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快讯

29日三大证券报头条要闻汇总

2014年10月29日 08:24 来源于 财新网
  证券时报网消息 

 

  证券时报

  国务院多措并举发展科技服务业

  昨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强调要从健全市场机制、强化基础支撑、加大财税支持、拓宽资金渠道等多方面培育和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延展科技创新服务链。

  《意见》提出了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的目标,即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增强,科技服务市场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的科技服务机构和龙头企业,涌现一批新型科技服务业态,形成一批科技服务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达到8万亿元。

  《意见》明确,要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提升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在政策措施方面,《意见》强调要健全市场机制、强化基础支撑、加大财税支持、拓宽资金渠道、加强人才培养、深化开放合作、推动示范应用,为科技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

  其中,在财税支持力度上,对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符合条件的科技服务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据实扣除。在拓宽资金渠道上,则要引导银行信贷、创业投资、资本市场等加大对科技服务企业的支持,支持科技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以及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鼓励外资投入科技服务业,积极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后补助”等方式支持公共科技服务发展。

 

  财政部牵头地方债清理 大力推广PPP模式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化解进入实质性阶段。财政部近日印发《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办法》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要结合清理甄别工作,认真甄别筛选融资平台公司存量项目,对适宜开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项目,要大力推广PPP模式。

  这是继日前国务院“43号文”《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之后,在处理地方债务上十分具有可操作性的一个细则,有利于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形成财务硬约束,并降低政府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认为,《意见》是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具体要求的细化;财政部这个《办法》又是对国务院《意见》要求的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地方政府怎么更好对存量债务核实、怎么处理,都要有明确的方案。

  《办法》中所指存量债务是指截至12月31日尚未清偿完毕的债务。清理工作由地方政府性债务存量的举借单位具体负责,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把关。

  《办法》明确,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各主管部门上报的债务数据,凡与审计结果或审计口径不一致的,应退回债务单位重新核实填报。对按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审计口径填报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存量有争议的,争议双方提出解决方案及依据,经同级审计部门出具审计意见后,报同级政府确定。

 

  中证协启动“打非”宣传月增强防范意识

  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方向瑜昨日表示,中证协将在中国证监会打击非法证券期货活动局的指导下,积极组织会员单位参与“打非”工作,深入开展“打非”宣传,密切关注非法证券活动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好投资者风险提示工作。

  同时,将推动会员单位履行社会责任,以持续的业务或产品创新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财富增值需求。

  方向瑜是在2014年中国证券业协会打击非法证券活动宣传月新闻发布会上作上述表示的。证监会打击非法证券期货活动局副局长刘云峰、证券时报常务副总编辑周一等出席新闻发布会。

  方向瑜指出,近年来,中证协组织会员单位参与打击、整治非法证券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证券业务和金融产品日益丰富和复杂化,同时随着互联网运用普及程度的提高,各类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从事的非法证券活动也在推陈出新,不法分子往往利用投资者对证券、金融知识了解不够,一些投资者存在快速致富的心理,特别是中老年人信息获取渠道单一、知识更新慢、风险意识淡薄等特点,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诈骗。因此,“打非”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持续推动。

  周一在会上表示,非法证券活动多年来困扰着证券市场,加强“打非”力度,局面就稍好一些,而不打击其势力就狂长。在打击非法证券活动当中,媒体参与非常重要。近些年,证券时报一直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是财经媒体里不多的一直在坚持推出投资者热线和维权专版的报纸。这次“打非”活动宣传月启动以后,证券时报将创新报道传播的方式,除了拿出报纸重要版面做专题报道,还要发挥网站、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的作用,扩大新媒体传播力,将“打非”成果转化为投资者喜闻乐见的报道,将方方面面的具体行动转化为有声有色的互动,一起净化市场环境,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投资发力 四上市险企总盈利增26%

  截至昨晚,A股四家上市险企三季报均已披露完毕。统计数据显示,这四家险企共实现净利润745.25亿元,同比增长约26%。

  作为上市险企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投资收益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非标资产的高收益率,另一方面也受益于三季度的股债双市走强。而保监会的数据也显示,险资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回升到10%以上。

  国寿营收下滑势头获遏制

  尽管整体表现不俗,但四家险企营业收入表现有所分化。其中,中国人寿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出现下滑。

  中国人寿三季报显示,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478.12亿元,下滑0.5%;实现净利润275.53亿元,增长16.3%。不过,仅从第三季度看,中国人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7.29%,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0.24%,这表明业务收入下滑势头已遏制。

