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快讯

11日三大证券报头条要闻汇总

2014年11月11日 08:38 来源于 财新网
  证券时报网消息 

 

  证券时报

  沪港通正式启动 下周一开始交易

  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昨日发布联合公告称,为促进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共同发展,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决定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财苑)、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正式启动沪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沪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将于11月17日开始。

  今年4月10日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发布(财苑)联合公告以来,两地监管机构在启动沪港通的准备工作上通力合作。昨日发布的联合公告指出,目前,沪港通交易结算、额度管理等相关业务规则、操作方案及监管安排均已确定,技术系统准备就绪,市场培育和投资者教育取得良好结果,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

  据悉,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已就沪港通项目涉及的跨境监管合作原则和具体安排达成共识,并签署了《沪港通项目下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加强监管执法合作备忘录》,以加强双方执法合作,采取有效行动,打击各类跨境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沪港通正常运行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已订立监管合作安排和程序,及时妥善处理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重大或突发事件,确保两地投诉渠道的开放和诉求的有效便捷处理。并且,两地已就沪港通投资者教育达成合作安排,继续做好沪港通投资者教育和投资知识传播工作。

 

  CPI再创五年新低 为定向宽松留出空间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2%。这是CPI同比涨幅连续第二个月在2%下方运行,同时也再度创下近五年来新低,PPI则是在逾两年半的时间里持续为负。分析人士认为,数据显示通胀压力较小,甚至还有通缩风险,为央行货币政策保持定向宽松留出空间。

  “CPI跟预期一致,表明通胀无忧,物价涨幅明年可能在2%上下波动;明年4月由于基数因素可能会比较高,但也没什么压力。”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指出。

  首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剑辉认为,当前物价水平稳定,特别是从环比增长看,显示当前的消费环境偏弱。进入11月以后,随着蔬菜和猪肉的价格回升,CPI有小幅上升的动力。

  数据显示,10月CPI中的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2%。从环比来看,10月CPI持平,PPI下降0.4%。1~10月CPI则同比上涨2.1%,远低于3.5%的全年控制目标;1~10月PPI同比下降1.7%。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10月份1.6%的CPI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3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3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分析,10月份中国食品价格环比回落的原因是当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9度,有利于蔬菜水果的生产。其中,鲜菜和鲜果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5%和2.2%;蛋和猪肉供应充足,价格回落,环比分别下降3%和0.6%。

 

  沪港通: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首发车

  随着发令枪响,筹备了六个月的沪港通将于下周一正式上线。沪港通开渠引活水,无疑将成为一个锚定参照,在估值体系、投资理念、制度建设、市场监管和资本流通等方面,为A股融入国际金融体系提供参照坐标,推进国内资本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沪港通是促进资本项目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举措之一,是证券投资放开的试验田。借助沪港通这一平台,沪港两地资金可以在一定额度内自由流动,其实质是资本项目的有限度开放,将为未来完全放开人民币资本项目管制奠定基础。同时,沪港通以人民币为主要结算货币,提供了国际市场人民币投资市场及投资工具,改变了人民币国际化以贸易结算为主的现状,逐步提高投资货币及储备货币的比重,可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

  以往,在资本项目管制下,境外投资者要投资分享中国经济增长,只有QFII、RQFII等少数渠道,不同的投资者结构,使得两地投资理念和估值体系方面存在巨大差异,A/H股出现同股不同价的价格背离,A股市场形成了独特的“闭环市场”。A股市场价值投资理念淡薄,炒作风气盛行,各种风险如影相随。而港股市场机构投资者多,估值体系、定价效率较为合理。

  随着沪港通开闸,外资有了直接投资A股的渠道。一方面,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香港机构投资者将进入沪市,不仅会在数量上壮大A股的机构投资者群体,还将通过专业的投资理念影响市场既有投资者的策略选择;另一方面,沪市一些投资者也会在香港市场接受港股价值投资理念的熏陶与洗礼,不断修正投资策略和方法。伴随投资者结构及投资理念的逐步趋同,A股市场的游戏规则和估值体制将得到修正,中国股市将迎来价值投资属性的回归。

 

