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快讯

15日三大证券报头条要闻汇总

2014年12月15日 08:06 来源于 财新网
  证券时报网消息 

 

  证券时报

  深沪两市非许可类重组实行事后审核

  注册制渐行渐近,监管层简政放权、强化信息披露监管步伐也在加快。

  上交所昨日发布《关于落实非许可类并购重组事项信息披露相关工作的通知》。一是明确对已取消行政许可的并购重组事项实行事后审核。考虑到要约收购涉及业务操作事项,对要约收购报告书全文仍作事前形式审核。二是落实半年期过渡安排。过渡期内,上市公司披露非许可类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或者直接披露非许可类重组报告书草案后,应当同时申请股票停牌。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工作日,上交所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信息披露审核。三是强调事后审核发现问题公司需补充披露。《通知》明确,对于信息披露文件不符合规定的,上交所将要求公司予以说明,披露更正或补充公告,以及修订后的相关报告书全文或摘要。

  分析人士指出,事后审核可以缩短停牌时间,有利于上市公司等市场主体相关工作的推进,提高市场效率。关于补充披露的规定,则会极大满足投资者的知情权,保护投资者利益。

  相关统计显示,自修订后的《重组办法》正式实施以来,不构成借壳上市的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行为在数量上较以往有明显增长趋势。截至12月12日,沪市已有6家公司披露非许可类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或重组报告书草案,其中*ST三毛、西部资源、*ST天威等3家公司已根据上交所事后审核意见补充披露修订说明公告后复牌。而上述3家公司披露预案后平均停牌时间仅3.67个工作日,其中包含交易所审核及公司准备补充说明信息披露文件时间,远低于最长10个工作日的规定。

 

  国企改革总体意见预计明年一季度出台

  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昨日称,深化国企改革总体意见预计明年一季度能够出台。据介绍,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国企改革“不定指标、不搞运动”。

  季晓南是在第二届中国产业改革发展年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他还指出,混合所有制和股份制、产权多元化、公司制是有区别的。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界定,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因此,季晓南认为,公有资本和非公资本的融合才叫混合所有制经济,其他的统统不叫。所谓“混合”,是两种不同属性资本的融合,从广义上讲,现在讲的两种属性的资本是不同所有制的资本,即公有资本和非公资本,公有资本包括国有的和集体的,非公资本包括民营资本、外国资本、社会资本、个人资本。所以,国有对国有、集体对集体、民营对民营的混合,这些都不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季晓南表示,混合所有制经济还应该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来理解。宏观层面的含义是指一国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中,不同所有制如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外国资本所占的比重。因此,宏观层面讲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同时,继续从战略上调整所有制结构,积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而微观层面讲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是指发展多元产权结构的企业来深化国企改革,包括调整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

 

  要尽快推出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体改研究会会长彭森昨日表示,明年改革工作的重点应该从开场戏逐步转移到正戏,即从政府自身的改革逐步转移到完善市场体制、市场秩序和市场竞争机制,建立竞争有序、统一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彭森是在第二届中国产业改革发展年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他强调,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专门有一章叫“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这是改革的核心和重点,不仅是突破口,还可以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统揽全局的作用,可以带动包括垄断行业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金融领域改革等领域,“但这方面往往被忽视”。

  彭森指出,明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和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明年的改革可以注重以下五方面问题。

  首先是要尽快推出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当前,各级政府正在陆续清理政府权力清单,但对于企业和政府来说,更重要的是要有负面清单,因为法无禁止皆可做,定了负面清单以后,其他就都可以开放了。

  其次是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性垄断。资源性垄断领域要按照三中全会确定的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加强监管的原则加快改革,特别是加快开放石油、电力、天然气、电信等垄断行业中的竞争性环节业务。

  其三是抓紧推进电力、油气、医药等领域的价格改革,涉及竞争环节、竞争领域的价格,政府管得越少越好,能放开的尽量放开。特别要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形成由市场决定能源的价格机制。

 

  樊纲:中国经济下滑 是周期性问题

  在日前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上,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樊纲认为,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比前几年有所下滑,但在他看来这个下滑很大程度上是周期性问题,而不是潜在增长率有多少下滑。

