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快讯

10月份21发展指数创年内新低

2014年11月26日 08:05 来源于 财新网
  证券时报网消息     21世纪宏观研究院分析师肖明

  从10月份的数据来看,中国经济活力正在进一步收缩。据21世纪宏观研究院测算,10月份的21发展指数为7.62%,是今年以来的新低。

  今年以来,狭义货币(M1,即流通中的现金以及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增速,正在以每月1个百分点的幅度下降。其中,10月份的狭义货币(M1)余额32.96万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6和5.7个百分点。

  类似的趋势在10月份的全社会货运量指标上也可以看出来。当月全社会货运增速为4.8%,是21宏观研究院连续3年多统计以来录得的最低值;当月广义货币(M2)余额增速为12.6%,也是3年多来的次低。

  21发展指数由全社会货运量、全国工业用电量、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广义货币(M2)4项内容构成,权重分别为25%、20%、25%、30%。其中全社会货运量、全国工业用电量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经济运行情况,而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广义货币则反映未来的经济走势。21发展指数创新低,反映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为了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变化,央行在11月22日实施了不对称降息,即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目的是要减轻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压力。

  不过,对实体经济而言,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早已市场化,此次降息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会太明显。目前1年期商业银行基准存贷利率差仍高达2.85个百分点,虽然比原先的3个百分点略低,但是国外一般贷款利率比存款利率差只有1个百分点左右。因此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任重道远。

  1.多项指标显示经济活力偏弱

  根据21世纪宏观研究院统计,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19.9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3个和1.7个百分点。该指数是2012年以来的次低,仅仅高于今年3月12.1%的增速。

  但是如果看狭义货币(M1),则呈现持续快速下降的趋势。10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32.96万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6和5.7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包括流通中的货币以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今年6月-10月,狭义货币余额同比增速从8.9%逐月跌落到3.2%。

  与此同时,6月末狭义货币余额为34.15万亿元,8月末33.2亿元,10月末是32.96亿元,保持低位同时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

  10月份的全社会货运量也显示出经济活力偏弱。

  10月全社会货运量为38.85亿吨,同比仅增长4.8%。10月全社会货运绝对量低于9月份的39.49亿吨,增速也低于9月的9%。10月份,铁路和公路货运量增速均收窄。其中,铁路货运量为3.29亿吨,同比下降6.2%,增速是今年以来的最低(1-2月合并计算)。公路10月份货运量为30.2亿吨,同比增速为5.7%,是2009年5月以来的新低。2009年5月全国公路货运增速为4%,当时中国经济受到了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2009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为6.5%。

  构成21发展指数测算的另外两个指标,全国工业用电量以及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10月份的表现也未见乐观。其中,10月全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37360亿元,同比增长8.3%。投资总额不算低,但增速是近几年以来的新低。10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增为2.8%,也是今年以来的次低,其中重工业用电量增速仅为1.8%。

  经济活力偏弱,核心的问题是过去主要支撑经济增长的投资增速放慢。2014年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0616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5.9%,增速比1-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相比去年全年19.6%的增速,基本上是以每月0.5个百分点的幅度在下降。其中传统的煤炭、钢铁、有色等因为产能过剩的因素,相关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低位或者负增长。

  2.积极财政政策仍有发力空间

  去年11月,因为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增速是负数,当期21发展指数比较低。因此预计今年11月的21发展指数有望较10月份略有回升,但是到12月则可能进一步下降。原因同样是去年的基数,去年12月的21发展指数为16.22%,为年内次高。

  按此看,尽管10月份的21发展指数为年内新低,到12月可能仍会再下降。

  自去年以来,国家实施了以“微刺激、强改革”为特征的调控政策。其中仅仅以工商总局实施工商登记制度(先办工商执照,再办行业许可证)改革后,3月-10月新登记注册企业251.46万户,增长56.20%;注册资本(金)12.97万亿元,增长90.21%。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企业1.03万户。简政放权改革带动了新注册企业井喷。

  大量新注册企业,解决了大量的就业,形成了今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持续下行,而就业数据稳中有进的局面。截至10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748.24万户。其中私营企业1485.62万户,同比增长22.83%;个体工商户4866.76万户,同比增长11.85%;农民专业合作社124.75万户,同比增长34.79%。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41亿人,比2013年年底增加了2239.9万人,增长10.25%。而去年同期,这些市场主体增速低于2%。而有赖于服务业、“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新兴业态的发展,今年前9个月,我国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已提前完成全年就业目标。

  但是广义货币余额和狭义货币余额增速创新低,反映出注册企业,乃至全国实体经济实际市场活跃度有待提高。

  企业活跃度提高则取决于目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支持力度。目前,小微企业贷款信用等级差,贷款利率高,年基准利率为10%的情况并不少见。近期的降息对这类企业的影响并不显著。

  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除了货币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继续发挥力度的空间仍然很大。例如国务院今年以来出台的为小微企业降费清税的政策,尤其是最新实施的“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免税额提高到3万元”政策,相关措施只要能真正落地,都有利于刺激实体经济活力,培育新业态、新产业。

  而货币政策目前需要大幅进行结构性降息,将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差缩小至1个百分点左右。对一个负担着10年期的100万商业房贷的居民而言,每月仅仅利息支出就有4000-5000元,几乎占到月还款额一半。在今年1-10月物价水平仅仅2.1%的情况下,1年期基准存款利率为2.7%,贷款利率高达5.6%,仍显偏高。一些机构预计明年物价涨幅可能只有1.5%左右,按此看,明年存贷款利率仍存在继续下调的空间。

  (编辑:肖欣欣;如有意见建议请联系:dingjun@21cbh.com;xiaoxx@21cbh.com)(编辑肖欣欣)

(本文由证券时报网授权财新网刊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转载)

版面编辑:卢玲艳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