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消息 同样的套路,同样的戏码,在资本玩家盛屯矿业(600711)的身上再度上演。盛屯矿业公告称将增发募资14.28亿元收购盛屯投资85.71%股权及贵州华金3%股权,从而获得贵州华金金矿100%股权。然而贵州华金的估值在一年之内上涨5亿元,而持有贵州华金的股东盛屯投资正是公司股东高管共同设立的公司。
对此,一位分析人士表示,此次增发最终参与认购者可能还是大股东的关联人士,而增发获得股权后又质押信托融资,从而形成不断增发、不断融资的“庞氏骗局”。
增发融资收购贵州金矿
4月15日起停牌的盛屯矿业昨日披露定向增发预案并复牌,预案显示公司拟以不低于8.77元/股的价格定向增发不超过1.63亿股,募资不超过14.28亿元。
公告称,盛屯投资全部股权预估值为8.4亿元,本次募集资金中的7.24亿元将用于收购盛屯投资85.71%股权及贵州华金3%股权。由于公司目前已拥有盛屯投资14.29%股权,而盛屯投资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持有贵州华金97%股权,上述收购完成后,公司将直接和间接控制贵州华金100%股权。此外,本次募集资金中的4400万元将用于增资贵州华金开展勘探项目;2.5亿元将用于金精矿综合利用项目;2亿元增资大有同盛;2.1亿元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盛屯矿业称,贵州华金依法持有位于贵州省册亨县丫他、板其、板万三个金矿的采矿权和丫他、板万金矿的两个探矿权,矿权面积70余平方公里。截至去年底,贵州华金各矿区合计保有黄金金属资源储量27.7吨,经济价值约80亿元。
公司股价在该消息刺激下收于涨停板,收盘报10.53元/股。
拟购资产一年离奇增值5亿
此次盛屯矿业收购的贵州华金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市场面前。
2012年5月3日,盛屯矿业发布参股子公司对外投资公告称,公司参股子公司盛屯投资是以3000美元的价格收购尚辉有限公司,并对其增资5230万美元。随后,盛屯投资通过尚辉公司以5230万美元收购了华金矿业(香港)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从而获得了贵州华金97%股权。按照当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该笔股权当时价值3.28亿元。
然而,短短一年之后,仅持有贵州华金97%股权的盛屯投资的估值却离奇的变成了8.4亿元,也就是说在一年之间,贵州华金的资产上涨了5亿元。
是什么让贵州华金的估值迅速上涨,难道是盈利的提升?答案是否定的。2011年底,贵州华金净资产为2956万元,而2013年一季度末,贵州华金净资产为3015万元,增长微弱,而2011年净利润为1291.76万元,而201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零,净利润也是-270.01万元。
关联人网络盘根错节
如果不是因为标的公司业绩向好而造成估值提升,会是什么原因呢?答案从盛屯投资的股东构成中或许能探知一二。
北京商报记者多番梳理发现,盛屯投资目前有10位股东,而这10位股东多数都与上市公司以及高管存在盘根错节的关联关系。
其中大股东盛屯集团持有盛屯投资14.29%股权,而该股权是2013年1月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姚雄杰以及股东李国刚、顾斌手中购买的;新长融持有盛屯投资14.29%股权,而新长融执行事务合伙人孙林则是公司董事孙建成之子,孙建成和孙林同是新长融合伙人;和科发持有盛屯投资7.14%股权,而和科发合伙人唐诗佳是盛屯矿业副总经理;而唐诗佳也是标的公司贵州华金的法人代表;持有盛屯投资4.76%的顾斌同样也是上市公司盛屯矿业第五大股东。
“盛屯投资本就是盛屯矿业大股东以及一众高管和关联人士设立的公司,上市公司如此做法与利益输送有什么区别?”一位曾研究过盛屯矿业的券商分析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盛屯矿业本就是从事矿业采选和投资的,2011年一众关联人士又设立盛屯投资,本身就颇为蹊跷,现在看来当时设立这样一个公司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套现。
钻监管盲点套利
如果说这个资本游戏就止步于简单的关联交易,那这盘大棋的幕后推手,盛屯集团实际控制人姚雄杰恐怕不会同意。
前述券商分析人士称,盛屯矿业此前被证监会调查过,但由于公司法律手续齐全,信息披露也很完备,更重要的是,盛屯矿业的运作手法不同于某些造假IPO向二级市场圈钱,他们只是为了获得股票,向信托圈钱,利用证监会和银监会之间的监管盲区获得资金。
(本文由证券时报网授权财新网刊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