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需求,对于整个石油市场的需求的影响可能被夸大
周四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每桶收于136.74美元。到目前为止,今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已累计上涨43%。
在过去的15个月里,石油价格已经翻了一番;而在过去七年里,油价涨了6倍。上月,有高盛分析师发布研究报告预测,油价将在未来两年内涨至每桶150-200美元。
近两周内,印尼、斯里兰卡、中国台湾、印度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纷纷宣布提高成品油价格,降低补贴。市场人士开始聚焦中国成品油提价将会何时跟进。目前,中国国内的零售成品油价格仅为国际基准价的一半。
中国海关总署本周三公布的今年前五个月的原油进口数字显示,尽管国际石油价格飞升,进口成本高企,但今年前五个月中国原油进口总量仍比去年同期增长12.7%。
据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发表的报告测算,中国去年政府隐性补贴(包括通过国家预算的财政补贴与国有石油公司损失额)总计可达270亿美元,占当年GDP 0.8%;而今年,若按原油价格继续保持在每桶130美元,国内成品油价格保持目前水平不变计算,总补贴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占今年预计GDP 的2.2%。
美国大宗商品市场投资咨询公司Outstanding Investment 的石油分析师Byron King 表示,油价补贴间接鼓励了增加消费,目前已经造成了中国石油现货市场的短缺。国际油价上升将进一步提高中国政府补贴成本与石油公司的运营成本。理论上,中国取消油价补贴对中国和世界经济都有利。
本月初,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Stephen Jen亦发表报告称,全世界四分之一的汽油消费总量为受补贴下的消费,而全世界人口有一半享受这些汽油补贴。补贴人为地加大了发达国家的通胀水平,而压低了发展中国家的通胀水平。Jen认为,随着油价飞升,由于补贴带来的财政支出压力加大,补贴国将不得不减少补贴,提高油价。
王庆分析称,在国际市场高油价成本支出的压力下,中国将可能逐步提高国内成品油价格,如以每次10%-20%的幅度,以保证通胀水平得到控制,避免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但Byron King同时指出,短期来说,如果炼油公司预期成品油价格继续上升,则他们仍将加大从世界石油市场购买的原油量。所以,即使中国减少或取消油价补贴,短期内也仍难改变石油需求及油价的增长。
Brittain 资本管理公司合伙人ERIC FOX 进一步指出,事实上,发达国家石油消费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则每日消费石油量便可抵消中国去年全年的石油消费增长量——从这个角度看,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需求,对于整个市场需求的影响被夸大了。
中国在2006年每日平均消费石油720万桶,2007年每日平均消费758万桶;而2007 年包括30个发达国家在内的OECD 国家每日消费石油总量为4896万桶。
市场预计,发达国家需求将随着油价高企而下降。已有数据表明,美国消费者在高油价面前开始节制用车,美国高速公路的行驶里程在今年3月份已比去年同期下降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