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和必拓铁矿石价格涨幅与力拓一致,铁矿石价格年度谈判机制开始瓦解
7月4日下午,全球矿业巨头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宣布,与中国宝钢集团达成2008年铁矿石价格达成协议。
根据协议,必和必拓的纽曼粉矿、杨迪粉矿价格为144.66美分/干吨度(注:1干吨度相当于10公斤),纽曼块矿价格为201.69美分/干吨度,该价格适用于2008年4月1日起合同年度向宝钢交货的所有长期供货协议。
这一价格与此前力拓(Rio Tinto)和宝钢达成的价格一致。6月23日,宝钢和力拓就2008年4月1日起的新一年度交付铁矿石价格达成一致,力拓的皮尔巴拉混合粉矿(Pilbara Blend Fines)、杨迪粉矿(Yandicoogina Fines)、皮尔巴拉混合块矿(Pilbara Blend Lump)价格将在2007年基础上分别上涨79.88%、79.88%、96.5%。日本钢铁企业亦同样接受了上述价格。
至此,澳大利亚钢铁厂商必和必拓和力拓,取得了高于巴西淡水河谷的价格涨幅,打破了多年以来铁矿石同一市场同一价格的惯例。今年2月,宝钢与淡水河谷达成一致,2008年度淡水河谷南部粉矿价格上涨了65%,卡拉加斯粉矿则上涨71%。
联合金属网分析师胡凯认为,今年澳方的矿价谈判表明,世界主流矿山和钢铁厂不必再参照其他企业谈判的首发价格,年度谈判机制已经瓦解。在他看来,年度矿价谈判将不再是全球铁矿石供需双方认可的多边谈判,而是各企业间单纯的合同商谈,无需顾及别家的谈判结果。
从2005年以来,必和必拓开始倡导新的铁矿石定价机制,以反映澳大利亚铁矿运至中国的海运费相对低廉的优势。中国铁矿石现货市场与长期协议价格之间巨大的差异,亦令澳大利亚铁矿石厂商不满。
必和必拓CEO高瑞思(Marius Kloppers)曾指出,铁矿石的定价机制应该参考其他金属资源的定价,最终应该是交易价格与价格指数挂钩。
中国钢铁企业对此种定价方式表示难以接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示,这是对现行铁矿石个谈判机制的全面否定,不利于供需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投资银行高盛在研究报告中认为,目前,巴西至中国的海运费比澳大利亚至中国的高出约50美元/吨,此次谈判澳大利亚厂商获得了约8美元/吨的运费差价补偿。
不过,不论是力拓还是必和必拓,都并未对外宣称此次谈判获得了运费差补偿。
澳大利亚一家铁矿石企业高层说,“中方对改变定价机制不高兴,双方最后都做了些让步。”同时他亦承认,这只是改变的开始,由于铁矿石和钢铁产业的规模庞大,改变只能逐渐“演变”而不会是“革命”。
同时,他还提醒说,即使涨价以后,澳大利亚铁矿石也仍然比巴西铁矿石便宜。河北一家民营钢铁企业负责人亦表示,目前,铁矿石现货到厂家是每吨1600元,比长期协议价高出整整900元;即使按涨95%算,现货比长协矿还要高三四百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人士表示,实行铁矿石价格指数定价,受影响最大的将是那些大钢企,因为它们的成本优势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长期协议价与现货价差。
根据投资银行高盛的报告,2007年中国进口铁矿石约3.8亿吨,其中38%来自澳大利亚,巴西25%,印度21%。可见,澳大利亚是中国进口铁矿石主要来源地。同时,高盛预测,今年中国进口铁矿石将增至4.52亿吨,2009年可达到5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