  “所以在我看来现在是回归正常状态,但现在的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已经连续34个月负增长,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还是正的。所以现在周期性的经济状况确实低于我们的潜在能力。” 樊纲说。他表示,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中国要清理过去两轮经济过热产生的后遗症;第二是政府的很多紧缩政策还没放开。再经过一两年的时间,把过热的因素基本处理完,政策只要回归中性,7.5%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不成问题的。

  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经济学教授刘遵义表示,中国未来15年平均增长都应有7%。若美国每年增长3.5%,中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于2030年就可超越美国。而人均生产值亦有机会在2060年超越美国。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锋也表示,中国今后对美国的追赶,实际上是有望持续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储蓄率非常高,中国的资本回报率相当高。如果中国能够贯彻三中全会的改革决定,使得制度能够支持高储蓄,变成一个高效的资本,仍然可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期待来自互联网金融更大更持久的风

  上周五,由证券时报主办的2014中国互联网金融跨界变革峰会在深圳举行,峰会吸引了百余名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企业代表参与。来自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菁英们竞相阐述他们对创新的理解,来自传统金融业的银行、券商、保险公司等也在会上展示了传统业务与互联网金融的碰撞与融合。

  证券时报在峰会上同时发布了《2014年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4年最受欢迎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等六个大奖也在峰会上揭晓。

  大力支持互联网金融

  深圳金融办副主任肖志家在致辞中提到,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生活,改变着作为现代服务业核心的金融业。近年来,中国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深圳作为先锋城市更具备了良好基础。

  以华为、中兴、腾讯为代表,深圳是信息产业、互联网产业非常发达的城市,同时又是一个以招商银行、中国平安等为代表的金融中心城市。由此,深圳也是最便于两大先锋产业融合、结合、互动的城市。

  据初步统计,以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已经先知先觉布局互联网,并先行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和服务,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龙头企业,在发展主营业务的同时,也为金融业提供了非常好的通道,他们在与银证开展合作外,自身也在深度布局金融。

  更让人欣喜的是一大批民营、草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异军突起。初步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网络贷款公司有1400多家,而截至目前已增至1700多家。在深圳,上规模的网贷公司已达400多家。

 

  保监会制定保险业 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日前,中国保监会办公厅下发关于征求对《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设定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目标,到2020年,保险政务诚信、保险商务诚信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市场和社会满意度大幅提高。

  “保险业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称,意见稿是根据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制定的,规划期为2015~2020年。

  意见稿要求,不仅要深入推进保险商务信用建设,推进产品开发、保险销售、保险服务及资金运用信用建设,而且要深入推进保险商务信用建设、加快推进保险政务信用建设、加强保险业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同时要求保险业完善保险业信用体系制度机制、加快推进保险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并建立实施支撑体系。

  完善保险业信用体系制度机制,将建立保险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在市场监管和市场准入、资质认定、行政审批、政策扶持等方面实施信用分类监管,根据失信类别和程度使失信者受到惩戒。制定保险业信用基准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完善失信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使失信者在保险市场交易中受到制约。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不断成熟,未来保险竞争将从价格竞争转到服务竞争,只有诚信经营的企业才会有好的发展。建立健全完善的保险信用体系,可减少甚至避免保险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保证保险业充足的偿付能力,从而实现保险业稳定健康发展。

 

  两融现场检查今启动 融资保证金比例上摸0.9

  今日起,证监会将正式开启对部分证券公司两融、股票质押回购等业务的现场检查。

  截至上周,沪市融资买入余额已连续攀升超30天,调高两融业务费率、整体或部分提升保证金比例,成为各券商控制交易风险的主要举措。据称,券商融资保证金最高比例为1∶0.9。

  两融现场检查今日开始

  根据证监会的部署,自12月15日起,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开始针对部分证券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检查业务范围除了包括备受市场关注的融资融券外,还包括股票质押回购、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具有融资功能的柜台市场收益互换等融资业务的开展情况和股票期权业务准备情况。

