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快讯

万家基金陷入困局:债基接连夭折 规模两年下滑8成

2015年05月22日 08:03 来源于 财新网
  证券时报网消息     继万家市政纯债基金清盘之后,万家城建纯债基金又宣布转型,毋庸置疑,这反映了以固定收益投资为发展重心的万家基金近两年来一直在走下坡路。截止今年一季度末,万家旗下的债券产品规模已不足26亿元,相比两年前,降幅高达80%。

  万家债基清盘频转型

  万家基金昨日发布公告称,万家城市建设主题纯债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并通过了该基金转型事宜,至此,万家城市建设纯债将转型成为万家新利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万家城市建设纯债成为万家旗下又一只夭折的债基。

  资料显示,万家城市建设纯债成立于2014年1月24日,是万家旗下第17只基金,迄今为止成立仅有16个月就宣告夭折。成立以来,其规模不断下滑。成立的当季,该基金就遭遇净赎回3.82亿份,申购份额为0,仅剩下0.53亿份,缩水比例达到88%。到今年一季度末,就仅余下0.17亿份,净值为0.17亿元。在今年4月18日,该基金就宣布将召开持有人大会拟转型。转型之后的万家新利的股票仓位为0至95%的混合型产品。

  事实上,万家旗下已有多只固定收益的产品因陷入迷你基金的危机而主动清盘或转型。去年5月,万家14天理财债券基金转型为货币市场基金,名称变更为“万家日日薪货币市场证券投资基金”。随后在去年12月19日,万家市政纯债发布公告称,截止该基金开放期最后一个开放日即2014年12月17日,其资产净值仅有2536.48万元,低于合同中约定的5000万元,故进入财产清算程序。该基金成立于2013年11月27日,首募规模为3.815亿份,至其进入清算程度当日,其累计净值涨幅为6.25%,处于同期同类基金涨幅下游。或许正是业绩不佳使得该基金于2014年11月27日开放申购和赎回之后就遭遇了大笔赎回,周岁就宣告“夭折”。

  债基规模两年减少100亿

  事实上,尽管近年来基金转型、清盘的例子开始逐渐成为常态,不过,对以固定收益产品投资而著称的万家基金来说,连续的固定收益产品尤其是债券基金清盘或者转型,并不是什么乐观的事。无疑,这些都是万家基金在走下坡路的表现。这一点从其固定收益产品的规模数据上就可以看出来。

  2012年固定收益市场爆发性增长,万家货币和债券基金靠前的业绩,万家基金也迎来规模的迅速增长。其资产管理规模首次突破了300亿元,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占到总规模近七成。在2013年债市整顿之前的一季度末,万家基金的债券产品规模达到了128.11亿元,为万家基金成立以来的历史最高峰。

  然而,2013年4月,万家基金固定收益总监投资总监、招牌基金经理邹昱因涉债券代持和利益输送,被监管机构调查。此后,包括接替邹昱的朱虹在内的核心投研人员和高管陆续离任、子公司万家共赢被证监会处罚等事件接踵而至,令万家基金在债券产品上开始一落千丈。2013年末,万家基金债券类产品资产规模仅剩97.29亿元,次年末,这一数据更是大笔下滑至17.96亿元,到今年一季度,这一规模数据略微回暖至25.53亿元。但相比其高点,可以说,万家基金的债券投资已经彻底走入低谷。

  除此之外,万家基金的货币型产品也无多大起色。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在风声水起,而万家基金除了参与开设了淘宝基金店外并无其它的动作。因此,在其它基金公司凭借货币基金大爆发的时候,其货币基金规模也由2013年一季度末的129.91亿元大幅下滑至今年一季度末的70.84亿元。受此影响,万家基金总资产规模也由2013年一季度末的336亿元降至155亿元,排名也由第25位跌至52位。毫无疑问,万家基金尤其是固定收益投资已经不复有当年的风采,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转瞬之间人事已非的凄凉。

  权益投资力单势薄

  另一方面,万家基金此番为万家城市建设主题纯债的转型方向选择了混合型产品,也不得不说是一个权宜的选择,拟任的两位基金经理中,苏谋东主要为固定收益产品的基金经理,而高翰昆则既管理混合型基金万家双引擎又掌舵债券基金,并且虽然担任万家基金交易部副总监,但管理基金的年限却不足年。显示,转型之后的万家新利在权益投资方面能否有足够的底气和能力抓住这波牛市行情,仍然值得怀疑。

  由于万家基金一直将投资重点放在固定收益方面,因此,其权益产品的表现也可以说是平淡无奇。

  据WIND数据显示,万家旗下两只主动管理的股票基金中,万家行业优选自成立以来的年份,业绩大多数时候排在同类基金下游。自2007年至2014年的8年中,万家行业优选仅有一年的排名在同类前1/2,2011年、2012年及2014年,其排名都在同类基金后1/4,为连年垫底的典型。万家精选表现稍好,但波动剧烈,2012年及2013年排名前列,2014年又垫底。而两只主动管理的偏股方向的混合型基金中,万家双引擎和万家和谐增长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分别只有27.38%和6.61%,均排在同类基金下游。

  目前,万家基金旗下共有基金18只,但只有基金经理8人。由于本身基金经理就少,再加上不少产品实施多基金经理制,因此,无论是权益类产品还是固定收益类产品,一拖多的情况都很明显。而在当前每况愈下的背景下,万家基金恐怕是很难吸引“新鲜血液”进入。而人才是公募制胜的关键,未来万家基金将如何走出这困局,只有拭目以待。

  本报记者刘庆华

  

(本文由证券时报网授权财新网刊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转载)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