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快讯

獐子岛今复牌 董事长承担亿元损失有增持计划

2014年12月08日 08:32 来源于 财新网
  证券时报网消息 

 

  公司称,死亡后的贝壳较轻,会随着海流被冲走,死亡的扇贝壳大多数不会留存在海底

  经过一个多月的自查、核查,獐子岛的“黑天鹅事件”终于有了进展。12月5日,来自证监会的信息显示,经过核查,未发现獐子岛在2011年底播虾夷扇贝苗种采购、底播过程中存在虚假行为,不过,公司仍存在不规范之处。

  证监会发布相关事项之后,獐子岛随即召开说明会,并就相关事项再次发布公告 ,对投资者关注的诸多问题,例如死亡扇贝为何不能打捞、有无虚假存货等问题进行了回应,同时宣布,12月8日公司股票复牌交易。

  存在不规范问题

  《证券日报》此前对獐子岛事件进行过相关报道,事件的具体过程为:今年10月14日,獐子岛称正在核查与底播增值海域相关的重大事项 ,宣布停牌。10月31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受北黄海冷水团异常变化的影响,部分海域底播虾夷扇贝发生重大损失,决定对大额存货进行核销处理及计提大额存货跌价准备,合计影响净利润7.63亿元。

  消息发布后市场哗然,综合媒体报道可知,市场的质疑声主要集中在公司涉嫌三年前虾夷扇贝底播苗种造假、大股东违规占用资金等问题。

  此后,监管部门要求獐子岛停牌自查,同时,证监会组织由大连证监局牵头,广东、山东、湖南、云南证监局和深圳交易所派员参加,成立20余人的专项核查组,于11月10日至11月27日对獐子岛进行了现场核查。

  经证监会核查,未发现獐子岛2011年底播虾夷扇贝苗种采购、底播过程中存在虚假行为;未发现大股东长海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存在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行为;不过,獐子岛存在决策程序、信息披露以及财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

  獐子岛也在12月4日晚间发布了一系列的公告,其中包括大连证监局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这份公告提及,2013年海域实际使用面积达到338万亩,是2006年上市时的5倍。海域面积扩大与公司虾夷扇贝苗种底播、海域使用金缴纳等后续支出紧密相关,在此过程中,公司未经充分研究即大幅扩增海域面积,决策过程中存在风险隐患。此外,2010年起,公司底播虾夷扇贝进入45米以上海域,而在深海底播过程中,公司仅由内部职能部门进行了初步调查,借鉴以往的开发经验即作出深海底播决定,未经充分论证和可行性研究,也未进行深海底播实验即大规模投入,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否认播苗时掺石头

  翻阅此前报道可知,獐子岛“黑天鹅事件”发生之后,对于公司宣布的受灾事项,各界多有怀疑,有投资者问及是否可以打捞死亡扇贝以证实受灾事项。

  獐子岛在12月5日晚间发布的公告中称,本次受灾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已在海底生长近2年或以上。从公司底播多轮的海域情况看,过程中死亡的扇贝壳大多数不会留存在海底。原因为死亡后的贝壳较轻,会随着海流被冲走。同时,公司的存量抽测过程是为了评估存货价值,不记录死亡的贝壳情况。因此,本次灾害发生后,公司未公布死亡贝壳的情况。

  而多家媒体在獐子岛现场调研时提及,有当地居民称,公司播苗时曾存在掺沙子、石头等情形。对于这一质疑,獐子岛公告称,每年一度的播苗是一个开放式的大生产,历时70天左右,仅公司直接参与人员近千人,涉及四大苗种供应商组合基地、超过200家以上苗种供应商。每年10月至12月进行苗种收购及底播,由7人组成苗种收购小组(来自多个部门),负责苗种过秤计量、苗种抽标核算,苗种供应商必须把当天销售的苗种数量、重量、标数、所用箱子数与公司工作人员核实准确,并由公司收苗人员签字确认。过秤必须保证主秤员、复秤员和供货业户三人同时在场过秤,现场计算完成各项数据 ,填写《苗种收购过秤单》各方签字后分别由财务管理部、苗种采购部门、供货业户三方负责保存,支付供应商货款采用银行转账或网银支付方式,不存在现金支付方式。