  一家大型证券公司信用交易部负责人表示,从此通知内容看,此次检查的内容主要为信用交易业务,在指数波动较大情况下,管理部门担忧的还是证券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尤其是融资融券的“放大镜”效应。

  根据中信证券接到的检查通知,证券公司在此次现场检查中,需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协助、配合检查,准备好有关材料,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并制定协调、联络人员;二是协调人员安排,确保在检查期间有关人员在岗;三是及时、如实、完整提供有关文件、资料和情况,不得拒绝、阻碍和隐瞒;四是对检查组及人员进行监督,避免影响检查工作的廉洁、公正。

  针对备受关注的此次检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上周五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该项检查系按照今年券商现场检查工作的统一安排,启动的第四季度现场检查工作。这位发言人表示,今年以来,券商两融、股票质押回购交易、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等融资类业务快速发展,规模较大。

 

  央行逆势调高人民币中间价背后的猜想

  上周金融圈里流行一个“天台跳楼”的段子,反映行情急转直下,市场交易员们措手不及,只能含泪涌上天台准备纵身一跃。可戏剧性的是,原本以为当天奔向天台的只是债市交易员,到场后却发现外汇交易员也在,后来股票交易员也纷纷加入,整个天台的“载客量”接近饱和,而有的交易员还在赶往天台的路上,半途就遇到了大塞车……

  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为何上周的金融市场如此热闹,就外汇市场来说,继上周一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大跌225点后,周二继续大幅下挫,甚至早盘跌穿6.20元整数关口,最大跌幅一度达到337点。一周贬值幅度达0.6%。与此相反的是,央行始终调高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其中,上周二较前一日调升51个基点,达到今年3月7日以来新高,随后两日又再次上调。

  因此,此次人民币贬值与今年2月那轮贬值最大的不同在于,上次央行对人民币中间价的调整是“顺水推舟”,即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跌,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也相应下调;而这次的操作却是“逆势而为”。

  央行为何选择逆向操作?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不断上调又传递着什么信号?市场普遍认为,在上周人民币大幅贬值之时,央行不断上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旨在稳定人民币汇率波动,不希望人民币汇率下跌幅度过大。在3月15日宣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单日波幅由1%扩至2%以来,央行今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动建立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汇价市场形成机制,退出外汇市场常态性干预,这也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过程中的重要步骤。

  但是,促进汇价市场根据供需要求市场化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央行对外汇市场的放任自流,这是另一种矫枉过正的极端。央行副行长胡晓炼不久前公开表示过,央行已经基本退出外汇市场的日常干预,不过,这并不代表央行完全放弃对市场的控制,毕竟稳定本币币值稳定一直是各国央行的基本职能之一。

 

  “适度松紧”预示明年货币政策相对宽松

  上周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沿用了去年定调的“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却也首次明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为此,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财苑)、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和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财苑),试图透过业内专家的观点和解读,勾勒出明年货币政策的动向和货币政策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影响。

  松紧适度相对放松

  证券时报记者:如何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中对货币政策的新提法“松紧适度”?

  鲁政委:稳健就是要松紧适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对货币政策的描述新增了“松紧适度”字眼,意味着在松紧适度的把握上还有提高的空间。

  连平:从字面上看,就是松要适度,紧也要适度。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可能有松的要求,但也要适度。货币政策大幅度放松和目前的总体需求肯定不一致,因为经济虽然有下行的压力,但是整个实体经济和金融业杠杆率比较高,经营的存量还是比较大,再大幅度地放水,就会不符合整个经济体稳健的要求。当然,经济有下行压力,需要灵活、适度地做一些调整,但不太适合大幅度放松。

  曹远征:增加“松紧适度”的表述,还意味着明年货币政策需要根据经济变化的情况进行更多预调和微调,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全面宽松,货币政策可以稳增长,但并不能更好地提升经济增长。越是靠放水来刺激经济增长越是不可取。从这个意义上讲,货币政策应该是稳健的。

 

  全年新增信贷 10万亿并非不可能

  上周三,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定格在年内最低的1.4%。周四时,这样一条传闻便不胫而走:央行将调整合意贷款规模,以期将全年新增信贷扩张至10万亿元。虽然,市场一度对此消息的真伪拿捏不准,但上周五公布的11月份货币信贷数据,无疑直接印证了周四的传闻。