  中韩自贸区实质性谈判结束

  中国与韩国领导人昨日表示,中韩自贸区结束实质性谈判。根据协议,两个贸易大国间将消除或大幅减少贸易和投资壁垒。分析人士指出,作为未来中国参与的亚太多边化区域贸易平台的基石,中韩自贸区具有重要意义。

  中韩自贸区谈判于2012年5月启动,是中国迄今为止对外商谈的覆盖领域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区。根据谈判成果,在开放水平方面,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90%、贸易额85%”。

  根据昨日公布的谈判成果, 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7个领域,包含了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等“21世纪经贸议题”。同时,双方承诺在协定签署后将以负面清单模式继续开展服务贸易谈判,并基于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开展投资谈判。中韩自贸区谈判实现了“利益大体平衡、全面、高水平”的目标。

  今年7月,中国国家习近平单独访问韩国时,中韩峰会上签署韩元/人民币直接交易协议,此次,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中韩自贸区实质性谈判的结束堪称回馈一份大礼。习近平访韩时曾在《中韩联合声明》中明确提出年内缔结自贸协议。

  有分析指出,中韩自贸协定将是中国与外国签署的第一个大规模的自贸协议,不仅有利于推进两国正在推进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更重要的是为中日韩自贸协定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地区经济一体化机制奠定基础。

 

  上交所:A股已具备恢复T+0条件

  昨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沪港通试点将于11月17日启动。当天下午上交所召开了沪港通网络新闻发布会。上交所表示,对于A股市场而言,沪港通的关键不单是引入资金活水,更重要的是以开放促发展,通过对接发达市场,倒逼实现迈向成熟市场的目标。上交所称,经过近20年的发展,A股市场已具备了恢复T+0的条件。

  总体来看,沪港通将从三方面对上海股市产生深远影响:一是沪港通将为市场注入增量资金,长期利好大盘蓝筹,促使A股估值体系更加合理。二是沪港通将改善内地市场投资者结构,转变市场投资理念。三是沪港通将加快内地市场的改革创新。两个市场联通后,两个市场差异的对比将有助于加快内地市场的改革创新,有助于ETF期权等产品的尽快推出。

  沪港通是一项跨市场股票交易的制度安排,尽管沪港两地的证券交易制度和监管环境存在一定差异,但上交所表示,在沪港通“闭环”交易、额度控制等机制安排以及两地监管机构通力合作下,不会带来制度层面的套利。对于A+H股票而言,由于目前A股和H股不能相互转换,投资者通过沪股通买入的A股并不能在香港市场转换为H股卖出,因此,A股和H股之间并不存在套利机制。

  上交所表示,作为A股市场对外开放的重大创新举措,沪港通有利于加强两地资本市场联系,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有利于通过一项全新的合作机制增强A股市场的综合实力。二是有利于巩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三是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下可兑换进程。沪港通实现了境内外资金双向流动,有条件、可管控地扩大了人民币跨境交易。

 

  沪港通引万亿增量资金入场 税收制度成关键

  有专家认为,沪港通的开启将实实在在地给A股带来增量资金,随着沪港通以及随后可能带来的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A股被纳入到MSCI指数等事件逐步推出,估计最终A股的增量资金将达到8000亿~12000亿元。

  沪港通将促使

  A股估值国际化

  随着沪港通发令枪打响,筹备半年多的沪港通试点终于迎来实质性进展,相比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沪港通在投资者范围、投资标的限制、额度限制、锁定期、投资成本等方面差异较大。

  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认为,沪港通在各个方面更具备吸引力,但也难以形成完全替代,实为互补。沪港通正式开启之后,海外投资者可能主要通过沪港通渠道交易大盘股,QFII、RQFII额度则主要用于其余中小市值股票的交易。因此,如果沪港通开启,整体将实实在在地给A股带来增量资金。

  王胜测算,如果随着沪港通以及随后可能带来的两地基金互认、A股被纳入到MSCI指数等事件逐步推出,估计最终A股的增量资金将达到8000亿~12000亿元。

  不仅如此,王胜补充道,海外机构投资者比例的增加将使得A股的投资风格更加回归投资本源。以概念主题壳资源横行的“A股模式”将被改造,全球配置资金将在蓝筹类股票定价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本地化资金则继续在新兴科技成长股方面发挥重要定价话语权。

 

