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际航运业和资本市场都处于低潮期,中国民营造船企业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下称熔盛重工)仍计划年底前登陆海外资本市场,预计融资额约20亿美元。
8月5日,熔盛重工内部人士确认了上述信息,并称公司目前正全力准备相关事宜。
据上述人士介绍,熔盛重工目前仍然有四个备选的上市地,分别是美国纽约、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内地,“但首选地会是香港。”
熔盛重工内部测算的IPO融资数额约为20亿美元(现价合人民币约137亿元),募集资金的用途将是海洋工程、船舶配套、船用柴油机和豪华游轮等项目。
这家2005年底方始兴建,并在两年多后就成为中国民营船企之首的公司,如果顺利完成此次海外IPO,或将由此实现“三级跳”的目标。
但熔盛重工能否得到海外投资者的认同,业内人士深表担忧。
其中最大原因是目前国际航运业正处于一个周期向下的阶段。反映航运业景气状况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已经从今年5月20日的11793点一路下滑到8月1日的8209点。
与此同时,全球资本市场皆处于低潮期,此时海外上市,获得的融资额有可能大幅缩水。
上海天相投资顾问公司船舶分析师李纲领介绍,目前A股市场船舶企业2008年动态市盈率仅10倍左右。造船大国韩国和日本的主要造船企业,在本国市场上的2008年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0倍至12倍、15倍至16倍。
一个现成的例证是,在国内A股市场上,中国船舶(上海交易所代码:600150)的股价已经从最高的300元跌至目前的74元左右。
“如果不是特别缺乏资金,或有其他考虑,现在显然不是很好的上市时机。”分析人士指出。
就上述疑问,熔盛重工一位管理人士说,20亿美元的融资额是经过初步测算的,并非最终的实际融资额。“当然,公司的上市筹备团队已参考了上述各市场的动态市盈率。”
8月3日,熔盛重工与巴西淡水河谷签下12艘40万载重吨级铁矿砂船后,熔盛重工成为中国手持订单数最大的民营船企。其手持订单量已达76亿美元,仅居国内两大国有造船企业之后。
天相投资分析师李纲领认为,没有证据表明熔盛重工此次是靠低价才签下大额订单的。
在他看来,此次国际大单显然会为熔盛重工的IPO增加砝码。
熔盛重工的网站信息显示,该公司目前注册资本为20.5亿元人民币。2007年11月,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对冲基金D.E.Shaw和国际投行高盛,后者以3亿美元取得熔盛重工约20%股份。据熔盛重工相关人士透露,公司本次IPO的承销商正是高盛。
熔盛重工的实际控制人为年仅36岁的江苏如皋人张志熔。其名下的一家控股公司持有熔盛重工的大部分股份。
张毕业于松江建筑工程学校,1994年在上海地产低潮时集资开发商品房,掘得第一桶金,之后曾涉足杀虫剂、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等行业。张志熔在2007年胡润百富榜排第269位,拥有个人财富30亿元。
2005年,张志熔回江苏如皋再次创业,主业由地产转向造船业,由此组建熔盛重工。
多方求证得知,张志熔并未直接参与熔盛重工的运营,公司的日产业务均由原上海外高桥船厂创始人之一的陈强负责。
熟悉内情的业内人士说,熔盛重工目前的骨干班底事实上均由陈强从全国各知名船厂“挖来”。如公司常务副总裁张明就曾任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主管营销的副总裁。
熔盛重工近两年在新接订单上频频得手,与陈强在业内的声望不无关系。除此之外,高盛的加入,对缓解熔盛重工的资金缺口和促进其国际业务也有相当大的帮助。
2007年,一度传出熔盛重工资金链紧绷传闻。但当年11月对冲基金D.E.Shaw和高盛携3亿美元进入后,此声渐微。
多数业内人士担忧的是,熔盛重工习惯于快速扩张的模式,是否能在产业周期向下时还具备可持续性?一旦IPO未成或融资额大打折扣,会不会导致其资金链再度紧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