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中国海外自然资源大收购
华菱5.58亿澳元注资FMG(更新)
中俄“贷款换石油”谈判画上句号
中铝力拓第二次握手
中国与委内瑞拉签署能源协议
中石化激进大收购
中国将支持大型企业进行海外矿产资源收购
紧盯自然资源 中国两周内海外并购近150亿美元
中石油拟向埃克森美孚年购200万吨液化气
中国最近的海外收购势头惊人,可是仔细审视这些收购者,会发现这是一场没有指挥的大合唱
“现在这局面太乱了,中国做事没有协调性。”一位曾参与多宗并购交易的中国矿业资深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全球矿业公司正在挣扎度日之际,惟有中国企业在高歌猛进,在海外大手笔投资。继中国铝业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出手之后,来自湖南的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华菱集团)再次向澳大利亚的矿业公司投入巨资。
华菱集团2月24日下午与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商Fortescue
Metals Group Ltd(下称FMG)达成协议,出资5.58亿澳元认购FMG2.25亿股新股,并同时从FMG股东美国对冲基金Harbinger
Capital手中购买2.75亿股股份。交易完成后,华菱集团将持有FMG摊薄后的16.45%股份,成为FMG第二大股东。
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投)仍在评估此次对FMG注资的交易。据悉,FMG有意向中投出售优先股,未来可转为普通股,交易金额可能达到30亿澳元。
从中央企业到地方国企、主权财富基金,中国的收购者已经纷纷登台亮相,上演了一幕壮观的收购大合唱。表面上看来,这场大合唱声势浩大,但影响却未必正面,事实上已在某些地方——比如伦敦和澳大利亚——制造了恐慌的情绪。一些反对的声音担心,这背后是中国政府意志的体现。但只要仔细审视台上的这些表演者,就会发现其实这更像一场没有指挥的大合唱。
在市场上传出中投和华菱集团将入股FMG之后,这一事实就显得更加清晰可鉴。不少熟悉国际并购的中国业内人士都感到惊讶:在力拓股东仍然在审视中铝注资力拓交易、澳大利亚政府面临巨大审批压力之时,中国政府为何不能通过某种协调手段,让五矿、华菱暂且推迟他们的交易?
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者莫过于FMG创办人、首席执行官安德鲁·弗里斯特(Andrew
Forrest),这位与中国政府和企业打交道多年的冒险家,最清楚中国政府对企业的约束作用是多么脆弱。
早在五年前创办FMG之时,这位精明的矿业冒险家就一直试图利用中国因素,来加强投资者对他的信心。一方面,他极力想吸引中国的资本入股。但是,由于他不愿意出让控股权而难以与中国国家发改委取得共识,因此无法获得国有企业的投资。
不过,弗里斯特依然从一些民营钢铁企业得到了部分投资,而这些投资事前并非都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认可。此外,弗里斯特争取与处境困难的中国民营钢铁企业签订铁矿石合同,同时要求提前预付一定货款来实现资金的周转。这种想法在中国国有钢铁企业那里无法实现,因为它们往往可以通过长期协议获得价廉质优的进口铁矿石。
正是靠着中国需求和来自不同中国企业的投资支持,FMG从一个荒原上的计划变成了澳大利亚仅次于必和必拓、力拓的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商,弗里斯特凭借其所持有的FMG股份一度成为澳大利亚首富。
随着经济危机到来,FMG也繁华不再,陷入财务困境,弗里斯特再次打起了中国主意。据了解,FMG从2008年开始就多次在中国寻求投资,曾经试探过河北钢铁集团、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沙钢)等企业。沙钢出于资金压力考虑,决定放弃入股FMG。
正如发改委五年前无法阻止中国的企业向FMG投资一样,眼下也没有哪个中国的政府机构能够有足够的能力来控制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步伐和节奏。在中央企业层面,国资委只是理论上的出资人,而无力约束所有央企的决策。想想中铝总经理肖亚庆转身出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就可以理解国资委主任的顾忌。
而对于华菱集团这样的地方国有企业,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因而更加勇往直前。至于中投,在前期投资金融资产大幅亏损的情况之下,正急于为自己正名,又怎会放弃眼下的机会?
外国人或许会担忧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是服从于政府意志,但真正了解情况的中国人更担忧的则是——在不同层面的驱动之下,这些收购者们蜂拥而上,不顾出价高低,把本该便宜的东西买贵了。
“一拥而上在商业上不是好事,买家越多卖家越容易抬价。而且一窝蜂上去,还不一定能做成。”在接受采访时,德勤中国能源与资源行业的分析师卢娅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