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的进退曲折,正是中国保障房建设起起伏伏的缩影。
起步
1998年,以回龙观、天通苑、建东苑等为代表的19个首批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在北京市房地产交易中心集中展示,标志着北京市以经济适用房为供应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开始建立。
按照最初的设想,城市最低收入家庭可以承租“廉租房”;有一定收入又不足以正常购买商品房的中低收入家庭,可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则以市场价购买或租住商品住房。这样,通过政府多层次的政策安排,最终实现“居者有其屋”。
12年的进退曲折,正是中国保障房建设起起伏伏的缩影。
起步
1998年,以回龙观、天通苑、建东苑等为代表的19个首批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在北京市房地产交易中心集中展示,标志着北京市以经济适用房为供应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开始建立。
按照最初的设想,城市最低收入家庭可以承租“廉租房”;有一定收入又不足以正常购买商品房的中低收入家庭,可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则以市场价购买或租住商品住房。这样,通过政府多层次的政策安排,最终实现“居者有其屋”。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公司股价走势、结构人员变化等投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