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 > 要闻 > 正文

中铝掌门肖亚庆谈收购力拓

改编自3月3日出版的杂志
2008年03月03日 15:54
收购过程复杂程度“超过想象”,惊险程度未来更可写成小说

在视频上点击右键 在缩放里可以选择全屏播放
如果您使用的是Firefox浏览器,请下载安装视频播放插件MediaWrap

收购过程复杂程度“超过想象”,惊险程度未来更可写成小说

  1月底,中铝联合美国铝业公司,在伦敦市场突然收购力拓英国有限公司12%的股份,共斥资140.5亿美元。这是迄今中国企业在海外最大一笔投资,中国因此而参与到正在进行的全球矿业第一大并购交易——必和必拓收购力拓案之中。这场突袭震动全球矿业市场,也令中铝及其年轻的掌舵人肖亚庆备受瞩目。
  3月3日出版的2008年第5期杂志刊登了该杂志对中铝公司总经理肖亚庆的专访内容。这是自中铝完成入股力拓后,肖亚庆首次在国内接受媒体采访。
  肖亚庆称,2007年11月,必和必拓宣布收购力拓之前,中铝已开始谋划参与国际上一些大的矿业公司收购。必和必拓拟收购力拓,则进一步令他确定了中铝选择方向的正确性。他认为,近几年,国际大型并购案屡有发生,显示单一金属公司难以做大,并有逐渐被多金属公司并购的趋势。
  “单一金属公司发展速度越来越慢。如果我们不走这条路(多元化和国际化),世界上那些大的矿业公司之间的并购完成后,我们今后走向国际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小。”肖亚庆说,“出于自身发展的需求,中铝必须要走出国门,去国外开发资源。”
  目前,中铝所有并购的目标指向已越来越清晰,即从一家单一金属公司,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金属矿业公司。
  肖亚庆坦言,国有企业做类似投资,肯定要经过国家部门批准,因为中国对外汇进出是要管制的。但国资委的指示就是两个原则:第一,按经济规律办;第二,控制风险。“能承担风险你就去做,承担不了就不要做。我听到的就是这两句话。”肖亚庆说。
  对于此次收购过程,肖亚庆称其复杂程度“超过想象”,惊险程度未来更可以写成小说。“我们内部有日志,等到能说的时候,我们可以写成一本小说。”肖亚庆笑称。
  对于下一步发展,肖亚庆称,未来的选择要由市场来决定,随形势变化而变化。“如果价格涨得很高,也可以卖掉力拓的股票。我们不会一成不变。”肖亚庆说。他透露,此次入股力拓的法律进程已全部完成。中铝仍在继续寻求新的海外并购机会。“力拓是我们第一次参与世界顶级公司并购,但不是最后一次。”肖亚庆颇为自信地说。
  据披露,肖亚庆年纪虽轻,资历匪浅。1978年10月,肖亚庆进入湖南长沙的中南矿冶学院(2000年并入中南大学)材料系学习;1982年8月毕业后,分配至哈尔滨,在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工学院担任教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1985年7月,肖亚庆放下教鞭,到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制管分厂担任技术股长。此后十几年,肖亚庆一直在技术岗位任职,先后担任技术处工程师、副处长、处长、副总工程师,直至总工程师。
  至1998年6月,东北轻合金加工厂正式改制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东轻公司),为国家“特大型一级企业”,肖亚庆出任总经理。不过,完成东轻公司改制的肖亚庆,上任不足一年,就在1999年6月调任西南铝加工厂厂长。
  借助国有企业实施债转股的契机,肖亚庆完成了西南铝加工厂的改制,并使企业扭亏为盈。翌年12月,中国对有色金属行业进行重整,肖亚庆获任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2年3月2日,西南铝厂正式加入中国铝业公司。两年后,肖亚庆于2004年4月22日被任命为中国铝业公司党组书记,六天后成为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2007年10月,肖亚庆当选中共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此时他刚满48岁。■

(全文详见3月3日出版的2008年第5期杂志“肖亚庆:为什么是中铝”)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公司股价走势、结构人员变化等投资信息。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