  对于净利润的增长,中国人寿表示,主要是由于投资收益增加和资产减值损失减少,以及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的变动。数据显示,中国人寿前三季度的投资收益为764.42亿元,同比增长5.63%;资产减值损失则由去年前三季度的37.43亿元减少为今年前三季度的11.35亿元。

  此外,另外三家险企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数据显示,中国平安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5%,达3443.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5.8%,达316.87亿元。新华保险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5%,净利润同比增长达60.1%,是净利润增长幅度最大的险企。相较之下,中国太保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幅度较小,分别只增长10.7%和10.9%。

 

  三季度公募基金实现利润2110亿元

  公募基金三季报悉数披露完毕。据天相投顾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公募基金实现利润超过2100亿元,资产规模达到38989.19亿元。同时,统计数据显示,公募基金在三季度热捧军工股,而医药股被大幅减持。

  据天相投顾统计,今年第三季度全部2137只(A/B/C分开统计,分级基金合并计算)公募基金共实现本期利润2110.63亿元。其中,以股票型、混合型为代表的权益类基金成为三季度市场反弹的主要受益者,其本期利润分别为1291.20亿元、507.36亿元,合计占比超过了八成。货币型、债券型、保本型等固收类基金盈利亦分别达到198.57亿元、101.17亿元、18.56亿元,而QDII基金则整体亏损6.01亿元。

  从资产规模来看,天相投顾的统计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披露季报的基金及未披露季报进行估算的基金(含联接基金)的资产规模达到38989.19亿元,较二季度末增长了2941.41亿元,环比增长8.16%。其中,货币基金资产规模达到17670.44亿元,占比达到45.32%。此外,开放式股票型基金规模达到10714.01亿元,环比增长6.8%;混合型基金总资产规模达到5534.08亿元,环比增长5.15%。

  值得注意的是,军工股在三季度被公募基金看好,公募基金新增投资个股前五名和增持前十五大股票中,分别有三只为军工股,公募基金累计买入前述六只军工股超过48亿元。与之相对应的是,医药股在三季度遭到大幅度减持。天相投顾统计的数据显示,在减持前五十大股票中有十只为医药股,合计减持超过153亿元。

 

  中国证券报

  自贸区试点“百舸争流”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目前相关部门已收到沿海、内陆和沿边多个省市和地区上报的自贸区方案。从目前各地申报情况及相关部门调研情况看,自贸区试点推广将按照成熟一批、推广一批的原则进行。同时,“一带一路”建设方案有望近期公布。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除加快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自贸区建设外,相关部门将选择一些沿边口岸开展自贸区试点,如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等。

  从沿海到内陆再到沿边,申请建立自贸区已形成“百舸争流”的局面。

  鼓励竞争 三路推进

  权威人士表示,上海自贸区运行一年,已取得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从全局考虑,仅上海一家自贸区难以更好发挥自贸区作用,需要有更多自贸区与上海形成竞争。在明确不同自贸区定位的同时,在竞争中充分发挥不同自贸区对外开放的新优势。

  自贸区推广范围或分为沿海、内陆、沿边三大板块。结合APEC提出的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主题及加快“一带一路”建设背景,天津、粤港澳、福建等沿海区域自贸区试点有望率先落地。此外,沿边口岸城市自由贸易园区试点也有望加快。

  从上海自贸区看,目前已形成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包括,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已经建立;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平稳运行;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基本确立;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基本形成。

 

  证监会:为投资者参与市场建设搭建有益平台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28日在“最受投资者尊重的上市公司评选活动”上表示,上市公司协会、保护基金公司联合证券业协会、基金业协会、证券日报举办此次评选活动,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的具体体现,也是健全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参与权、求偿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有益尝试,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投资者教育都会带来积极影响。

  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局长李量表示,“受到投资者尊重”这一概念,抓住了上市公司规范创新发展的一个本质问题,也是立足于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事业的一个根本问题。上市公司是由一份份投资者权益构成的有限组织,公司是投资者权益的载体。如何使上市公司成为投资者尊重的公司,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基础。期待以评选活动为契机,全面提升中国上市公司整体形象,上市公司不断创造优化的投资者权益,成为投资价值、投资文明的提供者,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引领者。

  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周健男指出,此次活动开展,充分发挥了协会贴近上市公司、贴近投资者的优势,以投资者为导向开展评价活动,相信对正面引导和正向激励促进上市公司不断增强投资者保护意识、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培育、建立以投资者利益为导向的市场文化、不断提高上市公司治理和投资者保护水平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执行副会长姚峰介指出,本次评选活动旨在上市公司中,培育、建立“重视投资者”、“尊重投资者”、“积极回报投资者”的理念和氛围,引导、促进上市公司不断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和投资者保护。

