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快讯

1月6日重要财经解读汇总(更新中)

2015年01月06日 08:57 来源于 财新网
  证券时报网消息 

 

  国企改革、高铁、一带一路3大主题将乘势而起

  主题投资热潮于近20年在全球及A股扩散。主题投资针对某一类具有共同属性、特征或指标的上市公司集合进行归类,突破了当前固化、静态的行业分类禁锢。国泰君安策略团队于昨日提出:A股新繁荣下,主题投资将乘势而起。

  国企改革主题

  在中央政府的积极推进下,国企改革主题迅速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相关股票取得了不错的超额收益。国泰君安策略团队称:“国企改革由中央政府自上而下推动,方向明确、催化剂密集,符合体系性主题的主要特征。随着国家层面国企分类机制的理顺,国企改革将全面加速,国企改革主题有望成为2015年最值得关注的体系性主题之一。”

  展望2015年,伴随着企业层面改革落实的加速,国企改革步入新的阶段。国泰君安策略团队指出,混合所有制推进速度快的国企将首先受益。其中,江苏、安徽、贵州三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度最快、力度最大,在地方层面将最先迎来改革转折点。此外,云南、河南等地国企改革也将取得突破。国泰君安策略团队表示:“以地方国企改革方案公布为标志,国企改革主题在资本市场上形成区域轮动,投资机会迅速展开,呈现比较明显的事件性主题的特征。”

  高铁主题

  强国时代下,高铁制造业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杰出代表,成为改变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格局的战略产业。

  国泰君安策略团队称,国家领导频频推介中国高铁,海外市场实现了重大突破,改变了铁路设备的成长逻辑,提升了主题板块的盈利预测与估值水平。伴随高铁客运量增加、货运启动,未来动车组需求将明显增长。此外,信息化设备受益于高铁产业的高景气,信号监测、防灾安全、运营调度将重点受益。

  国泰君安策略团队指出:“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复牌后,高铁主题还将大幅上涨。”

  “一带一路”主题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构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新棋局。国泰君安策略团队表示,从中国高层密集研讨“一带一路”规划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在2015年将全面落实铺开,预计很快会有相对可操作性的方案出台。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具有广阔的基础建设的空间,和中国产能过剩的情况可以形成互补。国泰君安策略团队认为,未来“一带一路”规划将以推动建设自贸区的形式推动经济走廊建设。“一带一路”将依托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对沿线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国际工程承包类企业和机械出口类企业有望迎来爆发。

 

  莫泰山:2015年是个好年份 机会来自于4大方面

  上海博道投资董事长莫泰山认为,总体而言,2015年是个好年份,将为投资人提供较为丰富的投资机会。机会来自于能受益于改革红利的群体,例如国企改革、土地改革等;机会来自于受益于货币宽松的利率敏感型行业,也包括那些低估值、高分红率的蓝筹股;机会来自于中国全球化的升级版,包括受益于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进一步开放、自贸区和“一带一路”的群体;机会还来自于受益于转型、能穿越估值限制的真正成长企业。

  以下是全文:

  对于2014年的市场,笔者曾在《2014展望:于黎明前布局》中有过一些猜想,总体观点虽留一份谨慎,但相较过去几年更为乐观,认为“展望2014,或许仍会因新旧交替、正负能量交锋而阴晴不定,但我们心里清楚,漫漫长夜已过大半,在黎明之前,哪怕仍身处黑暗,也可以做点什么了”。尽管如此,事后看来,当初对7月份以来市场的火热表现缺乏想象力。当时猜想指数会在2014年的某个时候艰难地走出谷底,开始缓慢爬升;而实际情况再一次生动地提醒我们,必须对市场保持充分的敬畏。去年以来,改革大业得以系统推进,在“法治中国”的总体方略下,金融、财税、土地、国企等领域的改革全面规划、分步推进,使各方对改革的信心和期待进一步增强;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信托刚兑等风险开始释放,货币政策随之转向,从6月份开始的PSL、MLF、SLF等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到11月底的实质降息,大幅降低经济的硬着陆预期,激发市场热情;房价拐点和信托刚性兑付的打破,居民资产配置行为开始出现转移;而沪港通的研究和推出,则打响了启动本轮行情的“第一枪”。

  经济增长动力

  更加去中心化

  展望2015,宏观经济将稳中趋缓,似乎已是一致预期,市场普遍预测中央政府会把GDP增长的目标定为7%,以适应新常态的经济管理框架。但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关注,2014年四季度开始的房地产销量复苏,应该预示着2015年某个时点房地产投资的稳定恢复,虽然这一稳定并非趋势性的复苏拐点,但我们仍可期待这一稳定对地产产业链乃至经济总体带来的积极贡献;此外,还可关注在2014年超越第二产业成为GDP占比最高的服务业(46.6%),在2015年会给经济带来什么变化。我们更应认真观察,去年中央简政放权、微观放活的一系列措施所引发的全民创业热潮,配合移动互联网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将会给经济带来什么样的活力。个人猜想,这些变化将使经济增长的动力更加“分布式”、“去中心化”,也降低了在重化工业时期对资本的渴求,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或可见到,这些在新常态下业已萌芽的新种子,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不要在趋势刚形成时

