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消息 事项:
3月数据前瞻我们预计2013年3月CPI、PPI、工业增加值、社销、出口、进口、M1、M2分别同比增2.35、-2.19、9.6、13.0、7.2、2.6、9.3、14.5%,新增贷款9000亿,投资累计同比增20.8%。预计一季度GDP同比增7.7%。
评论:
市场预期将被打破,“弱调整”取代“弱复苏”
一季度,特别是春节后至今,国内工业生产增速明显放缓。同时三公消费整治的威力显现,其对社消及整个第三产业服务活动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因此,一季度GDP增速下滑的态势已经较为确定。根据我们的测算,预计13年首季GDP增速约为7.6-7.7%,较12年第四季7.9%回落0.2-0.3%个百分点,与市场前期8.1%的预期相去甚远。
这种较差的首季经济数据将促使资本市场重新思考当前中国经济所处的周期阶段,前期市场对中国经济持续“弱复苏”的预期恐将被打破,“弱调整”将取代“弱复苏”,预计市场将逐渐发现:①目前的经济阶段恐非12Q4经济反弹后的延续,而仍继续走在12Q1以后“四万亿工程密集完工、四万亿诱导产能密集达产”的阴影之中;②12Q4经济增速的反弹可能仅是上述大周期调整中的小扰动,而非一个新周期的开始;③12Q3的7.4%增速失去底部意义,“后四万亿”消化期,经济增长底限支撑在哪重新变得模糊不清;④除增长后继乏力的问题之外,目前脆弱的通胀预期、高耸的房屋价格、逼仄的债务空间等无疑与前期的刺激政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⑤增长、债务、通胀、房价等后遗症状构成了一个强大的客观约束,将始终制约着换届带来的积极主观意愿;
高频镜像数据显示3月工业生产继续回落
高频镜像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后复工情况不甚理想,预计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继续回落至9.6%,较1-2月9.9%的累计同比增速继续缩窄0.3个百分点:
预计3月发电量同比继续下滑至2%左右;粗钢方面,按中钢协数据口径,3月粗钢日产约207.7万吨,较1-2月平均196.2吨日产环比增长5.9%,但由于去年3月粗钢产量基数较大,日产高达190.2万吨(较当年1-2月平均日产环比增12.9%),因此该口径下,今年3月粗钢日产同比仅增8.8%,根据统计局口径与中钢协口径数据关系,预计3月统计局口径粗钢日产同比增6.5%,较1-2月累计同比缩窄4.1个百分点;
原煤方面,山西商品煤日产12年11、12月同比分别为-1.3、-2.7%,13年1-2月累计同比为7.2%,3月当月同比降至-2.2%,预计是受矿难影响,山西地方煤矿大量复产推迟,预计3月全国原煤产量同比为-2.5%;
水泥方面,今年3月水泥需求旺季不旺,库容比一直处于70%以上,库存高企将对产量造成负面影响,预计3月水泥产量环比与历史环比均值相当,同比增7.7%,较1-2月累计同比缩窄3.1个百分点;
3月起农忙季节到来,成品油需求量上升,由于2月底成品油价上调,而3月原油价格不断走低,因此3月原油加工成本不断降低但产品价格却维持高位,预计3月原油加工量较往年增加更多。预计3月原油加工量同比增4.3%,较1-2月累计同比扩大1.3个百分点;
有色金属库存目前仍然高企,同时3月初有色金属价格跌幅扩大,而后仍持续下跌,预计这将对3月有色金属产量产生负面影响,预计3月有色金属产量同比增10.7%,较1-2月累计同比缩窄2.8个百分点。
综合1-3月情况,1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将回落至9.8%。
去年4季度中国GDP增长7.9%,对应同期工业增加值10.0%;而今年1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约为9.8%。工业增加值即工业GDP,所占总GDP权重约40%,仅工业一项已拉低总GDP增长约0.1个百分点,即假设第一、三产业维持去年四季度增速,中国13年一季度GDP已然低至7.8%。
在工业放缓的背景下,第一、三产业大概率同步放缓而一同拉低GDP增长,再考虑今年初以来三公消费整治问题,三产增速预计也将回落,由此,考虑全体三次产业之后,预计1季度中国GDP增速将低至约7.6-7.7%。
PPI预计为-2.19%,CPI为2.35%
3月PPI同比预测中值为-2.19%,环比为-0.30%,相较2月,大部分产品价格环比下跌,其中采选业,有色金属及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跌幅较大。
从分项看,石油和天然气采选、黑色金属采选、有色采选、有色冶炼压延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加工、非金属矿物制造、煤炭采选、化学原料及制品、塑料制品、石化炼焦、化纤制造环比分别跌6.33、3.40、2.51、2.01、1.21、0.80、0.74、0.57、0.42、0.35、0.11%。
CPI同比预计为2.35%,其中食品同比涨3.5%,非食品同比涨1.8%。从环比看,食品环比跌2.16%,其中水产品、肉禽、蛋、蔬菜环比跌2.1、4.1、4.8、12.2%,鲜果、粮食、油脂、分别涨2.2、0.2、0.1%;非食品环比涨0.12,主要受2月底成品油价上调以及居住价格快速上涨的影响。(国信证券)
(本文由证券时报网授权财新网刊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