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快讯

25日三大证券报证券要闻汇总

2014年07月25日 08:29 来源于 财新网
  证券时报网消息 

 

  证券时报

  汇丰PMI初值创18个月新高 超出预期

  受产出和新订单指数大幅上升推动,汇丰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创下18个月新高。

  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汇丰制造业PMI初值为52,而6月终值为50.7。这是该指数连续两个月大幅回升。分析人士指出,数据显示经济复苏势头明显,下半年经济将持续回稳。

  “汇丰7月制造业PMI初值进一步上升,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增幅扩大,就业和价格指标继续回升。”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财苑)表示,“随着保增长措施继续生效,中国经济在7月继续好转。政策将继续保持适度宽松以稳增长。”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7月汇丰PMI初值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和近期公布的其他数据表现一致。这主要和地产、出口的企稳及政策效应的集中释放有关。

  分项数据显示,7月份制造业产出指数初值为52.8,比6月的51.8提高1个百分点,为16个月来最高。而新订单指数为53.7,创下3年半以来的新高。就业指数则连续3个月回升。

  美银美林发布的最新报告认为,汇丰PMI初值分项指标表明未来几个月经济增长动力良好。政府4月以来出台的一系列微刺激政策,包括推进棚改和铁路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扩大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范围、定向降准等已见效。在政策暖风吹拂下,经济短期企稳迹象初显。

  为了稳增长并为改革留出更多时间和空间,业内普遍预计下半年定向微刺激将继续发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也表示,要注重实施定向调控,在调控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不论从整体还是分项指标看,经济回暖迹象明显,这表明二季度微刺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带动下半年经济好转,但回暖势头仍有待观察。

 

  产业资本动向:增主板减创业板

  继6月产业资本47亿元增持后,7月以来上市公司大股东继续增持股份逾23亿元,其中主板公司获增持22亿多元。另一方面,来自大股东、高管、公司股东及个人股东的减持集中在中小创公司,创业板近乎单边减持。

  7月份以来的创业板和主板之间出现了两种背离。一是股指运行的背离。数据显示,创业板自7月3日见阶段高点1428.67点以来,出现了连续三周下挫,截至昨天报收1422.60点,跌幅超过11%。与此同时,上证指数震荡走高,从2050点阶段低点出发,到昨天突破2100点,涨幅超2%。

  二是产业资本增减持背离。7月数据显示,主板上市公司大股东30笔次增持股份8.62亿股,增持金额23.1亿元,远超主板的减持量和减持额。与上个月的特点一脉相承的是,破净低价钢铁股继续领衔增持。酒钢宏兴大股东两笔次一共增持7.26亿股,金额17.28亿元,成为本月最大笔增持。

  除了大股东,来自高管的增持也可圈可点。招商地产、中兴通讯、美的集团、中弘股份的高管虽然增持量不大,但是笔次多,增持人数多,提升了主板的整体看多人气。

  创业板则呈现单边减持的窘况。除了大股东和高管共8笔次的微弱增持外,共有55笔次大股东减持和78笔次高管减持。减持金额和股份数最高的是宝利沥青,共减持三笔,分别减持2560万股、2560万股和2380万股,减持金额高达7.3亿;其次为欣旺达,两笔减持分别为400万股和348万股,减持金额达2.1亿元。

  创业板公司的股东减持绵延不绝,绝大部分公司在上市股份锁定期结束后就开启了减持之旅,来自原创股东及高管的套现成为减持最大的力量。所幸的是,创业板过去两年的减持,伴随着新经济的浪潮和上市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在股指迭创新高的背景下,减持价格普遍较高,对股价的冲击有限。但近期的减持却在股指的连续下挫中展开,有雪上加霜之感。中小板公司的增减持与创业板类同。

 

  深证B指创历史新高

  昨日,在金融、地产等蓝筹股的强势带动下,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均实现较大幅度上涨,而近几个交易日蓄势挑战历史高点的深证B指也宣告冲关成功。

  早盘,深证B指小幅高开后即发力上拉,不到15分钟即冲破去年12月9日创下的899.15点历史最高点。随后,深证B指虽然有所回落,但整体走势仍算平稳。最终该指数报收902.45点,几乎为全天最高点,涨幅为1.13%。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估值优势以及B股“股改”深入,是刺激B股持续走强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50只深市B股中,有一半个股的动态市盈率在20倍,张裕B、古井贡B、粤电力B等10股的动态市盈率甚至不足10倍。相对于A股来说,B股可谓是明显的估值洼地。事实上,已经有相当多的资金注意到了B股的投资价值,目前资金仍在不断流入。本周开市以来的4个交易日里,深市B股的量能不断攀升,从不到1.5亿到2亿港元之上,增长非常明显。

