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快讯

中国人寿“乌龙指事件”了犹未了

2014年06月26日 08:30 来源于 财新网
  证券时报网消息     财经人士皮海洲

  虽然目前的股市行情相当乏味,但股市总体上并非了无生趣,并不缺少各种吸引投资者眼球的事情。仅就“乌龙事件”来说,6月份就“好事成双”。先是6月12日发生了海润光伏除权参考价的乌龙事件,接着是6月18日在中国人寿股票身上发生的乌龙指事件。虽然两起乌龙事件与去年发生的“光大乌龙指”不能相提并论,但也在当前低迷的A股市场上溅着涟漪。

  就海润光伏除权价乌龙事件来说,由于上交所方面主动担责,愿意由上交所与海润光伏公司方面共同承担投资者的损失,这件事件自然可以随着赔偿的执行到位而宣告圆满结束。但就中国人寿乌龙指事件来说,却是了犹未了,给投资者的感觉是意犹未尽。

  中国人寿乌龙指事件过程其实很简单。6月18日早盘,中国人寿股票盘中波澜不兴,总体乏味可陈。但到约11时整,中国人寿盘中出现巨幅震荡。忽然涌现的9045手卖单,将中国人寿的股价由每股14.29元瞬间被砸至最低13元,跌幅高达9%。数据显示,在11∶00一分钟内合计成交了9142手,成交金额为1272万元。不过,随后该股瞬间回复到正常交易区间,继续在前一日收盘价附近小幅震荡。

  中国人寿“乌龙指事件”发生后受到市场的极大关注。上交所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并于次日就发布了核查结果。上交所19日在其官方微博上表示,6月18日中国人寿盘中出现异动系某专业机构账户低价卖出报价所致。上交所称,18日,上交所收到该机构投资者的书面报告,称其交易员下单时人为错误输入价格。上交所进一步核查异动期间买入方情况,未发现异常。为此,上交所已要求相关机构投资者加强内部管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但这样的调查结果显然是意犹未尽,甚至就连上交所自己也表示:“若发现新的情况,上交所将进一步调查。”可见,上交所本身就没有为中国人寿“乌龙指事件”划上句号。

  实际上,对于中国人寿“乌龙指事件”的发生,市场充满了猜测。比如认为“乌龙指”的目的有三:一是试盘,测试接盘的支撑力度及市场关注;二是送红包,将筹码低价卖给关联方;三是做图形,使个股日K线图上形成长下影线,以吸引投资者关注。但从上交所的核查结果来看,似乎仅仅就是“交易员下单时人为错误输入价格”的问题,这个说法其实是涉及“乌龙指事件”的“相关机构投资者”自己的说法,其实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其一,既然是交易员下单时人为错误输入的价格,但这个错误的价格为什么正好就是中国人寿于今年3月份创下的低点?这个错误的价格似乎错误得太巧合了一点。

  其二,既然是交易员下单时人为错误输入的价格,那么这家“相关机构投资者”是不是没有风控机制呢?可以放任错单自由进出呢?

  其三,制造了这起中国人寿“乌龙指事件”的“相关机构投资者”究竟是何方神圣呢?中国人寿“乌龙指事件”不仅引发了中国人寿股价的巨幅震荡,而且也给当天的股市大盘走势也蒙上了阴影(当天正逢4只新股发行),但上交所还要为该神圣隐瞒身份,这恐怕与加强市场监管背道而驰吧?

  其四,上交所既然要求“相关机构投资者”加强内部管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那么该“相关机构投资者”就应该在内部进行整改,而且该整改结果也应该上报上交所,甚至予以公开披露,以接受市场的监督。不然该“相关机构投资者”又如何加强内部管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呢?

  

(本文由证券时报网授权财新网刊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转载)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