  内地人炒港股:不要玩A股炒概念的路子

  “港股投资最重要的是树立价值投资理念,这和A股不同。”股民李武在试水港股市场后的最深体会便是如此,他在A股已有10年的投资经验而试水港股不到2年。沪港通的开启使得更多内地人关注港股,他的经验是,不能想当然地把港股当成炒作的“热土”,要买还是应该首选蓝筹股,坚持以价值投资为主。

  谈及投资港股,他直言需要耐心,很多有价值的股票在买入初期并不会启动,需要长时间等待,几个月到半年不等。“港股相对成熟,不像A股一样短线炒作就可以获益,买入港股要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有些有价值的股票在知名的机构看中之后,大肆宣传方式,猛涨的概率比较高。”

  李武建议,对于内地投资者初期投入港股,可以首选A+H股,因为很多公司都是A股投资者熟悉的标的,之后倾向选择好的行业,然后在里面选择股票。他指出,医疗行业是比较看好的一个行业,包括医院和生物制药,初试港股投资者多是A股的思路,先选行业,再选股票,如果能够抓到行业的拐点,就能获得比较好的收益。比如,在太阳能行业都发展不好的情况下,陆续买入保利协鑫,即能从中获益。而投资港股首先要熟悉规则,香港市场比如增发之类的,会比较突然,完全由大股东决定,中小股东话语权极少,所以一定要特别留意。

  王子文投资港股已有近8年历史,她认为,A股投资者偏好选择股价便宜的股票,这点在港股市场上不可取,因为港股市场价格便宜的很多以细价股、老千股为多,需要特别注意其中的陷阱。

 

  港人炒港股:跟主力基金炒老牌大蓝筹

  被港股投资者亲切地称为“曾Sir”的著名独立财经分析人士曾志英,结合自己多年来在港股市场搏杀的经历,为打算通过沪港通参与港股投资的内地投资者提供了一些建议。

  如今已是年近花甲、早有退隐江湖想法的曾Sir说,自己年轻时就已涉足港股市场,香港几次大股灾他都亲身经历过,他还是电影《窃听风云》中讲述的上个世纪70年代华资与英资在港股市场上激烈厮杀的见证者,亲眼目睹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各路资金汇集于此,现代信息发达,瞬息万变,这对投资港股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但同时也会左右投资者的情绪。”曾Sir提醒内地投资者,在参与港股交易时,一定要放眼全球,把握住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不要被一时的波动所左右,在市况出现大幅波动时一定要保持理性,能够正确评估自己的资金实力并采取合理的投资策略,“最重要是保存实力,就连‘股神’巴菲特都强调现金为王。即使股市表现再差,如果暂时退一步就能让自己维持好的心态,如此就不会因为一时的财困而被迫贱卖手上股票,甚至还可以有机会趁低抄底”。

  曾Sir分析说,在港股市场上,国际炒家往往想借助投资者的恐慌和不安情绪,通过衍生品市场(参与沪港通的内地投资者暂时未能交易)来大赚一笔。

  曾Sir还表示,内地投资者不应只看重炒题材、炒消息,而应把握经济规律,适应市场节奏。他认为,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发达体目前已经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美国失业率大幅下降表明其正逐步走上经济复苏之路,这有利于带动全球经济回暖,“此时推出沪港通可谓是顺应市场之举”。

 

  中国证券报

  上交所:恢复T+0条件具备

  上交所10日就启动沪港通试点举行网络新闻发布会。上交所表示,对A股市场而言,沪港通的关键不单是引入资金活水,更重要的是以开放促发展,通过对接发达市场,倒逼实现迈向成熟市场的目标。经过近20年的发展,内地股票市场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已具备恢复T+0的条件。上交所将配合监管部门积极推进对现有T+1交易制度的研究评估,在防控风险的基础上开展试点。

  完善交易机制

  从交易机制差异来看,目前沪港市场最明显的区别是股票T+0交易制度。上交所表示,香港市场实行T+0交易、无涨跌幅限制等与国际成熟市场接轨的一套交易机制。从国际经验来看,T+0能活跃市场,提高流动性,显著地提升市场定价效率。T+0回转交易机制一直是上交所重点研究推进的创新,沪港通的推出无疑将加快内地市场在这一领域的探索。经过近20年的发展,内地股票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规模和流行性大幅提高,专业机构投资者占比大幅提升,证券市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已经具备了恢复T+0的条件。沪港通开通后,投资者的需求将对完善内地证券市场交易机制形成推动作用。上交所将配合监管部门积极推进对现有T+1交易制度的研究评估,在防控风险的基础上开展试点。