  综合比较来看,深证B指是中国股市今年以来走势最强的一个大盘综合指数,截至昨日收盘的年度涨幅为3.96%,而同为B股板块的上证B指同期下跌9.79%。另外,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以及沪深300指数同期也分别下跌0.52%、7.61%、3.99%,去年大幅走牛的创业板指数和中小板指数年度跌幅分别为2.50%、6.29%。

  值得提及的是,深证B指今年以来的涨幅就算与持续走牛的一些重要外围指数相比也毫不逊色,比如近期不断创新高的恒生指数和刷新历史高点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二者的最新年度涨幅分别为3.58%、3.08%,也稍逊深证B指一筹。

 

  中小板大宗交易放量 机构接盘10股

  7月份以来,市场风格转换的迹象越来越明朗。昨日,这种风格转换最为明显,沪指收盘站上2100点,而创业板指和中小板指盘中分别跌近3%、跌逾1%,收盘也跌幅明显。在此背景下,大宗交易平台的各路资金动作频频。其中,7月份以来中小板个股大宗交易成交明显放量,不排除为主力借道调仓换股。

  中小板大宗交易量大增

  统计显示,6月份时,中小板个股一共有304笔大宗交易,成交金额总计62.94亿元。而7月份以来,截至昨日,中小板个股已有310笔大宗交易,成交金额总计70.07亿元。在未算剩下5个交易日的情况下,中小板个股7月份的大宗交易无论在笔数还是成交金额方面,均已超过6月份。

  6月份时,市场尚处于沪深主板弱、创业板和中小板强的背景中,当月中小板指上涨3.07%;6月,大宗交易平台的中小板股成交金额占市场总额的28.35%。而自7月4日以来,截至目前,中小板指累计下跌2.68%;中小板股大宗交易总额已占市场总额的31.86%,相比6月份增长明显。

  上述310笔大宗交易,涉及85只中小板个股,行业分布广泛。其中,机械设备行业最多,有天奇股份等9股。化工行业也有北化股份等8股。此外,电力设备、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农林牧渔、轻工制造等行业均有5只个股。

  比亚迪成交金额最多

  折价率方面,与6月份相比并无明显变化,溢价成交的仍然不多。溢价率最高的为美邦服饰7月18日的一笔32万股的大宗交易,溢价率达到9.42%。此外,新华都的成交值得注意,其23笔成交全部为溢价成交,溢价率从3.07%至6.33%不等。另外,其买方营业部被兴业证券福州湖东路营业部与安信证券上海世纪大道中建大厦营业部包揽,卖方营业部则分散于东吴证券苏州滨河路营业部等13家营业部。

 

  恒安国际:市值最大的内地消费股

  在港股市场1700多家上市公司中,恒安国际(01044.HK)是极少数跻身蓝筹股行列的内地消费行业上市公司。截至本周四,恒安国际总市值为1028.67亿港元,是港股市场中市值最大内地消费股,排名二、三位的分别为百丽国际和蒙牛乳业,市值均未超过750亿港元。

  坎坷成长路

  1985年,恒安集团创立,成为全国最早生产卫生巾的企业之一;1987年,恒安第二条卫生巾生产线上马,并打入上海市场;1991年,“安乐”卫生巾一枝独秀,占据全国卫生巾市场40%的市场份额……经过29年的发展,恒安在纸巾、卫生巾、纸尿裤等多个生活用纸领域占据优势,成为能够与金佰利、宝洁等全球知名企业相抗衡的中国纸业巨头。而在恒安的成长道路上,在港股上市可谓其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1998年12月8日,恒安于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民企,募集资金7亿港元。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由7.9亿港元暴升至13亿港元,税后盈利达2.86亿港元,比上年增长接近翻番。相比上市融资,更重大的转变在于公司逐步实现了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化:1999年上半年,公司创始人许连捷劝退41位元老级员工,大都是亲戚朋友,包括许连捷的两个亲兄弟。1999年下半年,恒安副总裁吴世界一家被害,公司从管理者到员工要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