  苗种收购环节结束后,收购组长通知由分公司经理指定的播苗船长苗种数量、箱数,由播苗船长组织人员进行底播生产。底播过程一般设4个播苗小组,播苗人员20人至24人,根据播苗船长指令进行底播,播苗箱子均为定制的播苗箱子,为保证苗种质量,箱子设计扣眼较大,流水通透性好,沙子及小颗粒无法留存。

  公司底播生产过程管理严格,播苗过程是公开透明、严格受控的,过程记录较为齐备,不存在大量掺杂沙子和瓦块、虚报数量的情形。而对于资金是否存在被大股东占用的情形,公司给予了否定的答案。

  董事长承担亿元损失

  獐子岛“黑天鹅事件”发生之后,公司在停牌自查的过程中,宣布了撤回定增的事项,这也引发了市场对于公司是否会有财务压力的质疑,对此,獐子岛在公告中提及,公司“现与各家银行合作平稳,2015年度公司将继续加强与银行的合作,保障运营发展的资金需求。”而且,公司认为,上市公司具有资本运作的制度优势,公司高度重视资产负债率偏高问题,将积极研究、合理利用资本市场功能,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从目前情况判断,公司能够保持财务安全。

  此外,在12月4日晚间,獐子岛还发布了一系列公告,称经董事会审议,董事长兼总裁吴厚刚自愿承担1亿元损失,2000 万元在本次董事会决议公告后1 个月内到位,剩余8000万元在本次董事会决议公告后1 年内到位。资金来源为以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方式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票净回收资金1 亿元。吴厚刚承诺自上述股票减持完毕之日起剩余股票锁定3年。

  不过,公司同时发布的另一则公告提及,吴厚刚未来仍有增持计划。公称,总裁办11名成员计划于公司股票复牌后一个月内,出资不少于2000万元增持公司股票,两年内不减持,吴厚刚“自愿承担1亿元灾害损失与公司共度难关”所减持的公司股票除外。

  除总裁办之外,公司的同一天发布的员工持股计划显示,不超过195人的员工参加此次计划,资金来源为自筹和向董事长借款,此次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总额不超过1.2亿元,涉及股票约为776.2万股。(证券日报)

 

  獐子岛说明会表信心 力避投资者损失

  獐子岛 (002069)今天下午在大连总部召开海洋牧场灾情专项说明会,复牌后二级市场上可能会出现的股价动荡以及公司接下来的发展前景成为活动中投资者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管理层表态将严格整改

  证监会发言人今天下午表态称,经核查未发现獐子岛2011年底播虾夷扇贝过程中存在虚假行为,也不存在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认定獐子岛存在决策程序、信息披露以及财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资本市场上沸沸扬扬的獐子岛“黑天鹅”事件正式被监管层定性。

  獐子岛稍后举行的长达两个小时的专项说明会采用现场交流和线上互动相结合的方式,管理层跟投资者和媒体就本次部分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核销及计提跌价准备事项、公司经营发展情况等内容做了进一步沟通。

  包括獐子岛董事长、总裁吴厚刚和公司技术总监、董秘在内的多名高管均表示,冷水团带来的灾害给公司敲响了警钟,公司将尽力把风险管控和管理提升措施做扎实做到位,及时向市场反馈,他们均表达了对建设、发展海洋牧场的信心。

  “在管理上,我们正在制定更严格的政策、开放抽测过程、加强信息披露,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向市场和投资者传达我们公司的整改决心和发展信心。”吴厚刚代表管理层表达了公司加强整改的决心。

  最大限度减少投资者损失

  12月4日晚间,獐子岛公告了包括高管集体降薪、增持以及员工持股计划在内的一揽子方案,吴厚刚自愿承担1亿元灾害损失与公司共渡难关,这些力图稳定公司股价的举措也成为今天现场交流和网上交流过程中投资者关注的一大热点。吴厚刚坦言,这一揽子方案为的就是最大限度减少投资者的损失。

