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 > 要闻 > 正文

中国企业可能面临更多国际贸易摩擦

2008年04月27日 10:52 来源于 caijing
商务部官员称,今年前3个月已有8个国家对中国发起17起反补贴、反倾销调查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李玲于4月26日指出,今年中国面临严峻的贸易形势,与他国贸易摩擦事件可能增多,而企业应当配合政府积极应对,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利益。
  李玲在北京举行的“中国进出口企业第六届年会”上表示,今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可能抬头。而中国出口有望继续保持强劲,可能引发其他国家发起针对中国的反补贴、反倾销和保护措施(两反一保)。
  去年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了81起“两反一保”,涉案金额36亿美元,其中反倾销63起,反补贴8起,保护措施10起。李玲介绍说,截至3月底,今年已有8个国家对中国发起17起“双反”调查,其中反倾销14起,反补贴3起,涉案金额将近20亿美元。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的旨在保护知识产权的“337调查”已经有5起。
  李玲预计今年欧盟和美国仍是与中国发生摩擦最多的地区。针对中国的反补贴调查将是今年的焦点。2007年以前,仅有加拿大对中国进行反补贴调查,而去年一年,美国和加拿大就对中国发起了8次反补贴调查。今年澳大利亚和乌兹别克斯坦也已经加入这一行列。
  从行业来看,钢铁、纺织、机械、造船等是反补贴的热点。去年中国钢铁出口增长46%,就有8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钢铁发起14次“双反”调查,涉案金额17.5亿美元,占同期所有案件金额的一半。而中国输美纺织品配额制将于明年到期,纺织品出口“可能遇到新的情况,贸易摩擦可能增多”。
  另外,外国还可能利用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对中国出口产品进行限制,李玲表示,今年3月,欧盟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的通报达105次,其中涉及中国产品有55次;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召回产品30次,涉及中国产品21次。
  作为应对,除了强调政府的职能和角色,李玲特别指出还需要企业的参与和配合。目前国内出口企业对反补贴方面的认识程度较低,一些企业认为反补贴仅是政府部门要处理的问题。
  反补贴主要针对政府的出口政策,但也可能涉及汇率政策、国企改革、股权分立、外国投资、特区优惠政策、税收减免、电煤气定价等许多方面。李玲提出,当他国认定某个产业的某个环节存在补贴时,其采取的限制进口措施可能包含上下游的许多相关产品,这可能给“不相干”的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美国“337调查”也是如此,一旦认定,美国可能限制一系列采用同种技术的产品进口。
  李玲表示,国内出口企业应学习、了解相关的国际贸易规则和进口国政策;面对摩擦要积极应诉,并且全行业团结一致,共同协商解决。
  她还建议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完善财务会计制度;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加强行业自律,主动抵制超低价销售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以减少和分散风险。■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