  “150多个刑警在公司待了五个多月,真是挖地三尺,连着辞退回家的人员到外边起哄传谣言,真的让人无心管理。”许连捷回忆当时曾心力交瘁,一度回到农村的土屋居住。

 

  中国证券报

  楼市扩需求渐成主流

  种种迹象显示,随着供需关系逆转,房地产政策方向正悄然向“刺激需求”、“去库存”转变。分析人士认为,如出现实质性刺激政策,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短暂而温和的回暖。在楼市调整大周期中,市场很难再现大起大落。

  “万元房”效应

  7月24日,位于北京亦庄区域的“合生世界村”新推公寓产品,以单价9800元/平方米入市。这不是北京楼市首个降价项目,却成为北京主城区内第一个均价跌破万元大关的项目。

  在多个城市房地产项目降价大背景下,4月,北京出现部分房地产项目降价或低开现象。从6月开始,市场出现“零首付”、“一成首付”、“降价险”等多种营销手段,背后的实质只有一点,即价格折让优惠。

  “市场早就不是降不降价的问题,而是怎么降的问题。”北京南城某知名项目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虽然披着各类“外衣”,但在很多项目的营销策略中,均出现价格折让成分。

  尽管如此,“万元房”给市场带来的心理影响仍不可估量。分析人士认为,北京房价“万元时代”,还要追溯到2006年至2007年。若按这种逻辑,上述项目价格已跌至北京楼市7年前水平。

  横向对比看,该项目价格不仅远低于同区域其他商品房和北京市全部自住房价格水平,还低于当前北京市场地价水平。就价格而言,可谓已跌破购房者心理底线。

 

  三大援兵试破“年线魔咒”

  沪综指昨日震荡走高,并站上年线位置。今年以来,沪指曾分别于2月20日、4月10日和6月16日出现过三次冲击年线后回落急跌的情况,形成显著的“年线魔咒”。目前来看,经济企稳反弹、成交温和放大及蓝筹股有序轮动这三大“援兵”,增加了当前大盘有效突破年线的概率。

  大盘再临“年线魔咒”

  继周三冲击年线未果后,昨日沪综指再度向年线位置发起挑战。与周三盘中试探性地反弹不同,昨日沪综指早盘小幅高开,而后在地产、银行、券商等权重蓝筹股的强力支撑下震荡上扬,成功突破2100点整数关口,最终收盘稳稳站在年线上方。

  从今年以来大盘的走势情况来看,昨日是沪综指第四次挑战年线位置。前三次分别发生于2月20日、4月10日和6月16日,且这三次沪综指对于年线的冲击均以失败告终。由于年线位置被市场视为重要的多空分界线,股指屡屡在此位置回落的现象便被投资者称为“年线魔咒”。

  具体来看,第一次“年线魔咒”发生于今年2月20日。此阶段始于2月7日沪指的阶段性反弹,于2月20日盘中创下阶段高点2178点后,沪指冲至年线上方,但当日股指旋即震荡回落,最终以0.18%小幅收跌。随后的几天,沪指开始连续断崖急跌,连收4根长阴线,累计跌幅达5.06%。此波震荡调整直至3月12日沪综指创下阶段低点1974点后才实现企稳,调整时间长达15个交易日。

 

  创业板再度逆势大跌

  昨日,市场中二八分化的格局进一步强化,尽管沪深主板大盘均实现放量中阳,但创业板调整态势依旧,跌幅达到1.64%,与主板市场的强势格局形成鲜明对比。当前,资金撤离导致的创业板弱势格局暂难扭转,趋势性上行短期难以再现。

  创业板昨日小幅低开后便一路下行,与高开高走的主板截然相反,至上午十点半左右,跌幅最大接近2.9%,不过随后随着主板上攻趋势的减弱,创业板跌幅有所缩小,维持震荡格局,最终下跌1.64%。昨日,成长性行业诸如电子、计算机和传媒等行业跌幅居前,对创业板走势形成拖累。

  个股方面,昨日创业板中共有84只个股实现上涨,下跌个股有240只。尽管指数下跌,但仍有4只成分股涨停,分别为乾照光电、雪浪环境、特锐德和星河生物。昨日创业板中没有个股跌停,先锋新材、金通灵等5只个股的跌幅超过了7%。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创业板与主板市场跷跷板效应愈演愈烈,资金撤离涨幅已高的成长股,转而投向低估值蓝筹股的趋势更为明确。导致这种走势的,主要在于创业板个股经过炒作估值已经偏高,但中报业绩增速却较一季度回落,在中报期高估值的根基有所松动;同时,8月份创业板将迎来今年限售股解禁的高峰期,资金提前寻找安全避风港。预计短期内,创业板指数偏弱的格局仍将延续。

