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数月的争议与质疑,大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被最终上调。但这一迟到的“救市措施”能否令中国的纺织出口业摆脱危局,业界难言乐观。
7月30日下午,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公布,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将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该调整自2008年8月1日起执行。
这一调整,使得国内纺织行业的出口退税政策再度回复至此两年前的水平。2006年9月15日,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11%。2007年7月1日,服装、鞋帽、箱包出口退税率亦由13%下调至11%。
根据通知,本次出口退税率的调整范围包括丝绸、毛纺织品、麻纺制品、化纤长短丝、絮、毡、无纺布、针织服装、梭织服装及其附件、针织物及其附件和部分其他纺织织物。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迪告诉记者,被调整出口退税的产品占全部出口产品的相当大部分。但此前曾被媒体热议为“出口退税回调至17%”粘胶类产品却不在此次的调整范畴之内。
和粘胶产品同样未进行出口退税调整的,还包括生皮和皮革等“两高一资”型产品,此外,此次调整还取消了红松子仁、部分农药产品、部分有机胂产品、紫杉醇及其制品、松香、白银、零号锌、部分涂料产品、部分电池产品、碳素阳极的出口退税。
纺织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本身就是“微利”行业。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全纺织行业的利润率仅为3.97%,其中棉纺织业的利润率为3.93%,服装业为4.32%。
根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6月份当月,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98.7亿美元,同比下降15%,创今年单月增幅最低;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56.1亿美元,增长22.2%。今年头六个月,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499.6亿美元,增长3.4%;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317.2亿美元,增长26.8%。
国泰君安分析师李质仙认为,尽管表面上看出口总额仍保持增长,由于人民币升值的缘故,当把出口额换算为人民币计算后,实际增长率将大为缩水。而再扣除通胀因素的话,实际增长率很可能为零或负数。
发改委经济运行局纺织与质量处处长曹学军曾在“2008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暨国际棉花贸易洽谈会”的发言中将导致纺织行业出现困难的因素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二是外部市场需求的减弱;三是生产成本的持续上涨;四是宏观政策的影响,包括对出口退税的调整。
对于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给行业带来的影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表示,退税调整的目的是缓解出口额下滑的现状,以促进中国服装纺织品出口的恢复性增长。这势必有助于缓解国内纺织品行业整体业绩下滑的压力。
世之维集团总裁樊敏说,仅调整2%并不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也不会对企业效益产生太大的影响。政策改变的更大意义在于对企业和行业的导向作用,缓解企业的外部环境。
而国信证券分析师张斌亦认为,出口退税因素对纺织企业出口放缓影响较小,真正影响企业出口的主要因素是人民币升值和欧美市场需求的锐减。与此同时,退税率上调对企业主要是一次性收益,在公布之前尚未完成的合同将增加2%的净利率。然而在政策公布后,国外经销商将根据退税率调整情况,下调报价,下调退税率的部分至少超过一半收益会被外商无偿拿走。
浙江米西仕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强春对记者承认,出口退税上调两个百分点,为企业带来的利润非常有限。由于服装行业同质化和产能过剩严重,企业主要靠低价格取胜,这只会引来企业的新一轮价格战。
温州滕旭服饰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孟想也认为,出口退税上调,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可以获得较大的一笔退税,这无非是短期利好,但长期来看,影响并不大。
与余强春不同的是,孟想认为外商不特别在意国内的出口退税率变动,且各家服装企业毕竟在管理成本、产品设计、质量、声誉、与外商的历史合作关系等都有所区别,价格并不是唯一因素。在他看来,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企业,即使报价稍高,也并不会因此丧失太多订单。“与下调时一样,此次上调也并不会给我们造成太大影响,”孟想告诉记者。
国信证券分析师张斌指出,纺服退税率上调虽然有利于增强出口,有助于提高出口增速,但对中大型企业影响相对有限。因而出口退税的回调将给了小企业更多喘息和生存的空间,实际上延缓了市场上优胜劣汰、行业整合的进程。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就此强调,在国家出台政策同时,企业也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