 

  基金:“沪港通”重塑投资理念

  部分公募基金认为,“沪港通”开通对A股的主要影响在于改变A股的投资理念,券商股等蓝筹股以及港股稀缺品种因此受益。

  对于后市,公募基金认为,目前诸如货币政策偏宽松、资金成本下行趋势、增量资金入市、经济结构转型、改革深化等支持市场的积极要素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加之“沪港通”的刺激,未来市场回暖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券商股及港股稀缺品种将受益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财苑)认为,沪港通开通后,对A股的增量资金有限,其影响主要是对市场投资理念的改变,蓝筹股因此受益,对小盘股估值形成一定压制。

  杨德龙认为,券商业务量有望大增,加之其本身就是蓝筹股,所以“沪港通”的开通将利好券商股。

  大成基金认为,应关注“沪港通”可能带来的资本市场投资风格与估值体系的切换。香港市场及国际投资者对于大消费行业青睐有加,一般对于各消费板块的龙头公司估值都在25-35倍左右,而且这些龙头公司往往进入到成熟期,增长速度从高位回落至低增速区间。同类A股的消费龙头公司,往往还处在成长期甚至快速成长期,20倍的估值相对国际投资者而言确实会更有吸引力。

 

  低通胀打开货币政策宽松空间

  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持平,同比上涨1.6%;P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2.2%。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的输入性通缩压力将进一步增大,预计通胀将低位徘徊,CPI下行压力增大,工业领域的通缩风险则需要警惕。低通胀打开货币政策放松空间,但短期看,物价绝对水平仍较高,全面宽松的条件可能还不具备。

  油价传导效应逐步显现

  在10月1.6%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3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3个百分点。在10月-2.2%的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0,新涨价因素约为-2.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表示,从同比数据看,CPI同比涨幅与上月相同,整体较平稳。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比上月略有扩大;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略有回落。非食品中,同比价格上涨较多的是家庭服务和高等教育,涨幅分别为9.0%和3.8%;同比价格下降较多的是车用燃料,汽油和柴油价格同比分别下降5.6%和7.8%,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震荡下行,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

 

  人民币难以大幅升值

  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大涨225基点至6.1377元,一举创下七个半月以来的新高。同日,人民币即期汇价以小涨33基点收盘。市场人士表示,10日中间价大涨主要受10月份较高的贸易盈余刺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取得新进展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即期汇价波幅有限,反映出当前市场情绪稳定、结售汇较为均衡。人民币汇率仍有短期冲高动能,但考虑到中美经济此消彼涨、美元趋势性走强以及人民币双向波动预期逐渐稳固等因素,出现大幅升值的概率较小。

  中间价大涨225基点

  据外汇交易中心公布,11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1377元,较上一交易日大幅调高225个基点,并一举创下今年3月20日以来的新高。

  1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上涨在方向上并不出人意料,毕竟最近一段时间该中间价一直跟随隔夜美元波动,而上周五美元指数因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不佳而下跌了0.57%。市场关注的是此次中间价波动幅度显著放大。市场人士表示,在隔夜美元走软背景下,贸易数据和人民币国际化利好在短期内集中出炉,共同刺激了中间价的大幅走升。

  海关总署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贸易顺差为454.1亿美元,较9月份扩大46.3%,创下历史第三高水平。贸易顺差持续处于高位,预示企业结汇需求将继续对人民币形成向上支撑。交易员称,这是导致10日中间价大幅上调的主要原因。

 

  通胀无忧 债市高歌猛进

  10日,在CPI数据保持低位的情况下,投资者的降准降息预期再起,债市顺势上涨,各品种收益率继续大幅下行。

  昨日市场资金面宽松,资金成本稳中有降。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10月CPI数据显示通胀压力不大,在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下行、住房价格弱势、消费价格低迷的背景下,短期通胀形势较为平稳。CPI数据公布后,债市短期不确定因素得以消除,做多情绪恢复。国债方面,剩余期限2.84年的140020,收益率由3.25%一路下行至3.21%;剩余期限4.97年的140026,收益率由3.35%下行至3.33%;剩余期限6.95年的140024,收益率由3.46%下行至3.4%;剩余期限9.85年的140021,最终收在3.5%的关口。金融债的收益率同样下行,交投最为活跃的10年国开140205,收益率由3.92%下行至3.87%。

