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 > 要闻 > 正文

KKR中国第一单

于宁 李列
2007年09月15日 12:33
寻找一家初具规模但远非完美的目标企业,对其进行财务重组和价值提升,以期获得超额利润——收购基金巨头KKR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之道



    2007年9月17日,国际私募资本巨擘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Co.L.P)正式对外宣布进入河南,在民营企业天瑞水泥有限公司(下称天瑞)布下了中国直接投资业务的第一颗棋子。
    入股资金加上外资银行的长期贷款,天瑞的融资达到4.5亿美元,被认为是国内民营企业迄今引入最大的一笔融资,并已经走完了全部的审批程序。
  负责本次投资的,是KKR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刘海峰率领的KKR中国团队,这支团队曾负责摩根士丹利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业务。刘海峰本人曾任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在长达13年的任职中,曾经主持投资过平安保险、蒙牛乳业、百丽国际、南孚电池及海螺水泥等项目。
  KKR对于天瑞的投资在今年年初已悄然进行。KKR透过项目公司泰坦(Titan)水泥完成了对天瑞的多轮投资,投资总额达1.15亿美元,持有后者43.2%左右的股份,国际金融公司(IFC)持有4%的股份。
    据了解,KKR与天瑞的合资合同中明确了保护少数股东权益的国际化公司治理约定及对管理层的长期激励方案,这体现了KKR的投资风险控制技术,以及与管理层和现有股东利益充分挂钩的投资原则。
  入股同时,KKR为天瑞安排了一笔相当于3.35亿美元的人民币和美元双币种银团融资,以摩根大通银行为牵头行,国内银行加入者则包括建设银行和中信银行。
    上述银团贷款首先置换了天瑞此前从各银行的约11亿元短期贷款,并且新增了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贷款,将用于新建项目建设、并购和企业运营。其利率较中国央行基准贷款利率下浮10%,贷款期限为五年到八年。
  在近年来对于外资PE(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疑虑声浪中,外资与国内企业越来越难以达成交易。外资抱怨节节升高的企业估值,企业在牛市中则难以接受外资近乎苛刻的约束条件。KKR与天瑞水泥的联姻,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当前PE投资的典型思路:寻找一家规模初具但远非完美的目标企业,对其进行财务重组和迅速提升,以期获得超额利润。
  不过,目前尚名不见经传的天瑞能否成为下一个蒙牛,仍有待考验,而这一案例也将成为KKR中国直投业务的试金石。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公司股价走势、结构人员变化等投资信息。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