  货币信贷数据尚未公布之时,上周四市场对11月份新增信贷的估计在6000亿元上下,这不仅考虑了宏观的货币增速,还考虑了银行当下面临的资本约束和市场有效需求等微观因素。一些市场人士甚至表示,在今年前10个月,人民币新增信贷已达到8.23万亿元的情况下,最后两个月月均1万亿元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仅仅一天之后,这种“保守”的预期就被数据给刷了下来。上周五,央行给出的数据是: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8527亿元,同比多增2281亿元。其中,不仅居民中长期贷款随着楼市冰封的逐渐解冻而回归到2000亿元的年内均值附近,对公的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都有显著的增加。以此计,今年前11个月的新增信贷累计已达到9.08万亿以上,最后一个月只要新增信贷维持在9000亿元以上,全年新增信贷达到或者超过10万亿已不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于政策变化的动力源泉,市场消息的指向是“合意贷款”这四个字。而笔者注意到,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中将“合意贷款”实际定义成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央行的解释是:在合意贷款的管理框架下,金融机构可以根据“既定公式和相关参数”自行测算合意贷款增速。合意贷款的规模也可以是动态调整的,调整的动因一方面取决于机构的资本充足水平,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央行适时调整的“宏观审慎参数”。

  有意思的是,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也很坦率地指出,2014年以来,在保持宏观稳定、货币信贷增长不过快的前提下,央行已经根据经济形势变化,数次调整了宏观审慎管理指标,适度拓宽合意贷款空间,增量大于定向降准释放的资金量。

 

  中国证券报

  广东自贸区获批 金融创新受期待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加快制定完善负面清单,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会议决定,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以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有关专家表示,作为港澳的腹地,广东自贸区应当突出临近港澳的特色。

  据了解,早在2013年12月份,广东自贸区方案就已上报国务院。截至目前,广东自贸区的总体方案已经多次修改,在6月份的一次修改中,广东申报的自贸区名字从“粤港澳自由贸易园区”上升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园区”,意在使港澳高端服务业的发展获得新空间和新平台,从而带动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

  根据广东此前上报的方案,广东自贸区总面积达931.385平方公里,到2020年可开发面积为295.385平方公里,远大于目前上海自贸区所规划的28平方公里。更加广阔的可开发面积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也为仓储、加工、土地金融等自贸区未来发展的方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支持。

  南方民间智库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彭澎表示,上海自贸区的阶段性成果中有四大创新制度值得广东自贸区复制推广,一是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二是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三是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四是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总的创新方向是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广发证券指出,从各项政策来说,广东自贸区的设计最突出的是其在金融创新领域的开放,在个人合格境内投资者、人民币跨境业务、土地金融等各方面都有所放开。

 

  深交所:不需行政许可的重组将实行直通披露

  深圳证券交易所日前发布《关于做好不需要行政许可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预案等直通披露工作的通知》。今后,不需要行政许可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预案等上市公司信息将实行直通披露,深交所对重组预案披露实施事后监管。

  《通知》明确,深交所将在官方网站的“监管公开”栏目公开重组信息披露事后监管的问询函件,从监管结果公开迈向监管过程公开,进一步提高监管与服务工作的质量、效率和透明度。深交所有关负责人介绍,如上市公司未按规定编制重组方案或违反《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深交所可发函要求公司说明;公司需完整披露深交所有关问询函件,使各市场主体更加清晰了解有关信息披露监管的过程。

  今年以来,深交所一直在加快落实监管转型,将信息披露监管的重心从事前转向事中、事后。今年年初,深交所将试运行两年多的信息披露直通车全面推开,直通公司数量占深市上市公司数量的比例达到98.76%,直通披露公告类别扩大至除存在操作风险的全部公告类别。深交所在将监管重心从事前向事中、事后转移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监管工作透明度,先后在官方网站上公开了非公开发行股份上市等7大类业务的具体办理进度,并且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发布上市公司监管动态。