 

  地产股延续放量上涨格局

  近期房地产板块出现连续上涨,昨日进一步放量大涨2.63%,仅次于金融板块,对沪深主板市场的强势上涨贡献较大。

  昨日,房地产行业指数小幅高开后继续快速攀升,涨幅一度超过了2.7%,上午10点30分之后涨幅有所回落,午后进一步震荡企稳,尾盘小幅上扬,最终以2.63%的涨幅居涨幅榜第三位,仅次于银行和非银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的成分股中共有104只个股实现上涨,28只个股下跌。其中,顺发恒业、中国武夷、新湖中宝三只地产股涨停,包含这三只涨停股,共有17只地产股的涨幅超过了5%。四大龙头“招保万金”均实现上涨,且有三只涨幅超过了4%。

  消息面上,地方楼市限购“松绑”的传闻四起。此外,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主要探讨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分析人士指出,这也意味着房地产调控政策可能会有所变化,以定向宽松措施适度拉动经济增长。

  总体看来,当前房地产行业处于基本面向下而政策预期向上的环境之中,短期内在稳增长、国企改革、沪港通等利好蓝筹板块的政策措施下,加上地产行业政策预期的好转,地产板块的行情有支撑,但市场资金能否持续拉动这个权重板块的上行还有疑问,稳定中震荡或是大概率事件。

 

  周期齐动烘暖人气 成长出逃意在腾挪

  本周以来,在创业板深陷中期调整阴影之际,沪深主板指数却意外走出三连阳的超强形态。目前来看,沪综指、沪深300指数均一举攻破了近几个月来始终未能触及的整数关,短期释放着进攻的信号,昨日两市资金也出现了近来少有的亿元以下净流出的状况。分析人士表示,尽管在成长股加速出逃的大背景下,整体市场暂时还未出现增量资金大举进场的迹象,但至少可以看出,出逃成长股的资金正往蓝筹股阵营腾挪。短期来看,只要蓝筹股保持这种上冲节奏,市场成交也稳定于千亿关口之上,则一轮中级反弹行情很有可能就此诞生,投资者短期不宜过于谨慎。

  周期高歌猛进 资金净流出额锐减

  本周以来,主板指数与创业板之间的“剪刀差”进一步拉大,昨日沪深主板指数一路高歌猛进,而创业板指数则依旧惯性下落。短期来看,这种主板强、创业板弱的结构有望延续。

  截至昨日收盘,上证综指大涨26.57点,涨幅为1.28%,报收2105.06点,一举突破了2100点整数关;深成指全日也上涨128.09点,涨幅为1.74%,报收7503.40点。相对于保持强劲走势的主板大盘,创业板指数则继续演绎杀跌行情,该指数收盘下跌21.21点,跌幅为1.64%,报收1271.88点。

  从资金流向来看,受成长股持续出逃的影响,沪深股市昨日依旧呈现资金净流出的格局,只是净流出额锐减。据Wind资讯数据,昨日全部A股合计净流出资金6432万元。

 

  传媒股遭遇融资偿还

  沪深两市大盘昨日放量反弹,周期板块成为反弹“领军人”,而以传媒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板块则继续下跌。7月23日,多只传媒股的融资偿还额居前,显示融资客短期抄底意愿有限,更倾向于及时了结融资仓位。

  7月23日,沪深股市融资融券余额为4320.59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有所增加。其中融资余额为4286.06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增加了32.91亿元;融券余额为34.53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下降了0.27亿元。

  融券方面,统计显示,7月23日沪深股市融券净卖出量居前的证券分别为中国建筑、招商银行和嘉实沪深300ETF,当日融券净卖出量为135.09万股、116.75万股和112.69万份。

  融资方面,7月23日,沪深股市融资净买入额居前的证券分别为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招商银行和华夏上证50ETF,当日的融资净买入额分别为1.46亿元、1.14亿元和9995.63万元。融资净买入额前五的证券中有三只ETF,显示两融投资者相对看好A股后市行情。值得注意的是,博瑞传媒、人民网、浙报传媒等多只传媒股的融资偿还额居前。分析人士指出,近期大盘蓝筹股纷纷崛起,而小盘成长股则大幅下挫,市场出现阶段性风格转换,资金调仓换股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传媒股的调整。此外,考虑到传媒股估值仍在高位,中报业绩相对较为平淡,短期回调压力仍大。