 

  基金不改市场“慢牛”预期

  在宏观经济数据以及沪港通延迟开通的影响下,一度被市场看好的大盘蓝筹板块27日掉头向下。然而28日,在军工、高铁、自贸区、核电等板块的带动下,市场高开高走,沪综指创出三个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蓝筹板块也再度起舞,上证50指数一举收复前一日的跳空低开缺口。多家公募基金表示,此前的短暂回调不会影响市场已经形成的上涨趋势。而人民币和A股国际化预期,也使得沪港通的开通可期。

  市场预期未破

  在10月28日的市场反弹中,蓝筹板块扮演了反弹先锋的角色。受沪港通延迟开通的影响,此前上证50指数5连阴,但昨日市场颓势被一根长阳逆转。当日上证50指数大涨1.66%,并一举收复了前一日跳空缺口。上证50指数的表现似乎意味着,沪港通依旧是值得期待的资本市场故事。

  10月27日,华润元大富时中国A50指数基金开始募集,虽然正值沪港通被延迟开通,但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杨伟对市场依然乐观。杨伟表示,沪港通是沪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要尝试,也是内地资本市场逐步开放的重要步骤,该举措甚至隐隐具有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意义。在资本市场趋于国际化的潮流下,对沪港通的预期实质上暗含了对A股国际化,甚至人民币国际化的预期。

 

  社保投资取向鲜明

  随着上市公司三季报的逐渐披露,社保基金的重仓持股情况也一一浮出水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已经公布了三季报的上市公司中,社保基金持股的共有344家,其中三季度新进入驻的有197家,部分公司有多只社保基金扎堆入驻。

  在社保基金重仓的上市公司中,被社保基金重仓持有的大部分是大盘蓝筹股,包括消费、能源、金融等领域。被单只社保基金持有最多的是中国神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重仓了1.8亿股,三季度末的持仓市值高达28亿元;其次是中国太保,被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持有7841万股,持仓市值为15.22亿元;接下来是社保基金103组合的国投电力持仓市值为12.5亿元;伊利股份同时被四只社保基金重仓持有,其中社保基金104和503组合分别持有4390万股和3960万股,社保基金107组合和102组合分别持有3366万股和3100万股,四只基金持仓市值合计超过38亿元。除了上述公司之外,被社保基金重仓持有的还有中南传媒、美的集团、双汇发展、平安银行、科大讯飞、天士力等。

  从社保基金持仓公司所属行业看,除了十来家房地产公司、近30家零售业和批发业及20多家煤炭和金属冶炼行业外,基本上属于制造业范畴,主要包括电气机械和器材、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计算机通讯、电子、汽车、食品、医药、专用设备等。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共有23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17家,计算机通讯电子制造业则高达45家,汽车、软件和医药制造业各有二十多家,基本涉及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发改委再讨论 电改博弈接近最后

  上证报记者独家获悉,国家发改委昨日组织召开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专家研讨会,研究改革思路。这是继发改委6月密集向各方征求意见后,开始新一轮征求意见。目前,各方博弈已接近最后阶段,但方案仍未最终定论。观察人士指出,中国能否借鉴国外经验,实现电力市场化,放开发电计划和电力价格等行政管制,还需主管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给电改真正的市场化空间。

  今年以来,针对新一轮电改的消息层出不穷。有分析人士称目前流出的信息均只是方案的一部分,也可说是争议不大的部分。在媒体先后报道了发改委牵头制定的《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草案内容后,各方利益博弈也愈发激烈。

  此前有报道称,新一轮电改草案的最大亮点在于网售分开,提出“四放开、一独立、一加强”,即电价放开,仅由国家核准输配电价;允许民资进入部分配电和售电领域;交易机构独立和电网规划加强,方案已起草完成并递交国务院。

  在经历了漫长的“只闻雷声不落雨”尴尬阶段之后,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始终未见落地。今年以来,中央高层在多个场合强调能源革命必须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国家发改委也将电改、油改和盐改作为年度三大改革任务,业界对2014年实现电力体制改革获得实质性突破一直充满期待。

  多个消息源则向记者证实,目前电改方案还没有大的变化,出台时点未知。市场曾传言高层对新电改方案不满。长期从事电力规划的专家则对上证报记者直言,“这份方案除了电网满意,其他各方都不太满意。”