  深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深交所将继续贯彻“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理念,从投资者信息需求角度出发,进一步推动市场主体归位尽责,引导信息披露责任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善公司治理、规范信息披露,从而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加大力度提高监管服务透明度,依法监管、阳光监管。

 

  上交所高效落实非许可类并购重组事后审核

  注册制渐行渐近,监管层简政放权,强化信息披露监管的步伐也在加快。为进一步贯彻“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监管理念,落实中国证监会相关要求,上海证券交易所(财苑)近日发布了《关于落实非许可类并购重组事项信息披露相关工作的通知》,以加强非许可类并购重组的事中事后监管,强化信息披露,提高并购重组市场透明度,遏制通过非许可类并购重组规避监管的违法违规行为,避免“一放就乱”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细化信批要求

  今年以来,中国证监会持续推进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日前发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证监会取消对不构成借壳上市的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行为的审批,取消要约收购事前审批。

  在此背景下,上交所《通知》明确,一,对已取消行政许可的并购重组事项实行事后审核。不过考虑到要约收购涉及业务操作事项,对要约收购报告书全文仍作事前形式审核。二,实施半年期过渡安排。过渡期内,上市公司披露非许可类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或者直接披露非许可类重组报告书草案后,应当同时申请股票停牌。停牌时间不超过十个工作日,上交所在十个工作日内完成信息披露审核。三,强调事后审核发现问题公司需补充披露。《通知》明确,对于信息披露文件不符合规定的,上交所将要求公司予以说明,披露更正或补充公告,以及修订后的相关报告书全文或摘要。

 

  广东自贸区获批 金融创新受期待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加快制定完善负面清单,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会议决定,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以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有关专家表示,作为港澳的腹地,广东自贸区应当突出临近港澳的特色。

  据了解,早在2013年12月份,广东自贸区方案就已上报国务院。截至目前,广东自贸区的总体方案已经多次修改,在6月份的一次修改中,广东申报的自贸区名字从“粤港澳自由贸易园区”上升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园区”,意在使港澳高端服务业的发展获得新空间和新平台,从而带动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

  根据广东此前上报的方案,广东自贸区总面积达931.385平方公里,到2020年可开发面积为295.385平方公里,远大于目前上海自贸区所规划的28平方公里。更加广阔的可开发面积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也为仓储、加工、土地金融等自贸区未来发展的方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支持。

  南方民间智库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彭澎表示,上海自贸区的阶段性成果中有四大创新制度值得广东自贸区复制推广,一是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二是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三是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四是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总的创新方向是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广发证券指出,从各项政策来说,广东自贸区的设计最突出的是其在金融创新领域的开放,在个人合格境内投资者、人民币跨境业务、土地金融等各方面都有所放开。

 

  上海证券报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或明年一季度出台

  混合所有制和国企改革何去何从?从时间表来看,或许在明年一季度会水落石出。

  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14日在第二届中国产业改革发展年会上透露,目前在与国企改革有关的改革意见中,有8个顶层设计方案正在抓紧研究制定,这些方案可能以“1+N”形式发布。其中,“1”是指深化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原本计划今年年底出台,但目前来看,“1+N”整套改革方案要到明年一季度才能出台。

  “1+N”方案或明年出台

  季晓南说,关于国企改革本来有七八个文件,叫作“1+N”。目前各有关方面正加紧制定总体改革文件,混合所有制改革文件由发改委牵头。

  此前,季晓南曾向媒体透露,国企改革总体改革方案由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人社部分别牵头,各部委分工明确:由发改委负责制定混合所有制改革办法;财政部负责牵头三个文件,包括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和改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及投资公司的方案文件、以及国有资本预算改革方案的制定;人社部主要负责薪酬改革方案及细则制定;国资委则牵头两个文件,一是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二是国有企业功能界定和分类。其中,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即俗称的总文件。

  “混合经济既是改革的方向,也是改革重点,虽然面临很多问题,但我们也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季晓南说。

  他还透露,“日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谈了国有企业改革,其中也强调了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而且,季晓南透露,决策层要求此项改革扎实推进,不能“定指示”,也不能“搞运动”。