  据记者现场统计,獐子岛股东和部分媒体代表共面对面地向獐子岛管理团队提出了十余个问题,其中近八成问题跟公司如何稳定股价、促进发展相关。在全景网互动平台上,獐子岛高管收到的问题大也多跟股价和发展相关。

  獐子岛董秘孙福君介绍称,公司股票复牌后1个月内,总裁办公会11名成员出资不少于2000万元增持公司股票,且2年内不减持,6个月后,董事长、总裁吴厚刚将开始通过大宗交易和协议转让减持股票回笼1亿元资金,所得资金计入“资本公积”,与公司共渡难关。孙福君表示,公司会尽量避免对二级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某券商参与此次交流会的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对记着表示,公司采取的系列措施值得肯定,但复牌后公司股价走势如何最终还要看市场的选择。

  发展前景要看行动

  “作为股东我对公司遭受的灾害表示同情,但我更想看到公司管理团队给出明确的时间表,何时恢复到承诺的2.26亿利润?是否应该有个明确的时间表?”一位来自大连当地的投资者抛出了一连串问题,他希望獐子岛管理层采取切实措施,稳定资本市场,保证他们的利益。

  “这位投资者对我们的批评和建议都很中肯,我们接下来会深入研究落实,尽快向投资者提出更确定的保证,也利用好公司的现有资源促进发展。”公司董秘孙福君正面回应了投资者的诉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景网互动平台上,越来越多的獐子岛股东开始给吴厚刚提建议,希望公司在风险管控、O2O、企业形象维护等方面做出改变,吴厚刚对其中的不少建议表示赞许,也希望投资者“看行动”。(全景网)

 

  獐子岛“偏袒”扇贝 海参鲍鱼不答应

  如果海参和鲍鱼会说话,它们一定不会允许獐子岛 (002069.SZ)管理层将这么离谱的数据 “安”在它们头上。

  12月5日,獐子岛在投资者等待一个多月后,终于出炉了存货子科目——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明细数据,作为其核销损失的依据。而大连证监局出具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认定獐子岛海域收购决策存在瑕疵、深海底播缺乏充分论证、公司深海底播信息披露及风险揭示等存在风险隐患。

  此前许多年,投资者们从来没有见识到獐子岛存货子科目具体构成的真面目,以至于獐子岛将2014年三季度虾夷扇贝科核销和计减达10亿元之时,投资者们甚至都不知道公司账上到底有多少虾夷扇贝,核销和计减的这10亿元到底占比几何。但公司新鲜出炉的消耗性生物资产明细构成仍疑窦丛生。

  《第一财经日报》11月15日发表报道《獐子岛:顾尾不顾头的存货迷雾》,质疑獐子岛存货和营业成本勾稽关系出现严重漏洞。专业人士结合公司最新公布的存货明细构成以及历年来扇贝结转营业成本的数据,认为其存货中的扇贝项目勾稽关系涉险过关,但摁下葫芦起了瓢——其他生物资产的勾稽关系则被挤压得变了形。

  梳理历史公开披露和最新出炉的数据,专业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了一下獐子岛的海底生物的这种“疯狂”。

  海参鲍鱼速长

  根据最新出炉的数据,2011年至2013年三个会计年度,期末虾夷扇贝的账面存货价值分别为15.54亿、17.19亿和17.88亿元(2013年数据含浮筏养殖1087万元),占主要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比例分别为86%、84%和83%。这三年虾夷扇贝(含符筏养殖和底播养殖)结转的营业成本分别为4.52亿、5.9亿和5.78亿元。

  以此计算得出2011年至2013年虾夷扇贝的存货年周转次数分别为0.32次、0.34次和0.33次,基本每三年周转一次,这一结果基本符合公司公告一直声称的虾夷扇贝三年轮收轮播的周期。

  再看收入,2011年至2013年三个会计年度,年报公布的虾夷扇贝实现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1.82亿、10.57亿和9.59亿元,占公司全部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0%、40%和36%。

  也就是说,占85%左右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虾夷扇贝,只创造了40%的销售收入。这意味着,另外15%的消耗性生物资产,比扇贝还神奇,它们创造了约60%的销售收入。

  其他生物以海参、鲍鱼、海螺等为主,它们真有这么厉害吗?

