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一季度净利润144亿元(中国准则),同比下降15%,EPS0.12元/股,符合分析师的预期,主要原因为(1)油价不振海外项目利润较低,导致上游盈利同比下降了20%,EBIT为130亿元;(2)化工持续疲软,聚酯、芳烃产业链表现不佳,导致一季度化工亏损达到14亿元,超出分析师的预期;(3)由于汇兑损益,财务费用同比增加16亿。
成品油升级:炼油盈利有所改善销售板块基本稳定。
炼油和销售的EBIT分别为34亿和87亿,炼油EBIT一季度达到1.5美元/桶,单吨销售盈利为210元。两者的盈利环比都出现了明显的改善,主要原因为(1)成品油升级,优质优价带来的炼油利润环比增长94%;(2)面临需求疲软,公司调整了成品油加工量和汽柴比,保持市场稳定;(3)虽然直供和批发环节受到冲击,但零售营销的环节仍然保持了2.4%的销量增长,显示出公司的强大终端市场的控制力。
“做大终端+补足气源”有望对抗油价下行。
市场对中石化最大的担忧来自于油价长期走弱的情况下,公司作为行业的代表,业绩可能下行。分析师认为公司可凭借其他内生性增长对抗大宗商品的趋势下行:(1)做强做大终端,发挥3万个加油站的终端效果;(2)补足天然气的短板,以页岩气为气源,加快推进川气入粤,逐步增加对下游管道的掌控;(3)控制上游勘探开发成本。
估值:维持目标价6.20元,维持“买入”评级。
一季度由于经济总体偏弱,成品油销售和化工需求疲软,但进入二季度,部分行业的终端需求有所恢复,分析师认为下游实际盈利可能将有所改善。分析师维持“买入”的评级和6.20元/股的目标价不变。目标价采用PE估值法,参考亚洲可比公司PE均值,分析师给予中石化2014年10倍PE。
(本文由证券时报网授权财新网刊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