 

  沪港通额度使用高效 沪股通名单今日首次调整

  沪港通运行即将“满月”,港交所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沪港通额度获高效使用,在沪港通推出的前四周内,沪股通及港股通的全日买入成交额均超过卖出成交额。而且前四周的总成交额均超出额度用量,其中港股通的平均每日成交额为每日额度用量约两倍。而本周一,沪股通投资标的股名单也将迎来首次调整。

  数据显示,自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推出以来至2014年12月12日前二十个交易日,沪股通及港股通均呈现净买入状态,即沪股通及港股通的全日买入成交额均超过卖出成交额。这使得沪港通总额度稳步减少,截至2014年12月12日收市时,沪股通的总额度用量为645亿元人民币,余额为2355亿元人民币;港股通的总额度用量则为83亿元人民币,余额2417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沪港通的实际交投活跃度要远远高于额度所反映的情况,即南向和北向交易的总成交额均超出额度用量。其中,沪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额为58.4亿元人民币,平均每日额度用量为32.9亿元人民币,占每日额度25.3%。同期,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额为7.57亿元人民币(9.46亿港元),平均每日额度用量为4.77亿元人民币,占每日额度4.5%。

  以12月9日为例,沪股通的总成交额达到102.4亿元人民币,几乎为额度用量11.6亿元人民币的九倍,主要是因为当天沪股通的买入成交额与卖出成交额相去不远,所以额度用量很小。港股通方面,11月24日的成交额4.99亿元人民币(6.24亿港元)为该日额度用量(1.41亿元人民币) 的353.8%,原因同样是当天的买入成交额与卖出成交额差距甚微。

  11月17日至12月12日期间,沪股通最高总成交额为11月17日的121亿元人民币,港股通则为12月5日的20.3亿元人民币(25.0亿港元)。

 

  深交所将不需行政许可的重组纳入信披直通车

  深交所日前发布了《关于做好不需要行政许可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预案等直通披露工作的通知》。今后,不需要行政许可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预案等上市公司信息将实行直通披露,深交所对重组预案披露实施事后监管。

  《通知》明确,深交所将在官方网站的“监管公开”栏目公开重组信息披露事后监管的问询函件,从监管结果公开迈向监管过程公开,进一步提高监管与服务工作的质量、效率和透明度。深交所有关负责人介绍到,如上市公司未按规定编制重组方案或违反《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深交所可发函要求公司说明;公司需完整披露深交所有关问询函件,使各市场主体更加清晰了解有关信息披露监管的过程。

  今年以来,深交所一直在加快落实监管转型,将信息披露监管的重心从事前转向事中、事后。今年年初,深交所将试运行两年多的信息披露直通车全面推开,直通公司数量占深市上市公司数量的比例达到98.76%,直通披露公告类别扩大至除存在操作风险的全部公告类别。深交所在将监管重心从事前向事中、事后转移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监管工作透明度,先后在官方网站上公开了非公开发行股份上市等7大类业务的具体办理进度,并且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发布上市公司监管动态。

  深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深交所将继续贯彻“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理念,从投资者信息需求角度出发,进一步推动市场主体归位尽责,引导信息披露责任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善公司治理、规范信息披露,从而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加大力度提高监管服务透明度,依法监管、阳光监管。

 

  陈文辉:下一步要对险资进入PE出台政策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昨日在出席2014第一财经金融峰会时谈到保险业改革创新时提出,下一步要对保险资金进入PE领域出台一些政策。

  “保监会刚出了风险投资基金的规定,下一步要对保险资金进入PE做制度上的设计,会出台一些政策。通过这样的方式,可能真正服务到小微企业。”陈文辉在谈及保险业政策制度创新时指出。

  就政策制度创新总体而言,陈文辉指出,目前涵盖基础建设、机构管理、体制机制、投资渠道、风险控制、技术标准、投资能力等领域的保险资产制度管理体系已初步体系,对推动保险资产管理发展发挥着促进提升的作用。

  随着外部环境和内在需求的变化,一些政策制度已不适应,政策的制度创新刻不容缓,陈文辉指出要从顶层设计,中层制度构建,全方位贯彻市场化改革的主线反映市场发展的需求,符合国内外主流趋势。