  “各方争议很大。”据一位参会专家透露说。

  分析人士指出,发改委再次启动向专家、企业等新一轮的意见征集,说明在高层重视下,电改不断深化推进,回应市场质疑,方案亦存在调整可能,法制化、去行政化和市场化。

 

  股混基金“跷跷板”

  到10月27日,基金三季报披露完毕,主动股混开放式基金三季度末股票仓位较二季度末提升6.49个百分点至83.60%。重仓股板块中,基金对中小板配置比例提升,主板和创业板则有所下降;而从持股数量的变动看,机械、视频、信息、电子等行业净增持较多,电力、房产、采掘、和金融等则减持较为明显。

  海通证券统计数据显示,三季度639只主动股票混合开放式基金(包括主动股票开放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以及灵活混合型)的加权平均股票仓位为83.60%,相比二季度提升6.49个百分点,加仓迹象明显。

  其中股票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88.39%,较上季度末提升4.99个百分点,混合型基金仓位77.30%,较上季度末提升8.04个百分点。

  从重仓股角度看,纳入统计的基金重仓股中,投资沪市股票市值占比从二季度末的40%继续降低至38.80%。而主动管理股混基金在深市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合计股票市值占比分别为15.93%、26.36%和18.92%,而二季度末相应市值分别为16.12%、23.79%和20.04%,可见,主动股混基金在中小板配置比例提升,主板和创业板占比则有所下降。

  统计显示,三季报重仓股行业排名前五大行业为机械、信息、医药、食品和电子。从季度持股数量的变动看,净增持最多的行业为机械、食品、信息、电子和农业,而净减持最多的行业分别为电力、房地产、采掘、交运和金融等。

  从个股角度看,三季度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增减持个股中,国电电力、中国重工和东吴证券增持较多,三季度分别增持21,583.09万股、17,314.28万股和12,188.94万股;浙江龙盛、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减持较多,三季度分别减持17,835.36万股、14,213.04万股和14,192.10万股。

 

  国开行不良贷款三季度“双降”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获悉,国开行党委副书记、行长郑之杰在该行三季度工作会议暨干部监督工作会上作经营管理工作报告时指出,截至9月末,国开行资产总额9.96万亿元,贷款余额7.65万亿元;不良贷款率0.53%,连续38个季度控制在1%以内,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额实现双降。前三季度发放新型城镇化领域贷款9218亿元,铁路贷款809亿元,主承销各类铁路债券1000亿元,公路贷款1793亿元。

  他还称,该行以住宅金融事业部成立为契机,发挥开发性金融骨干作用,完成棚改项目评审承诺9087亿元,发放贷款2955亿元,支持新增建筑面积3.4亿平方米,惠及棚户区居民291万户。助力稳定投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新增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贷款4281亿元,占全行新增人民币贷款的63%;发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1484亿元,生态环保贷款1317亿元,扶贫开发贷款1572亿元;发放农业贷款211亿元,水利贷款726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454亿元;与236万名学生签订助学贷款合同,预计全年新增发放助学贷款145亿元,新增支持学生240万人次。

  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怀邦在会上提出,国开行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全面推进依法治行和从严治行,大力加强干部监督,努力开创开发性金融事业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正回购保平衡 资金面趋稳定

  本周二,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200亿元14天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交易量均持平于前一期,结合到期量考虑,当日公开市场操作实现零投放/回笼。分析人士指出,伴随SLF等创新型流动性调控工具的不断推出,近阶段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持续呈现中性特征,正回购利率成为市场更关注的指标;货币市场方面,虽然月末考核仍对短期资金面形成扰动,但随着新股申购资金解冻、月末因素消退,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将陆续回归稳中偏松格局。

  公开市场延续中性对冲

  周二(10月28日)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200亿元14天期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持稳于3.40%,交易量则连续六期无变化。据统计,本周公开市场共有到期资金400亿元,周二、周四各有200亿元。周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实现零投放/回笼。

  从周度操作的角度看,此前两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结果均为零投放/回笼。市场人士预计,在当前货币市场资金面总体稳定的情况下,本周公开市场再现平衡操作的可能性依然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9月份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持续呈现中性对冲特征。数据显示,从8月30日至10月28日,公开市场累计到期资金2790亿元,央行共进行了15次正回购操作、累计回笼资金2590亿元,期间公开市场实际仅净投放200亿元。与此同时,货币市场连续承受了季末考核、新股发行、国庆长假等多重因素考验,资金利率走势总体仍呈现中枢下移趋势。

 