  信用债表现活跃,收益率不断创新低。一级市场招标发行的14晋城城投债,评级AA,招标倍数高达4.5,招标利率达到4.99%,已经低于5%的关口。二级市场上,新发的14山钢CP005,评级AAA,成交在4.38%,溢价12BP。评级AA的新发14扬州经开CP001,同样成交在4.38%,溢价12BP。城投债在一级发行有限的情况下,二级市场买盘踊跃,剩余期限在3年以内的个券,大部分收益率在5%以内。

  短期来看,债市无利空,大概率仍是牛市氛围,但需注意,收益率过快下行,可能透支了明年的预期。

 

  货币基金高收益神话难续

  今年以来,货币基金的规模迅速提升。根据WIND资讯,截至11月10日,货币基金资产净值规模已经达到1.89万亿元,是去年同期的近4倍。货币基金今年获得热捧的原因主要在于去年年末货币基金创造的高收益神话,同时借助余额宝的东风乘势而上。然而,正当群情激涌大举申购时,基金人士却明确表示,投资者应降低期待,今年年底很难再出现如去年一样的高收益了。

  规模或出现调整

  近期“股债双牛”的市场格局给了很多投资者信心,资金大幅流向股市,投资者亦重拾买基热情。基金三季报显示,公募基金规模达到历史新高,而就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又有16只新基金成立,发行数量高于过去4年同期平均水平。10月新成立基金总规模492.4亿元,单只基金的平均发行规模较上月大幅提升,创下近两年新高,显示基金投资者情绪显著回暖。其中,货币基金新成立规模最大,共计募集295.5亿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货币基金风向标的余额宝三季度规模首次出现下降,原因就是收益率长时间低迷。券商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余额宝规模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412.75亿元,二季度末进一步增至5741.6亿元。而到三季度末,在股市赚钱效应显现及货币基金收益率回落的背景下,余额宝规模首次出现下降,为5348.93亿元,环比下降约6.84%。

 

  上海证券报

  中国结算详解沪港通交易结算安排

  沪港通17日将开闸。就此,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结算”)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对结算安排差异、买卖港股的换汇安排、投资者参与香港市场公司行为、港股通交易交收日历有别A股需注意之处等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

  买卖港股实施T+2资金交收

  中国结算负责人介绍,沪股通业务和港股通业务在结算安排上存在较大差异。港股通业务执行交收期为T+2的证券资金交收。因此,T日(指港股通交易日)买入港股的投资者,T+2日日终才可享有相关证券的权益;T日卖出港股的投资者,T日和T+1日日终仍可享有相关证券的权益。

  就沪股通业务而言,中国结算与香港结算间的沪股通结算遵循现行上海A股的结算规则和流程。香港结算与其结算参与者之间办理沪股通的证券和资金结算,遵循香港结算的相关规定。

  另外,沪股通业务的交易和交收币种均为人民币,港股通业务交易币种为港币,交收币种为人民币。投资者通过港股通买卖港股,均以港币报价,由中国结算根据清算净额(单边,净应付或净应收)将港币按一定汇率换算为人民币并进行换汇。

  因此,内地投资者投买卖港股实际支付或收取人民币。

 

  沪港通倒逼A股市场走向成熟

  昨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沪港通试点将于11月17日启动。同日,上交所在回答包括上证报记者在内的提问时表示,沪港通的推出无疑将加快内地市场在“T+0”股票交易制度方面的探索。沪港通开通后,上交所会配合监管部门积极推进对现有T+1交易制度的研究评估,在防控风险的基础上开展试点。“沪港通开通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说。

  同日,上交所发布关于启动沪港通试点有关事项、关于加强沪港通业务中上交所上市公司信披工作及相关事项等系列通知,首批参与港股通业务证券公司名单、港股通股票名单、2014年港股通交易日安排等也一并出炉。根据统一部署安排,11月15日将进行港股通交易系统通关测试。

