,智慧医疗尤其是可穿戴设备将成为未来重点投资领域。

  “可穿戴设备的微型化、便携化,将为医疗器械行业带来一场革命。”一位医疗器械行业人士判断,可穿戴类医疗最大的潜力不在于硬件,而在于其用户黏性,企业通过可穿戴设备监测到的服务患者数据,可以为医院、药企和其他产业链相关者收集医疗云端“大数据”,由此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

  在海外市场,慢性病管理便携式设备“卖数据”的盈利模式已经成型。美国WellDoc糖尿病管家系统正是采用这样一种方式。据介绍,WellDoc提供手机和云端的糖尿病管理平台,并与保险公司合作为患者提供糖尿病管理项目。“糖尿病管家系统”在对现有药物剂量、血糖波动情况、每餐碳水化合物摄入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后,可以将诊断建议发送给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情况调整患者的用药选择。

  在国内,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也十分诱人。九安医疗借助可穿戴设备渗入慢性病管理领域,公司董事长刘毅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九安医疗正与天津三潭医院合作管理3000个糖尿病病人。糖尿病人每天都需要测量血糖浓度,但病人又不可能一天往医院跑许多次。通过九安医疗的一款血糖仪,病人在家可以测量血糖浓度,血糖仪通过蓝牙将测量结果传到APP软件上,APP软件再将数据回传给医院。

  “抢占数据入口之后,最终还是要让客户购买服务。”刘毅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硬件卖到足够的数量,卖的就不仅仅是硬件,而是得到了一批用户,就可以慢慢构建一套健康医疗生态系统。

  医疗与IT融合步伐加快

  作为智能医疗器械中的代表,穿戴式设备这两年来赚足了风头。越来越多的IT和医药巨头都对可穿戴式设备领域表现出浓厚兴趣,除了加强自身的科技研发,收购行动也愈演愈烈。

  今年3月,英特尔公司1亿美元收购健康监测佩戴表商Basis Science。后者的主打产品是健康跟踪设备,包括内置心率检测仪、运动强度检测仪以及体温表温度计等。英特尔借此并购进入可穿戴移动监测产品的芯片领域。5月,爱尔兰的外科手术设备生产商Covidien收购了可穿戴设备公司Zephyr Technology。Zephyr推出的移动产品BioPatch是经过FDA认可的产品,可为临床监测提供专业的记录数据。同月,三星发布了可穿戴医疗保健平台Simband。三星将这款名为Simband的健身腕带称作一款“调查式设备”,可以将传感器和其他电子元件与软件和服务相融合,从而创造出未来的数字健康技术。此外,包括飞利浦和谷歌在内的医疗设备巨头也投入了大笔资金用于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的研发。

  业内人士认为,可穿戴式设备将颠覆传统的医疗领域,开启医疗细分领域的智能化。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可以持续地跟踪患者的后续情况,医生据此可动态评价药物的疗效,及时跟踪患者的康复进展情况,发现其潜在的风险因素。

  以心脏病监测为例,一次心电图难以捕捉到有效的诊断依据,可穿戴式的设备可以很方便帮助患者监测并记录心电数据,能够及时发现常规心电图不易发现的心率失常和心肌缺血,是临床分析病情的重要依据。九安医疗的Ihealth的无线动态心电图监测,通过其所收集的数据送达云端,医生可以轻松访问这些数据。

  高血压是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借助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可以24小时动态地监测用户的血压数据,向医生提供不同时段的血压数据信息。MIT在2009年就开发出了能长时间连续测量的“可穿戴式血压计”,能够24小时连续测量血压。

  传统的血糖检测是通过监控餐后或空腹血糖,但是餐后或空腹血糖的测定,只反映患者的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而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可以实施动态血糖监测,可以更好掌握血糖的变化,帮助患者及时发现问题,并且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目前谷歌正在研发测血糖的隐形眼镜,可以衡量佩戴者眼泪中的葡萄糖水平,有效地帮助糖尿病人监控血糖水平。

  政策频出审批由繁入简

  医疗行业是性命攸关的行业,历来政策桎梏较多。进入2013年以来,政策利好频传,医疗器械产业迎来罕见的政策密集“推进期”。

  2013年10月1日起,国家食药监总局制定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为2014年6月实施的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简称“新版《条例》”)保驾护航。

  2013年以来,相关部委鼓励支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已发布18个。这些政策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新版《条例》实施。该《条例》最大的亮点是“注册与生产分离”,将调整产品注册与生产场地许可次序变更,从必须先办理生产许可再注册产品,转为可先注册产品再办理生产许可。

  厦门凌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升达分析称,当生产许可不再成为产品注册的前置条件,企业就可以专注产品研发,不必将资源消耗在生产厂房的投资上,有利缓解融资压力,促进创新。

