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版专稿/杂志记者王晓冰]时值2005年岁末,一年一度的煤炭订货会议即将召开之际,来自国家发改委内部的消息称,新一轮电煤价格改革的方案即将出台。据此,今年的电煤订货会上,政府将不再设定涨价上限,而由电煤供需双方自主协商交易价格。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取消电煤价格上限,意味着
据国家发改委一位高层权威人士透露,目前,电煤价格改革方案即将提交发改委党组讨论;之后,将予以公布。其间“可能有少数语句的修改,但大的原则不会改变。”
据悉,电煤价格改革方案的核心内容,是电煤的价格将“在政府的监控之下”进行放开。此外还包括:继续推进煤电价格联动;加强电煤供需的调控,限制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鼓励进口;对于高耗能的产业进行限制;加强价格监测工作,对煤炭价格指数进一步进行优化,及时发布价格调整的信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员认为,这标志着煤炭市场化的进程又迈进一步,但并非“彻底的市场化改革”。
一位参与“2006年全国煤炭订货会领导小组征求意见会”的人士指出,“电煤价格大幅度波动,超出发改委预期时,政府仍然将通过行政措施限价。”
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郭可沐则告诉记者,不管怎样,“电煤价格能放开,对于煤炭企业来说总是好事情。”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会长武承厚则向记者表示,“电煤”是中国煤炭行业改革和电力改革不同步的产物。上世纪90年代,煤炭开始市场化改革,但电价并没有放开,国家对电煤——即用于发电的煤炭——价格上涨实行“指导价”,以确保电力行业不至亏损。2002年之后,政府一度取消电煤指导价格,实行市场定价,但同期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形成了“煤电顶牛”的局面。
由此,国家发改委在每年的煤炭订货会上推出“协调价”,并逐年设定涨价上限。2004年的电煤涨价上限定为8%。
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计划内电煤与市场煤价之差达到45元/吨,2005年差价达到80元左右/吨。“如果取消计划内与计划外的差别,电煤价格将提升,从而增加电煤生产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但电力企业的效益会受影响。”煤炭企业一位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但我们(煤的价格)也不会一步到位,会考虑电力企业的承受能力,逐步提升。”
电煤价格改革被认为是中国资源性产品市场化的序曲。日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平在全国物价局长会议上表示,2006年,将在石油、电、水、天然气、煤炭、土地价格等六个方面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这有利于提高资源的效率。
“今后,资源价格要逐步提高,价格要体现资源的稀缺性。”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也曾作出这样的表示。今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的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业界普遍预计,2006年国内煤炭的供求局面将趋于平缓。这也被认为是发改委选择此时出台电煤价格改革政策的一个原因。“我们判断,在目前情况下,电煤价格保持相对稳定是非常有可能的。价格稳定是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前提。”发改委的一位专家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