 

  上海证券报

  打新热高烧不退

  “新股热”高烧不退。

  周三发行的五只新股最终网上网下冻结资金4155亿元,超过了6月18日IPO重启首日冻结资金量,也超出了多数研究机构预期。新股人气爆棚的背后,是非同一般的打新财富效应。有业内专家表示,在二级市场整体赚钱效应并不突出的情况下,投资者打新热情或将进一步高涨,冻结资金量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

  根据公告,中材节能、康尼机电、川仪股份、台城制药、天华超净此次网上网下冻结资金量分别为525.81亿元、996.33亿元、1027.03亿元、1179.99亿元和426.3亿元,五只新股合计冻结资金4155.46亿元。其中,沪市三只新股合计冻结资金2549.17亿元,深市两只新股冻结资金1606.29亿元;五新股网上冻结资金合计2888.74亿元,网下冻结资金合计1266.72亿元。

  这一总的冻结资金规模也超过了今年6月18日IPO重启当天,首批四只新股的吸金量,可见当前市场打新热情依然高涨,甚至可以说有了进一步的攀升。

  从中签率数据看,五只新股均启用回拨机制,回拨后的网上中签率介于0.3%—0.89%之间,平均为0.61%,与前一批新股的平均水平接近。网下方面,除了启动老股转让的天华超净中签率稍高(1.56%),其余四只新股回拨后的网下中签率介于0.1%—0.19%之间,平均仅0.14%,低于前一批新股平均水平。

  由此不难看出,此次虽然发行密集度高于以往,但新股受追捧程度丝毫未有减弱,尤其是网下机构竞争更为激烈,凸显“一股难求”式的惨烈格局。

  投资者打新意愿持续攀升,源自新股上市交易后带来的持续上涨的财富效应。

  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的统计,截至7月15日,6月中旬IPO发行上市的新股共有9只,上市短短时间涨幅区间达到(65%-294%),平均涨幅193%。

 

  双重利好催生沪指新高

  周四,A股大盘在两道利好的共同作用下大幅反弹,上证综指创逾3个月新高,一举站上年线并收复2100点整数关口。但分化依然是行情关键词,在主板高奏凯歌的同时,创业板股票的杀跌还在持续,创业板指刷新两个月来最低收盘价。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市场对于风格切换渐成共识,主板与创业板的分化格局仍将继续。

  汇丰PMI数据超预期以及国务院致力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两道消息,给昨日的A股市场注入了兴奋剂。受益较为明确的地产、券商等权重股板块早盘领涨,并带动指数强力突破。此后煤炭、银行等板块也加入做多队伍,推动大盘一路攀升。而另一方面,创业板股票延续颓势,创业板指低开低走、行情惨淡。

  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报 2105.06点,涨26.57点,涨幅1.28%;深证成指报7503.4点,涨128.1点,涨幅1.74%;创业板指报1271.88点,跌21.21点,跌幅1.64%。两市共计成交2582亿元,放量明显,其中沪市成交1287亿元,创出今年4月中旬以来的天量。

  大智慧超赢资金流向统计显示,昨日沪深两市总计净流入资金19.34亿元,板块方面券商、外贸、房地产资金流入居前,而电子信息、教育传媒、计算机则资金流出靠前。

  蓝筹股无疑是推升大盘实现突破的最大功臣,其强势与昨日消息面上两条重磅利好有关。有研究机构指出,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多举措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了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上市企业盈利预期,地产股于是大获追捧;与此同时,企业盈利的提升也惠及资本市场,券商股因此受到市场关注。而汇丰PMI数据的超预期,则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于经济企稳回升的判断,周期性板块底部由此被夯实。

  经过昨日一涨,上证综指在形态上呈现出日线三连阳,且一举站上年线,突破走势呼之欲出。此次,沪指能否破除今年以来“一碰年线就回落”的“魔咒”呢?

