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 > 要闻 > 正文

缝制设备行业进入“寒冬”

严江宁
2008年07月11日 11:38
在经历八年的高速发展后,今年前五个月缝企利润下降45.56%,近三成企业出现亏损   
  • 中文原文
  • 查看英文
  • 在经历八年的高速发展后,今年前五个月缝企利润下降45.56%,近三成企业出现亏损

      受纺织行业不景气的影响,今年我国缝制设备行业正在经历发展以来最严酷的“寒冬”。来自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缝企利润下降45.56%,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出现亏损。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缝制机械行业完成总产值61亿元,同比下降21.76%,增幅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7亿元,同比下降13.53%,增幅下降2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亿元,同比下降46.56%,增幅下降55个百分点。今年前四个月,中国缝纫机出口量同比下降约9%,出口额同比下降约2%,七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缝制设备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田民裕介绍,国内缝制企业仍以生产中低端产品为主。因此,国内中小服装企业的倒闭直接导致市场需求的萎缩。
      海关数据显示,作为服装大省的广东,今年1-4月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66.5亿美元,同比下降15.1%。山东今年一季度只有不到三成的纺织企业经营良好,超过两成的企业亏损,甚至面临停产或转产。
      另一方面,尽管国际市场对缝制设备的需求依旧强劲,但在人民币升值加快、出口退税下调等因素的影响下,企业的出口利润变得非常微薄。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累计达到6.13%,而去年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9%。
      此外,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从紧的货币政策,也让企业赖以高速发展的低成本优势受到严峻挑战。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何烨说,诸多因素成为架在缝制企业头上的“几把刀”,让企业的生存变得极其艰难。
      缝企的冬天随之带来的是零部件企业“出逃”的现象。田民裕说,为缝制设备提供配套的零部件企业中,有10%的骨干企业已经“转行”,他们转而生产汽车、电动工具、农业机械等产品的零配件。由于缝制设备零配件属于精密零件,因此转行对企业而言没有门槛。“但此现象若继续恶化下去,对缝制行业的影响将是巨大的”,田民裕表示。
      对此,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在今年3月就向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寻求支持,希望国家能“在出口退税、海外市场拓展等方面继续大力扶持、将缝纫机的出口退税率由目前的9%恢复为13%”。然而,田民裕坦言,出口退税的政策需要多个部委的协调,要实现改变仍有很大的难度。
      “1999年以来,缝制设备产业保持了年均近30%的快速增长,但随之也带来一系列诸如盲目扩张、结构失衡、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目前,面临着产业发展以来最大一次调整。”田民裕说,“协会也在积极引导企业的技术升级,推动行业内的重组和兼并。” ■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公司股价走势、结构人员变化等投资信息。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