  “政策制度的创新,要立足于为市场主体松绑,为市场发展助力,为安全的运行护航,把本应属于市场的权限和责任交还市场。”陈文辉指出。

  另外,陈文辉还提出,要推动思想理念、体制机制、管理模式的创新,还要加快研究以创新的方式,参与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切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据了解,截至2014年10月末,保险资产突破9.6万亿,资金运用规模突破8.8万亿元,且资产配置在不断的优化,另类投资对收益的贡献在逐步增大。

 

  上交所强化非许可类并购重组信披事中事后审核

  注册制渐行渐近,监管层简政放权的同时,强化信息披露监管的步伐也在加快。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关于落实非许可类并购重组事项信息披露相关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旨在加强非许可类并购重组的事中事后监管,强化信息披露,提高并购重组市场透明度,遏制通过非许可类并购重组规避监管的违法违规行为,避免“一放就乱”现象的发生。《通知》安排的过渡期为半年,过渡期内,要求公司披露非许可类重组预案或直接披露非许可类重组报告书草案后,停牌不超过10个工作日,上交所在停牌期间完成信息披露审核。过渡期后,事后审核期间将不再停牌。

  留有半年过渡期

  今年以来,证监会持续推进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日前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证监会取消对不构成借壳上市的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等行为的审批,取消要约收购事前审批。

  在上述审批取消的背景下,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力度进行了强化,这也是上述《通知》出台的背景。

  《通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明确对已取消行政许可的并购重组事项实行事后审核。上交所据此对信息披露直通车公告类别作相应调整。不过,考虑到要约收购涉及业务操作事项,对要约收购报告书全文仍作事前形式审核。二是落实半年期过渡安排。过渡期内(2015年5月23日前),上市公司披露非许可类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或者直接披露非许可类重组报告书草案后,应当同时申请股票停牌。停牌时间不超过十个工作日,上交所在十个工作日内完成信息披露审核。三是强调事后审核,发现问题公司需补充披露。《通知》明确,对于信息披露文件不符合规定的,上交所将要求公司予以说明,披露更正或补充公告,以及修订后的相关报告书全文或摘要。

 

  保监会将建“红黑名单”制度

  根据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和保险新“国十条”有关要求,保监会近日编制了《中国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征求意见稿)》,正式向全行业征求意见。

  保险业作为经营风险和信用的特殊行业,具有负债性、长期性和虚拟性,因而比其他行业更看重诚信。因此,近年来,保险监管部门高度重视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先后实施了《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险营销员诚信记录管理办法》、《保险监管人员行为准则》、《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等监管规定和办法,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体系初步成型。

  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消费者的期待相比,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统一的信用信息记录制度和平台尚未建立,行业间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有待加强;保险信用征信系统尚未形成,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尚不健全,信用机制的治理功效有待发挥;保险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偏低,销售误导、惜赔拖赔、弄虚作假、不正当竞争、骗保骗赔等不诚信现象依然存在,有的还较为突出。

  根据总体规划,到2020年,保险业信用制度体系、信用评价基本规则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保险业统一的信用信息系统和覆盖全行业的征信系统基本建成,保险信用服务市场体系比较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发挥作用。保险政务诚信、保险商务诚信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市场和社会满意度大幅提高。全行业的诚信意识普遍增强,行业发展的信用环境明显改善,保险市场秩序显著好转。

  具体举措包括:推进产品开发信用建设,根据需求科学开发产品,进一步优化保险合同条款,规范保险企业的价格行为,加强精算领域信用管理;推进保险销售信用建设,规范保险销售合作模式,加强保险销售管理;推进保险服务信用建设,做好保险服务基础性工作,完善服务规范及评价机制,加强各类服务的信用管理;推进资金运用信用建设,积极稳妥推动保险资金运用创新,重点监测与防范内部控制风险和金融风险交叉传递,排查利益输送、不当关联交易等风险隐患。



(本文由证券时报网授权财新网刊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转载)
版面编辑:卢玲艳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