 

  保险股政策性利好预期趋强

  本周以来,长久沉闷的保险股突然走强。市场不禁要问,保险股行情为何此时发动?从本报记者的调查来看,背后主因是政策性利好预期趋强。

  一是,在保险“国五条”发布后,将会有系列扶持政策紧跟出台,其中每年可撬动千亿保费增量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将于明年上半年落地;二是沪港通正式推出预演,利好A+H上市公司,低估值、基本面向上的保险股被机构投资者一致看好。

  据上证报上周独家报道,“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项目正在进行内部课题研究,预计8月会进行各类论证及测试,正式试点有望在明年上半年开展,上海仍有望成为首批试点城市。

  作为保险业“国五条”的细化政策,“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只是其中一股东风。后续扶持政策可能还包括:鼓励企业建立商业养老健康保障计划、多层次风险分担为保障的巨灾保险制度、支持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的发展等。

  在上述后续政策中,还可能会涉及税收优惠。从国外成熟保险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税收递延或其他税收优惠政策,对保费收入的刺激效应早已得到实践验证,并已在大多数欧美国家施行,市场热议的美国“401K”计划就是范例。

  除将迎来系列行业利好政策之外,近期沪港通预演的消息,也是保险股受追捧的一个驱动力。目前除新华保险外,其余三只保险股H股对A股的溢价都在20%左右。为此,有业内人士预判,未来沪港通实施后,从博弈角度看,保险股A股上涨的概率较大。

 

  方正证券:三季度打破盘局

  今年以来,A股市场始终呈现盘整格局,截至目前波动幅度不足10%。在昨日举行的“方正证券2014年中期投资策略报告会”上,方正证券认为,A股盘整格局将在三季度会逐渐被打破,并将呈现更加积极的机会,其主要原因是类滞胀即将结束。

  方正证券认为,自2012年开始的经济表现是一轮滞胀过程,其中2012年下半年开始扩张,2013年三季度出现拐点,今年三季度为结束时点,股票市场也将受益于这种新环境。类滞胀过程的结束,意味着对A股市场有两件极其积极的影响。

  一是“胀”的结束,意味着货币环境的趋势好转以及风险偏好的提高,这些变化反映在今年的成长性公司以及各类主题机会上。

  二是“滞”的结束,意味着业绩底部即将出现,尽管向上弹性有限,但至少不再恶化,市场将有扎实的基础。类滞胀的结束,将是A股市场走出盘整格局的关键背景。

  而在资金价格方面,方正证券认为银行信贷价格的回落,将对经济和市场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从对市场和经济影响的角度,可以看出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出现整体资金面的拐点,即停涨,短期利率出现下行,市场担忧长期利率不会下行,市场成长股很好地反映了这种变化;第二阶段是债券市场长期利率出现回落,反映对中期通胀的预期,伴随对经济的极度担忧,股市下行反映了这种担忧。这两个阶段对市场影响较大,但对经济影响有限,其中债券市场发行利率的下行有环比拉动作用,但由于总量有限,且是直接融资,作用不过高估计;第三阶段可能是银行信贷利率的下行,作为直接融资渠道的价格变化,将会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股市会积极反映这种变化,这是未来几个月股市走出盘整格局的关键催化剂。

  在投资策略方面,方正证券表示,近期看好航天军工级科研院所改革、征信、去IOE化、信息安全和绿色照明等行业主题投资机会。

 

  房地产主题基金暴涨 基金经理依然看淡

  受多地限购取消及国务院会议要求化解企业融资难等利好影响,地产股近期大幅上涨,以地产股为投资标的地产基金也随之大涨,其中加杠杆的国泰国政房地产B基金最近一个月来暴涨26%。不过,最新披露的基金二季报显示,基金经理依然看淡房地产板块。

  房地产基金暴涨

  二季度以来,受各地经济下行风险影响,多个城市开始逐渐放松限购政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天津、无锡、海口、呼和浩特、济南等城市已经明确发文或者表示将调整限购政策,其中呼和浩特和济南等城市更是表态取消限购,加上杭州、长沙、沈阳等城市放松限购的传闻频频传出,楼市限购已经开始向全国各地蔓延。

  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十条措施,业内分析认为融资成本的下降,将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的成本降低,对行业带来明显利好。

  受限购取消等利好政策影响,房地产板块近段时间以来,展开了一波上攻行情。同花顺数据显示,从6月25日至7月24日,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内,地产指数就从3117点上涨到3435点,上涨幅度高达10.08%。