  急于寻找拐点

  相比宏观经济的波澜不惊,2015年的市场或会更加扣人心弦。正如微信所戏言,这是一场“天下苦秦久矣”的战争,较短时间内就形成了广泛的动员,一场较大级别行情的趋势已经形成。对此,当前最简单、有效的策略就是顺势而动。海通证券的副总经理李迅雷老师曾在2006年底写下《追随趋势还是寻找拐点》来探讨如何参与上一轮行情的问题,奉劝投资人在趋势刚刚形成的时候不要急着寻找拐点,这一看法,在今天这一时刻看来,依然具有参考意义。

  但这并无法避免对本轮行情性质的争议。有人认为本轮行情没有经济基本面的支撑,是经济下行过程中货币宽松推动的衰退式牛市(depression bull),类似于1996~2001年的情形,当时GDP增速和利率同时下行,经济面临产能过剩、通缩、大量国企效率低下等问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增长力量和支柱产业,“朱镕基新政”已开始大刀阔斧实施但效果需逐渐显现。在那个时期,尽管实体经济似乎不够强健,但股指上涨了200%,并于2001年创出当时上证指数的历史新高2245点,而股指在随后4年又跌到最低1000点,直到2005年下半年市场重新启动。另一种观点认为,本轮行情类似于2009年美国的情形,先有货币的宽松,成功帮助经济完成去杠杆,然后有实体经济的稳健复苏,行情持续时间会比较长,走得会比较健康。目前看来,还很难对两种判断做出取舍。基于经济转型的系统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基于改革效果需逐步见效的认识,短期1-2年的时间内我们确实应该看不到中国经济全面、系统复苏,从这一角度看,第一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本轮行情中,部分周期性行业股价已经开始启动的现实,结合微观的证据,我们不应看做是简单的市场躁动,而应该关注这些行业利润改善的信号。而更重要的是,基于对改革的信心,基于经济转型在很多领域已成星星之火的态势,我们似乎更应该支持第二种观点。

  如果一定让本人做一个猜测的话,行情或许会是“第三条道路”。简而言之,就是先由改革和宽松预期带来估值的修复,也就是目前的贝塔行情,然后在某个时点,指数会出现宽幅的震荡,寻找均值回复后的均衡区间。此后,如果改革进一步深入,转型不断取得进展,再由改革和转型驱动阿尔法行情。这是在2015年才会揭开的谜底,我们并不需要急于知道答案,需要做的是认真观察,观察总需求是继续收缩还是企稳回升,观察企业盈利情况的变化,观察各行业的景气情况尤其是早周期行业盈利是否改善,也观察符合转型方向的新兴产业的每一步进展,而所有这些,会给我们最终的答案。

  总体而言,2015年是个好年份,将为投资人提供较为丰富的投资机会。机会来自于能受益于改革红利的群体,例如国企改革、土地改革等;机会来自于受益于货币宽松的利率敏感型行业,也包括那些低估值、高分红率的蓝筹股;机会来自于中国全球化的升级版,包括受益于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进一步开放、自贸区和“一带一路”的群体;机会还来自于受益于转型、能穿越估值限制的真正成长企业。

  注意本轮行情的

  杠杆风险

  当然,我们不能对风险掉以轻心。从宏观层面,我们需要关注通缩是否真正会形成并加剧,在消除过剩产能和去杠杆的过程中,通缩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一个通缩的环境中,收入会趋于下滑、企业盈利趋于恶化,容易爆发资金链断裂和信用违约事件,是需要警惕的风险;另一方面,我们还需关注整体社会债务率的情况,如果我们新常态的取向、宽松的措施、改革的方针,无法阻止债务率逐渐攀升的话,那风险其实在累积而不是释放,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会对市场形成巨大的压力。而在市场层面,本轮行情是在一些新的条件下起步的,以往任何一轮牛市没有股指期货相伴,也没有融资及各类杠杆配资工具,而本轮行情,由于具备这些加杠杆的工具,会加大行情的波动和震荡,尤其在指数超越其合理均衡水平后,哪怕是短期的大幅调整也会吞噬很多累积的盈利,需要投资人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果走出对行情演绎的“猜心”,我们客观审视资本市场,会发现在这一轮中国经济艰巨、曲折而又伟大的转型中,资本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会,如何在转型和变革的大潮中革新和发展,决定了资本市场是否能改变此前相对从属的地位,决定了资本市场的未来。金融的使命从来都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需求,相对于“星星之火”式的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我们原先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很难适应这些变化的需求,而资本市场则应责无旁贷。而对接这些转型“星星之火”的融资需求,资本市场需要提升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需要认真跟踪和研究这些新兴行业的新商业模式、新业态、新特点,以与时俱进的态度、革新的精神、真诚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心态,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容量,使这些“星星之火”,借助资本市场,最终形成燎原之势。