  在确保上市产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对创新医疗器械予以优先办理,并加强与申请人的沟通交流。据了解,优先技术评审可以加快注册速度。这个特别审批通道,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美国FDA器械和辐射卫生中心与生产企业的常规沟通交流机制。

  许升达表示,早期监管部门对医疗器械不够重视,经过10多年摸索,新版《条例》中改变的重点,不是具体的个别条款,而是监管思路,以分类来引领器械管理,这是比较先进的理念,可能会影响未来行业发展。“具体而言,新版《条例》对风险最低的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由注册改为备案管理;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审批权下放至省级食药监管部门;三类医疗器械安全风险性最高,由国家食药监总局严格注册监管,并强化不良事件监测、上市后再评价和召回制度。”

  试行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也明确提出,申请人可针对重大技术问题、重大安全性问题、临床试验方案、阶段性临床试验结果的总结与评价等,向食药监总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提出沟通交流的申请。

  “监管层过去在对待监管与发展的关系上有过曲折,给企业带来一些负担。例如强制性安全认证(3C)与医疗器械注册多头管理和重复执法,低风险产品监管也采用严格行政许可。”许升达说,新版《条例》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政策松绑,国内医疗器械产业有望借此东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中国证券报)

 

  细胞治疗微植入器械&体外诊断行业展望会议纪要:创新及整合引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医药生物

  研究机构:平安证券 分析师:邹敏 撰写日期:2014-11-13

  事件:我们近期组织了“细胞治疗微植入器械和体外诊断行业展望”专家会。

  现将会议中的重要行业信息和观点总结如下:

  创新性的细胞治疗微植入器械解决了传统细胞治疗的效率低免疫排斥等局限,具有明显优势。

  细胞疗法及基因疗法的本质是注射入体内的治疗细胞通过体内循环系统到达病灶部位,分泌特定营养蛋白及小分子,或特定基因表达产物,来调节激活体内细胞层次的自我修复。现有技术的局限性是效率低、不可转移、随机迁移、潜在肿瘤化变异、免疫排斥等。

  创新性的细胞治疗微植入器械,在治疗时将器械植入病灶部位或周边皮下,器械内含有的大量细胞通过器械表面的纳米级微孔向病灶部位持续分泌足量基因产物,营养蛋白及小分子,克服了现有疗法的弊端。细胞及基因疗法的微型植入性医疗器械在国外有多家企业在研发,在国内是空白领域。

  体外诊断化学发光免疫及基因测序是布局方向,行业并购持续进行。

  体外诊断行业2012 年开始井喷,主要原因是医疗机构在服务收入和药品收入增长有限,而检验方面有增长空间。2013 年体外诊断行业208 亿,年化增长20%左右。免疫市场规模巨大,下一个爆发的子行业可能是国产化学发光免疫产品,目前还需要等发改委价格政策以实现替代进口。目前分子诊断在起步阶段,但是新一代的基因测序技术已经迅速发展,需要提前布局相关业务。目前行业集中度较低,未来随着招标变化行业整合将持续进行。

  投资建议:关注医疗器械行业中具有创新及整合能力的相关公司。

  医疗器械行业中,创新及整合是行业发展趋势,建议关注具有创新能力及行业整合能力的相关公司。包括投资肿瘤细胞治疗领域的香雪制药,干细胞领域的中源协和;体外诊断行业中的整合公司利德曼、科华生物,提供基因测序产品和服务的达安基因,收购进入基因测序行业的北陆药业;医院一站式器械和服务供给者,模式创新能力突出的和佳股份;医疗器械OTC 和医疗耗材行业整合者鱼跃医疗;拥抱互联网医疗等新领域的乐普医疗等。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风险、招标降价风险、整合不达预期的风险。

 

  医药行业11月投资策略:把握白马估值切换,关注器械去IOE

  医药生物

  研究机构:国信证券 分析师:张其立,邓周宇,李少思,林小伟,贺平鸽 撰写日期:2014-11-04

  处方药白马将迎来估值切换机遇。

  1)2013年反商业贿赂以来,处方药增速在2013H2大幅下降,导致同比基数较低,随着反商业贿赂负面影响的减弱,处方药业绩有望逐季改善。医药行业14Q3扣非后净利润增速为20.2%,较14Q2的18.5%和14Q1的12.0%有较大提升,我们预计此趋势在14Q4将延续;

  2)反商业贿赂以来资金从处方药流向医疗器械和服务等板块,处方药白马预期已处于底部,例如恒瑞、天士力、白药、康美15PE分别为31X、22X、17X、11X,迎来长线配置时机,接近年底估值切换可期;