  受地产股上涨影响,以房地产股为投资标的的房地产基金净值大幅上涨。统计数据显示,国泰国证房地产基金最近一个月来大幅上涨,其中加了杠杆的B份额涨幅高达26%,基金净值从一个月前的0.72元,上涨到目前的0.91元;A份额涨幅也高达11%。该基金前三大重仓股为万科A、金地集团和保利地产。其中第一大重仓股为万科A,最近一个月涨幅高达20.77%。重仓股的强劲飙涨,使得该基金净值直线上升。 

 

  基金:二八风格转换有望延续

  A股市场又一次演绎了“冰火两重天”的景象,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创业板持续调整,而蓝筹股大幅飙升。在基金经理看来,国务院“破解融资贵”只是引发蓝筹行情的导火索,地产政策放松、“微刺激”之下宏观经济企稳才是蓝筹起舞的最大因素。基金经理预期,在存量资金博弈之下,“二八风格”转换有望延续一段时间。

  沪上一位基金公司的首席策略分析师对记者表示,7月份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对房地产限购进行放松,此外,中金告知机构客户,四大行在上海地区首套房按揭已全面九五折。“这意味着房地产政策出现了实质性变化,时间节点上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上述分析师认为,房地产产业链较长,地产股的估值修复也带动了银行、家电、煤炭有色金属等。此外,沪港通等事件性刺激,也会带动A股中如白酒等稀缺品种的反弹。

  事实上,此轮反弹以来,地产股已经积累的较大涨幅,如万科A自此轮反弹已经接近60%。一家私募基金投资人士对记者坦言,一些嗅觉灵敏的资金,在过去一两个月,已开始慢慢潜伏其中。

  在上述私募人士看来,创业板权重股的业绩在经过几个季度的高速增长后,业绩可能面临拐点,这导致了创业板指数的调整。而微刺激下,经济下滑趋于稳定,一些行业的估值确实偏低,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风格转换有望延续一段时间,但缺乏增量资金的情况下,风格转换不会维持太长时间,相较于大蓝筹而言,更为看好二线蓝筹股。

  沪上一位基金公司研究总监认为,如果经济能够持续回升,那么蓝筹股的行情能够延续,但他判断,目前的经济增速很难持续维持,市场依旧是存量资金博弈,所以蓝筹股的行情也不会持续多久。

 

  市场风格切换并非一蹴而就

  近期A股“风水轮流转”,创业板跳水、主板受蓝筹股驱动发力补涨。创业板转弱的主要原因在于半年报盈利不达预期、一致性盈利预期集中下修、新股上市瓦解流动性集中度、股价大涨后估值泡沫难以持续等,更有新兴产业主题老化、主板国资改革主题全面兴起的原因。主板趋稳的原因在于市场流动性“水往低处流”,纷纷向低估值蓝筹股寻求安全边际,也有稳经济背景下“微刺激”不断的因素,更有国资改革全面铺开带来的外延式增长预期。因此,我们近期分析提示,市场整体结构重心正在从“新兴产业主题+流动性聚焦”向“国资改革主题+外延式增长”全面转型。当然,这种投资大主题的大转型并非一蹴而就的,市场风格切换还有一个过程,国资改革主题目前还只处于概念期,形成改革红利驱动的行情还需要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目前主板走强与创业板趋弱并非是一个单边的趋势。

  近期,央行向国开行发放1万亿元抵押补充贷款(PSL),引起市场一阵小兴奋,甚至被视为“中国版QE”。从形式上来看,这次央行向国开行定向发放的1万亿PSL有些类似于2012年欧债危机时欧洲央行为了救市采用的LTRO(长期再融资计划),即欧洲央行极低利率贷款给商业银行,支持商业银行向企业发放更多贷款以刺激经济增长。差别在于,欧洲央行的LTRO是面向诸多商业银行,且商业银行的放贷对象是所有类型的企业,是一种系统性刺激的行为;而中国央行的PSL只是定向于国开行,且只是定向支持各地方的棚屋改造,即保障房建设。我们认为,此举仍是一次定向的“微刺激”,而非系统性刺激的“QE”概念。

  我们认为,这1万亿PSL对失速的房地产投资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一定的稳定效果,对固定资产投资大约能产生2%左右的增量,为全年“稳7.5%”增加了一定的砝码,但难以起到“中国版QE”的刺激性作用。同样,对传统行业为主的A股主板具有增强稳定机制的维稳效果,对近期传统产业超跌股的补涨性反弹具有一定助涨作用,但远远比不上2009年“4万亿刺激”的效果。



(本文由证券时报网授权财新网刊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转载)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