  上海证券报

  从降息之争看央行货币政策深意

  昨日,央行的“放水”动作又有最新细节爆出。

  据媒体报道,针对10月中旬央行千亿定向“放水”,国内某大型投行称其并非“常备借贷便利(SLF)”,而是新型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即临近到期或将重新约定利率并展期。记者昨日联系到该投行相关人士,他对这一消息进行了否认,称所谓的MLF并未写入其公开的正式报告中。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资金投放,截至目前,央行都未对此进行回应。创新工具操作透明度受到市场质疑的同时,也是引起市场猜测不停的主因。

  但可确定的是,央行持续向市场定向注入流动性,再配合公开市场明确的正回购利率下调,已释放出明显的宽松信号,正引导货币市场不断宽松,利率走低。

  但这种定向宽松还能走多远?面对近日再度升温的全面宽松呼声,更多的业内人士预计,短期内进一步的宽松措施仍将以被动应对、定向的方式推出,除非外汇持续大规模净流出,否则全面宽松难现,以避免释放过强的放松信号。但朝前看,货币当局的政策定力或将受到越来越大的考验。

  政策工具组合不断“翻新”

  昨日,一则关于“央行首次采用MLF放水”的报道再次引发市场关注,报道援引国内某大型投行的观点称,此前央行对股份制银行开展的非常规SLF,而是创新型的MLF。M即mid-term的缩写,与SLF期限为1-3个月不同,MLF到期后可展期。

  事实上,关于SLF的操作情况,此前央行操作和披露并不透明。通常做法是,在SLF实施后的数月内,按季度向市场公告。而若市场猜测的MLF属实,那意味着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箱则更为丰富。

 

  监管层提醒上市公司:受投资者尊重是根本

  日前,监管层就如何引导、促进上市公司增强投资者保护意识,以及探索、建立以投资者评价为导向的上市公司评价机制,提出了新的举措。

  28日,在“最受投资者尊重的上市公司评选活动”启动仪式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说,该项活动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的具体体现,也是健全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参与权、求偿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有益尝试;同时,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投资者教育都会带来积极影响。

  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局长李量说,“受到投资者尊重”这一概念,抓住了上市公司规范创新发展的一个本质问题,也是立足于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事业的一个根本问题。上市公司是由一份份投资者权益构成的有限组织,公司是投资者权益的载体。如何使上市公司成为投资者尊重的公司,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基础。期待以评选活动为契机,全面提升中国上市公司整体形象,上市公司不断创造优化的投资者权益,成为投资价值、投资文明的提供者,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引领者。

  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周健男说,此次活动是为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参与市场建设搭建有益平台,是创新投资者保护合作机制的有益尝试。活动开展,充分发挥了协会贴近上市公司、贴近投资者的优势,以投资者为导向开展评价活动,相信对正面引导和正向激励促进上市公司不断增强投资者保护意识、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培育、建立以投资者利益为导向的市场文化、不断提高上市公司治理和投资者保护水平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地方存量债清理甄别启动财政部力推PPP模式

  对存量地方债的清理工作,随着财政部《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简称《甄别办法》)的正式发布,已经具备了指导实际操作的技术规范。

  10月28日,财政部官方网站公布《甄别办法》。这也是继国务院10月2日公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43号文)后,财政部制定的最新配套文件。根据该办法,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的清理甄别工作将由地方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具体牵头、部门单位各负其责的方式展开,其目的是为“将政府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奠定基础”。值得关注的是,办法特别强调“要大力推广PPP模式(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以达到“既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获取合理回报,又减轻政府公共财政举债压力、腾出更多资金用于重点民生项目建设的目的”。

  “办法一方面强调对现有存量债务的分类清理,另一方面通过PPP模式来实现社会资金的引入,是从‘节流’和‘开源’两方面来进行的。”一位政府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评论道。

  “《甄别办法》规定,清理甄别工作按照先清理、后甄别的顺序开展。”一名地方政府官员对记者谈到,“换言之,先摸清债务情况,再进行分类处理。”

  《甄别办法》规定,在清理工作中,要“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把关”,而且“债务单位应与债权人共同协商确认,根据合同逐笔核对债务明细数据”,同时对于存有争议的债务存量,也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争议双方提出解决方案及依据,经同级审计部门出具审计意见后,报同级政府确定”。

  “《甄别办法》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规范性,可操作性比较强。”财政部财科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对记者谈到,“企业的债务就是企业的,政府的债务就是政府的,分类一定要分清楚。”



(本文由证券时报网授权财新网刊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转载)
版面编辑:卢玲艳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