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快讯

中信证券2015年陡增22亿运输设备买车?买船?买飞机?

2016年05月05日 08:36 来源于 财新网

  证券时报网消息 2016年3月24日,中信证券年度重磅报告——2015年年报发布。在这份近300页的公告中,中信证券详细阐述了去年的经营成果,也对2016年行业和公司发展提出了看法。但这份年报中,也出现了一些让人疑惑的东西。

  记者在仔细阅读后发现,2015年,中信证券赚了198亿元,同比增长74%,这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但年报同时显示,公司去年固定资产中的运输设备原值猛增了22.14亿元,年初才1.88亿元,年末达到23.81亿元。对一家券商而言,是采购什么样的运输设备花费如此巨额的资金呢?

  22亿元买车?不合情理

  中信证券2015年年报第171页披露的固定资产增减变动表显示,中信证券固定资产原值2015年初为31.77亿元,2015年增加26.58亿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为56.47亿元;再减去累计折旧23.27亿元,因此固定资产净值从2014年年末的9.82亿元增加至2015年年末的33.20亿元。

  而在固定资产原值增加的明细分项中,增幅最大的为运输设备,年初仅为1.88亿元,2015年陡然增加了22.14亿元,此项增加为公司2015年固定资产原值增加贡献了83.96%。

  现在的问题来了,中信证券年报中没有说明运输设备增加明细,仅用一句话概括:固定资产增幅巨大的原因是“子公司购置固定资产规模增加”。那么22.14亿元购置运输设备是什么概念呢?

  如果是买车,以汽车之家网站发布的2015年广州车展上的顶级豪车阿斯顿·马丁DB9 GT邦德限量版为例,该车售价高达388.8万元,那么22.14亿元可以买下569辆(不考虑税费)。再比如,根据汽车之家的报价,奥迪A4L新车报价在27.28万元~57.81万元之间。如果用22.14亿元全部买奥迪A4L的最高配置,不考虑税费的情况下可以买3829辆。

  因此中信证券的22.14亿元如果全部拿去买车明显是不合情理的。

  对此,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记者向中信证券发去采访提纲,但中信证券把问题转给了FTI咨询公司。FTI公司对记者表示,目前中信证券暂时不接受媒体采访,有关重大事项的披露以公告为准。对于记者想了解运输设备的明细,对方称没有更多信息可以提供。

  蛛丝马迹:公司买船舶飞机?

  记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年报发现,在年报第136页中,中信证券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说明,显露出了某些端倪,该说明中特别标明了“运输设备中船舶的折旧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按处置时的预计废钢价确定。飞机的折旧年限为25年,月折旧率为0.283%,预计净残值率为15%。”

  这就表明,中信证券的运输设备中,可能包括船舶或飞机。

  是否购买飞机呢?从中国国航在2016年3月1日发布一份公告看,国航和全资子公司国航进出口有限公司与空客公司于2016年2月29日签订协议,向空客公司购买12架空客A330-300飞机,基本价格合计约为29.27亿美元,即平均每架飞机的价格为2.44亿美元。如果按照1美元兑换人民币6.47元估算,一架A330-300的价格折合人民币约15.79亿元,以中信证券去年22.14亿元运输设备花费,可以购买1.4架。

  那如果是买船,则可以参考中海集运去年7月的一则造船公告。当时中海集运的全资子公司中海集装箱运输(香港)有限公司采购8艘13500TEU 型集装箱船,每艘集装箱船造价为1.168亿美元(按照央行公布的2015年7月29日汇率中间价1美元对人民币6.1150元计算,每艘约合人民币7.14亿元),如果用22.14亿元则可以买3艘这样的集装箱船。

  但是,作为一家券商,怎么会去买飞机或是船舶呢?

  在2014年年报中,中信证券曾披露:当年公司全资子公司中信证券投资的全资子公司中信寰球商贸与江阴利电签署《光船租赁合同》,将其拥有的1艘5.1万吨干散货新船光船出租予江阴利电,租期为1年,自船舶交付江阴利电之日起计算,合同租金约人民币1440万元。

  江阴利电是中信泰富有限公司(现为中信股份的一级全资子公司)的间接附属公司,因此这是一笔关联交易。此后,《光船租赁合同》的承租人变更为上海中信轮船有限公司(原承租人江阴利电的全资子公司),并将租期由1年延长至10年,租金仍为人民币每天4万元,合计约人民币1.44亿元。

  而中信证券2015年年报的233页中披露,中信寰球商贸经营范围为“国际贸易、国内贸易、转口贸易、区内企业间的贸易及贸易代理、仓储和自有设备租赁等依法经批准的项目”。综上可以看出,中信寰球商贸确实是有可能购买船舶或飞机等大型运输设备的。

  但在年报中,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记者未能查询到中信寰球商贸2015年的资产状况等相关信息。记者在采访提纲中提出“由于近年来航运业低迷,中信寰球商贸2015年收入和盈利状况如何?”的问题,依然未能获得回答。(每经记者 王砚丹 贾丽娟)



(本文由证券时报网授权财新网刊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转载)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