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 > 要闻 > 正文

山东鲁能集团完成私有化

2007年01月08日 10:41
2006年,山东资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同时也是全国电力系统最大的职工持股企业山东鲁能集团,完成了向私人公司的“变身”。不过,谁拥有鲁能仍是一个谜


  2006年12月,中国投资协会会长陈光健上书国务院,反映山东鲁能集团清退职工股并引进两家私人企业股东的情况。这封信措词紧急,请求国务院成立专门调查组,查清这一事件是否涉及腐败问题。
  1月8日出版的2007第1期杂志封面文章“谁的鲁能”报道,早年为国有企业的鲁能,原本是山东电力集团(当时为山东省电力工业局)下属第三产业和多种经营企业的总称,创建于1995年,其前身可追溯到1988年成立的鲁能电力开发公司,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前夕通过在山东电力系统大规模集资,改造为职工持股企业,50家股东中除鲁能物业以外,均为职工持股企业或代持企业。截至2005年底,鲁能集团总资产738.05亿元,下辖煤电、矿业、房地产、工程建设、金融、体育等多个产业。
  据悉,早在2006年5月,山东鲁能集团91.6%的股权已由北京首大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国源联合有限公司接手。鲁能集团原50家股东除三家外均已完成职工退股,随即将所持鲁能集团股权悉数以净值作价转让,总价款为37.3亿元。其中,山东省电力工会委员会持有的31.52%股权转让给首大能源;其余46家股东合计持有60.09%的股份则转让给国源联合。相关工商登记变更业已完成。至此,从2002年至2006年,鲁能悄然完成了从国有控股公司到职工持股公司,再到私人公司的“变身”三部曲。
  目前,鲁能集团新一届董事会已正式产生,国源联合和首大能源在九人董事会中共据五席。代表新大股东进入鲁能集团董事会的国源联合董事长李彬年仅36岁,鲁能集团核心人物董事长高洪德与总裁徐鹏继续担任原职。
  鲁能对内对外一直严密封锁引进新股东的消息,新入主的北京两家私人企业的名字更被视为“绝密中的绝密”。即便到了2006年下半年,鲁能集团股权转让及相关的股权变更手续完成之时,遍询鲁能集团与山东电力业内人士,仍无人说得出新股东的名称。 新晋大股东国源联合与首大能源相当低调和“神秘”,在入主鲁能之前,两家公司股权交易频发,股权链条繁复,这种复杂的股权结构成功地掩盖了鲁能私有化后的实际控制人。
  中央国资委、国家电监会等部门的高级官员也表示,迄今没有接到鲁能集团股权转让的报批文件。
  此次向国务院上书的陈光健曾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颇具影响力。他上一次就鲁能改制为职工持股企业之事上书国务院是在2003年。当年8月,国资委、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文(国资37号文),明确要求“暂停电力系统职工投资电力企业”。这一文件严禁电力企业未经审批实施企业改制、出售资产和新设立企业。
  同时配发的研究员评论指出,鲁能案例提出了迫切挑战:分享垄断利益的特殊企业,其私有化进程应循什么规则?在数年间完成“国有-职工持股-私人公司拥有”链条的鲁能私有化案例清楚地说明,直面电力职工持股问题并尽快找到解决路径,已成为决策者迫在眉睫的难题。政府应及早出台整体方案,恰当厘清利益格局,将电力关联企业改制进程纳入透明规范的操作程序。■

  (详见1月8日出版的2007年第1期杂志封面文章“谁的鲁能”“避免最坏的私有化”)

封面文章全文链接:

谁的鲁能?

避免最坏的私有化

鲁能变形记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公司股价走势、结构人员变化等投资信息。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