  3)沪港通放开后,资金偏好可能从主题、概念投资逐渐转向市值稍大的成长股,医药领域资金有望流向业绩增长确定性强的医药白马。

  沪港通放开将带来医药行业新的投资机遇。

  1)尚未在海外上市的医药白马股:与A股散户占主导相比,港股市场在是一个机构占主导的市场,其投资者更加偏好市值较大、流动性较好、估值较低、成长性较好的医药白马股,尤其是尚未在海外上市、对海外投资者而言稀缺的医药白马股,建议关注恒瑞医药、天士力、康美药业、益佰制药、华海药业;

  2)在港股中稀缺的、具有品牌溢价的中药企业,建议关注千金药业、片仔癀、同仁堂;

  3)深市中的低估值、高成长白马股:沪港通的实施将引发投资者对深市与其他市场通融的预期,同样价值视野下,未来类似“深港通”不再遥遥无期,深市低估值、高成长的医药白马股同样值得关注,如云南白药、华东医药、双鹭药业、华润三九、东阿阿胶;

  4)港股中器械、服务行业的成长股:港股在新兴产业领域存在明显折价,医药中的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子行业在港股的估值大部分低于A股,其中高成长的优质标的有望获得国内偏好成长股的投资者的青睐。

  国家政策推动器械去“IOE”,进口替代可期。

  1)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彩超、CT、MRI、心电图机、中高档监视仪、透析机等高端医疗设备几乎全部被进口品牌垄断,仅GE、西门子、飞利浦三家公司在中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份额超过70%,国产医疗设备很难进入三级医院。

  2)今年5月24日习主席参观上海联影并提出“加快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之后,卫计委很快于5月26日首次推出了医疗器械“国产化”计划的遴选方案,此后6月17日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和日本的进口血液透析机开始反倾销调查、6月26日徐州市明文规定采购国产医疗设备、7月4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考察飞依诺彩超、8月17日卫计委宣布将将建奖励机制推动三甲医院用国产设备等一系列动作印证了政府扶持医疗器械国产化的决心。10月30日第一批优秀国产设备遴选工作已经结束,范围主要是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新一批设备遴选又将于11月启动,预计包括CT、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等。

  3)我们认为医疗器械国产化有望降低医院高额的设备采购、维护成本以及传导到患者上的高额检测费用(例如国产PET-CT可能将检测费用从每次1.2万元降低至4000元),为政府解决“看病贵”问题的必然选择,国内优秀的器械生产企业将迎来发展契机,华润万东(DR)、科华生物、迪瑞医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理邦仪器、宏达高科(彩超)等将成为第一批遴选的受益者。

  埃博拉病毒专题:疫情来势汹汹,关注相关标的。埃博拉疫情不断升级,已造成近5000人死亡,美国已出现了9例埃博拉病患其中1人死亡。虽然中国历经非典、变异禽流感等疫情,已经积累丰富经验,但是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大的国家,与国外交往紧密,流动性大,不得不拉响警钟。我们在此报告中为投资者梳理了埃博拉疫情的相关标的。

  11月投资组合建议:天士力、恒瑞医药、云南白药、康美药业、千红制药、普洛药业、誉衡药业、鑫富药业、亚宝药业、福瑞股份

 

  医疗器械行业周报:前三季度板块业绩实现较高增速

  医药生物

  研究机构:渤海证券 分析师:任宪功 撰写日期:2014-10-30

  二级市场表现回顾.

  截至10 月30 日的近5 个交易日,医药生物板块上涨4.11%,沪深300 指数上涨2.96%,医药生物板块跑赢指数1.15 个百分点,在28 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涨幅排名位于第13 位。医疗器械子板块上涨4.47%,在6 个二级子行业中涨幅排名第2 位。周涨幅靠前的主要有戴维医疗、宝莱特、山东药玻、华润万东等。

  行业估值与投资策略.

  目前医疗器械板块TTM 市盈率为58.69 倍,相对于沪深300 和医药生物板块估值溢价率分别为582.37%和50.22%,医疗器械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市场给予较高估值。

  截至10 月30 日,除新华医疗外,其余19 只医疗器械个股均已发布三季报,其中12 只个股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实现正增长,7 只个股为负增长,和佳股份、阳普医疗、尚荣股份均实现了较高增速。已发布三季报的19 只个股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前三季度合计同比增速为13.13%,实现了较高增长。医疗器械行业长期受益于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消费升级、政策推动等因素,我们维持行业“看好”评级。推荐:与小米投资公司合作、积极布局移动医疗领域的九安医疗;从单一采血管业务向检验、诊断、护理、健康等新产品业务转型且业绩延续高增长的阳普医疗;引入红杉资本、产品线丰富、有望受益于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建立的鱼跃医疗。



(本文由证券时报网授权财新网刊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转载)
版面编辑:付林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