  对沪市三大深远影响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4月10日,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发布(财苑)联合公告,原则批准沪港通试点。此后,在中国证监会统一领导和部署下,上交所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成立了沪港通业务领导小组和各业务专项小组,制定了“沪港通筹备上线推进计划”,从业务方案、规则与协议、行业准备、技术开发与测试等各个方面,推进沪港通筹备工作。

  在此期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沪港通机制试点若干规定》,香港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及期货条例》、《监管交易自动化服务的指引》,上交所陆续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财苑)沪港通试点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港股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指引》等相关业务规则及操作指引。9月4日,上交所、联交所、中登公司和香港中央结算公司在沪签署了沪港通《四方协议》,另外,沪港两所两司组织了多次市场测试演练。

 

  三条新指数衡量沪港通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将于17日正式发布上证沪股通指数和上证沪港通AH溢价指数,以反映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对市场影响的变化情况。

  上证沪股通指数由上证180指数样本、上证380指数样本及A+H股上市公司的沪市A股组成,目前样本股共计568只,以反映沪港通范围内上海市场股票的整体表现;上证沪港通AH溢价指数由沪港通范围内同时在沪港两地上市A股及H股的上市公司的A股股票以及H股股票组成,目前样本公司共计67家,以反映沪港两地同时有A股及H股上市公司群体的两地股票交易折溢价水平。

  这两条指数的发布将从不同角度刻画沪港通机制实施对市场的影响,为投资者提供分析市场的基础工具。此外,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与恒生指数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将于17日正式发布中证恒生沪港通AH股精明指数,以捕捉沪港两地互联互通带来的策略投资机会。该指数基日为2014年4月9日,基点5000点,以人民币计价的价格指数将实时对外发布。

  根据已公布的编制方案,该指数以符合沪港通资格、且同时有A股及H股上市的公司为样本空间,选取其中市值最大50家公司作为样本公司,同时基于A股以及H股比价,选择同一公司下比价较低的A股或H股价格作为指数计算基础。该指数以流通市值加权,并设定10%个股权重上限。

 

  工信部已制订与周边国家信息互联互通规划 “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提速

  上海证券报独家获悉,为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工业和信息化部参与制订的《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简称《规划》),对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作了规则,全力打造“数字丝绸之路”。目前,《规划》已经制订完成,有望尽快发布。

  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已成共识

  据了解,经过深入的调研,并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工信部参与制定了《规划》中的“数字丝绸之路”内容,实现“一带一路”国家在数据信息服务、互联网业务和国际通信业务领域的互联互通。

  在工信部规划司司长肖华看来,“数字丝绸之路”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抓手,“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将有助于促进沿线各国在交通、商贸、金融、文化科技和医疗卫生等领域合作的便利化,成为合作共赢的桥梁。

  以距离中亚国家较近的我国新疆为例,在跨国直达光缆没有接通之前,在新疆给周边国家打电话,电话信号几乎要绕地球一圈才能实现,从新疆打到接壤的哈萨克斯坦的国际电话,话费反而比打到更远的日本、英国等国家还要贵。

  有时,新疆市民在打中亚国际长途的通话过程中,一直会出现短暂的语音延时问题,这直接降低了两国公司之间的沟通效率。

  现在,中国与中亚光缆的正式对接,通信信号要绕地球一圈的历史终于改写。

 

  稳增长年末冲刺

  临近年末,稳增长压力有增无减。

  昨日出炉的PPI连续32个月负增长,CPI持续2%以下低位运行,且市场预期本周四即将出炉的10月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速也难有改善,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

  在此背景下,国家发改委一个月内密集批复了16条新建扩建铁路、5个机场,总投资金额近7000亿元。此外,早前发改委批复的3项特高压工程也于11月4日正式开工,其投资总额达683亿元。

  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的经济学家表示,选在这个时点集中上马大量基建项目,意在稳住今年年末及明年初的投资,抵消房地产投资下滑对经济的拖累。

  投资拖了经济后腿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数据显示,10月份CPI同比上涨1.6%,且市场预期,年内都难返2%以上。PPI同比下跌2.2%,降幅较上月进一步扩大,迄今该指数已经连续32个月负增长。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CPI低位运行,PPI持续负增长,通胀威胁已经转为通缩威胁。



(本文由证券时报网授权财新网刊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转载)
版面编辑:郭艳涛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