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快讯

8日三大证券报头条要闻汇总

2014年07月08日 07:50 来源于 财新网

  证券时报网消息 证券时报

  沪国企混改意见出炉 提高证券化率

  昨日,上海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了《关于推进本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试行)》。上海国资国企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意见》提出,要经过3~5年的时间,除国家明确规定必须国有独资的企业外,其余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意见》出台了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改革、优化国有企业股权比例结构、加快开放性市场化联合重组,实施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等9个具体措施。

  其中,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改革,将充分利用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意见》明确提出,竞争类、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三类企业都要推动核心资产上市,提高企业证券化率水平。要探索建立特殊管理股制度,试点设立优先股。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表示,特殊管理股制度和优先股一样,是企业的特殊法人保证自身某种特殊利益诉求的渠道,通常涉及风险或者收益,是一种成熟市场上常见的做法。国有资本在企业上市之前先和其他合作者“约法三章”,是一种产权清晰的表现。

  目前,上海市属大型国企均有一家或多家上市公司,如光明食品集团就有金枫酒业、海博股份、上海梅林、光明乳业4家上市公司,上海华谊集团则有三爱富、双钱股份、氯碱化工3家上市公司。随着改革推进,这类企业存在较强的资产注入预期。

  在本次上海国资混合所有制改革措施中,优化国有企业股权比例结构被放在突出位置。《意见》明确,要根据不同企业的功能定位,合理设定国有股权比例。具体来看,负责国有资本运营的国有资本管理公司可保持国有全资;负责基础设施和功能区域开发建设、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国有企业,可保持国有全资或国有控股;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可保持国有控股或相对控股;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则根据发展实际,按照市场规则有序进退、合理流动。

  中国证券报

  李克强:加强预调微调 实施定向调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谈。

  李克强指出,中方愿与德方更好发挥两国政府磋商机制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加快制定中德中长期合作行动纲要;加强在科技、工业、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合作,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深化两国创新合作,中方愿作为合作伙伴国参加明年汉诺威电子、信息和通信博览会,并共同办好“2015中德创新合作年”;深化财金领域合作,适时启动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机制;扩大人文交流,实现两国签证更加便利,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

  李克强强调,当前中欧正处于各自发展的关键时期,双方关系也处在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希望德方继续为促进中欧关系发展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促成一批支柱性合作项目,通过对话磋商妥善处理好经贸摩擦,推动中欧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默克尔表示,德中关系始终发展良好,两国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机制日益完备,有着广阔前景。德方愿与中方建立并发展创新伙伴关系,扩大经贸、金融、科技、农业、人文等领域合作,促进各自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经济充满活力,德国企业愿扩大对华投资,积极参与中国中西部经济建设,欢迎中国企业赴德投资兴业,将积极推动简化签证手续,便利人员往来。德方支持欧盟同中国加强交流与对话,愿为欧中关系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

  李克强介绍了中德总理会谈成果,他表示,此访期间,两国建立了高级别财金对话机制,一致同意加强创新、可持续发展、环保等合作,中方宣布向德方提供800亿元的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额度。希望双方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精神,推动中德关系取得新进展和新突破。

  上海证券报

  国资改革热望加速度

  央企中石化改革“一声惊雷”之后,地方版国资改革方案也如雨点般落下。

  昨日,上海、山东两大经济重镇的国资改革方案同步出炉,为自家国企量身订制了改革的“新衣”。但平心而论,以混合所有制为核心的新一轮国企改革,在外界的热望之下尚未绽露惊喜。

  上海一直是地方国资改革的“排头兵”。与此前湖北、重庆等地的国资改革方案不同,上海将文件直接定名为《关于推进本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试行)》,改革取向一目了然。

  在这项酝酿已久的顶层设计中,上海明确提出,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积极发挥作用,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对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则可按照市场规则有序进退、合理流动。“这意味着此类企业,国资可以不控股,甚至可以卖壳。”市场人士如是解读。

  山东方案的亮点是确认同股同权,其意在削弱实务运作中国资委“一票否决”的特权。此外,明确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省属国有企业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以聘任制、任期制和经营目标责任制为主要内容,此举有望打破国资委向旗下公司“空降”高管的现状。

  纵使有几抹亮色,但地方国资改革整体进度偏缓,多数方案仅勾勒了国资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尺度”上鲜有创新与突破,操作层面语焉不详,与外界的期待有所差距。

  资本市场的态度也有所降温。从个案看,由于多家国资上市公司出台的重组方案不如预期,不少公司在复牌之后遭投资者“用脚投票”。这也在提醒,高质量的资产才是改革重组的内核所在。

  地方国资改革低速、低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国资改革的总脚本迟迟没有敲定。



(本文由证券时报网授权财新网刊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转载)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