  专业人士指出,以全部存货扣减扇贝账面价值、全部营业成本扣除扇贝结转的成本后,计算出来的存货周转率分别高达1.85次、1.88次和1.61次,而獐子岛的同行东方海洋和好当家的存货周转率在0.6~1次的区间内。

  具体以海参和鲍鱼为例,根据历年年报财报附注,除扇贝之外的第二、第三大品种海参和鲍鱼,二者合计2011年~2013年的销售收入分别为5.56亿、6.55亿和4.51亿元,占公司全部销售收入比重分别为19%、25%和17%,属于除扇贝之外的两类主要海产品。

  2013年全年,海参结转的营业成本为1.05亿元;此次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至2013年末海参的存货账面价值为1.35亿元,存货周转次数为0.78次。

  2013年全年,鲍鱼结转的营业成本为2.43亿元;此次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至2013年末鲍鱼的存货账面价值为1.33亿元,存货周转次数高达1.83次。

  但獐子岛招股说明书显示,海参成长需要3年左右时间,鲍鱼成长需要4年左右时间,而且上市以后,獐子岛无论海参,还是鲍鱼,均以底播养殖为主,圈养占比极少,3年和4年的成长期,在底播养殖中,已属于成长较快的。

  上述专业人士称,3年和4年的成长期,意味着海参和鲍鱼的存货周转次数应该在0.33倍和0.2倍左右,实际存货周转次数与之相差不会太大。

  但按照獐子岛新公布出来的存货明细构成计算出来的海参0.77次以及鲍鱼1.82次的周转次数测算,獐子岛的海参和鲍鱼生长速度令人吃惊,其中海参1.3年就长成了,而鲍鱼的成长周期竟然仅6个半月。

  虽然目前只公布了海参和鲍鱼等其他生物资产2013年年末的存货数据,近几年年末的上述存货数据没有公布,但扇贝从2006年至今的存货数据都已公布,且已知扇贝占所有消耗性生物资产存货的比重均在85%左右,扇贝占销售和营业成本的比重也已知,销售额占比在37%~40%,营业成本占比在27%~30%,专业人士由此可以推断,海参和鲍鱼等其他生物资产除2013年之外的存货周转次数,与2013年差别不会太大。

  该专业人士认为,獐子岛为了圆扇贝存货的核损数据,却忽略了海参和鲍鱼的“感受”,让它们按正常生长速度的2倍~9倍供应消费者,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存货明细的“自由裁量权”?

  分析人士认为,其实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由于从来没有公布过每项生物资产的具体存货金额,面对这一次“自然灾害”,公司可以选择将损失安排在哪种生物上,这次是扇贝,下一次也可能是鲍鱼或海参,因为公司掌握着这些生物质存货的“自由裁量权”。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对存货明细构成的有关核查意见中声称,以上公布的扇贝、海参、鲍鱼等明细构成数据,与其2013年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的存货数据一致,如果此话当真,则说明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至少在2013年年报审计当中,没有执行审计工作中重要的实质性分析程序,至少未尽勤勉之职。

  而证监部门也在《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中指出,獐子岛的深海底播决策充满不可控风险。

  大连证监局核查认为,獐子岛在未经充分研究的情况下,将海域面积扩大到338万亩,较2006年上市时扩大5倍;2010年起,公司底播虾夷扇贝进入45米以上深海区域,至2012年底播海域达120万亩,在深海底播过程中,未经充分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也未进行深海底播试验即大规模投入,而且獐子岛由浅海底播到进入45米以上深海底播的经营环境的变化仅在定期报告中进行简单披露。(第一财经日报)



(本文由证券时报网授权财新网刊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转载)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