  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来形容已经如火如荼的市场,似乎偏保守,但对于中国的改革、对于中国经济转型的萌芽、对于全民创业的时代,确实依然处在“星星之火”的孕育和攻坚阶段。“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航运服务业审批权限将进一步下放 航运板块迎复苏

  昨日,交通部正式发布《关于加快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为国内航运业定下发展基调,称将于2020年基本形成功能齐备、服务优质、高效便捷、竞争有序的现代航运服务业体系。交通部此次发文被视作航运业的又一轮政策利好。

  根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航运景气报告》,尽管去年国内航运业迎来众多政策红利,但整体航运产业呈现复苏放缓的低迷状态。时代航运顾问陈弋认为,2015年的中国航运市场还需面对运力供需矛盾问题,沿海运价依然维持低位震荡格局。

  在航运服务方面,去年四季度航运服务企业景气指数跌破景气分界线,落入微弱不景气区间,与此前航运服务企业家的普遍复苏预期背道而驰。针对中国航运政策热、现状冷的行业境况,众多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航运业存在“过度竞争、船舶过多、货物不够、运费低”等问题,由此带来的运力供需失衡是一个长久矛盾。

  据了解,此次《意见》将重点关注航运服务业的发展改革,《意见》设定主要任务包括:进一步简政放权,下放理货、无船承运等审批权限,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传统航运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强航运业与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业务的融合,提升航运交易服务能力。此外《意见》特别提出将创新航运金融保险服务,积极发展多种航运融资方式,拓宽社会资本投资航运业渠道,并支持保险企业丰富航运保险产品。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对240余家航运企业的调查显示,此次《意见》出台与航运服务企业对政策的需求点不谋而合,航运企业除了简化行政审批的诉求外,还提出降低物流行业税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提升法规政策透明度等关注重点。

  尽管一些券商研报认为2015年随着油运和集运运价大幅上涨,油价持续下跌,明年航运板块复苏趋势明显,但航运企业和行业内部人士仍对今年预期做保守估计。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张页曾表示,由于中国经济转向平稳增长,因此市场整体行情出现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要到2016年才会有逐渐回升至相对高位的可能。

 

  去年土地市场降温 今年一线城市仍是热点

  回首2014年,受制于年初的停贷风波、调控政策及经济不景气等影响,楼市持续低迷,同时也传导到了前端的土地市场。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300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2.34万亿元,同比下降27%。国内40大城市合计土地出让金1.62万亿元,同比减少23.4%;20大标杆房企合计拿地仅3044亿元,同比下滑45.4%。

  联合创投董事长徐志强分析,由于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较差,2014年土地市场有所降温是正常的,但上半年的低迷并未持续太久,去年下半年土地市场升温明显,特别是一线城市的地块,不论大房企还是中小房企,拿地积极性非常高。相比之下,二三线城市的土地和楼市估值存在泡沫预期,拿地相对谨慎。

  土地出让金降两成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40大一二线城市,合计土地出让金为1.62万亿,同比下降23.4%。其中只有7个城市土地出让金出现了上涨。北京市土地出让金1916亿元,相比2013年的历史纪录1821亿元再次上涨5.2%;广州土地出让金838.8亿元,同比上涨20.9%。不难看出,虽然土地出让金有所减少,但土地成交价格分化,一线城市明显上涨。事实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城市的住宅土地成交全面创造历史纪录,2014年合计达3435亿元。

  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同时显示,20大标杆房企整体在2014年拿地明显减少。拿地最多的几家房企中,中海购地花费401亿元,保利购地花费328亿元,万科购地花费318亿元,相比2013年均有非常明显减少,仅远洋等个别企业逆市拿地。拿地减少最多的企业主要有万科、富力、雅居乐等,均大幅度收缩了2014年拿地规模。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称,去年二三季度是市场最冷清的阶段,从9月开始,企业拿地逐渐回升。从拿地节奏可以看出企业对市场的判断,从9月单月开始,部分企业已经再次出现在土地市场,但对后市依然非常谨慎,目前看还是一个“挣扎”的时间点。

  今年拿地分化加剧

  对于2015年土地市场的走势,张大伟认为,从目前市场趋势看,土地市场依然将低位运行,但抄底的企业将有所增加。2015年将延续拿地分化的趋势,一线城市土地市场将维持高热度,相比三四线城市看得见的风险,房企会更加扎堆一线城市。

  整体市场看,信贷政策的松绑使得一线楼市已经出现了企稳的迹象,这种情况下,房企再次开始进入土地市场。随着各类救市政策的出现,部分企业可能进入土地市场期待抄底。部分热点地块竞争力度明显有所增加。预计在2015年,土地市场的分化将持续,一二线热点城市的土地竞争将比2014年有所增加。

  联合创投董事长徐志强认为,行业分化将加剧。行业分化一方面是市场的分化,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甚至同一个城市,都会因为区域的属性定位和价值以及本身的供求情况而出现不一样的市场行情;另一方面是开发商的分化,强者恒强,弱者将逐步淘汰。相比较一二线也出现的市场调整迹象,目前三四线整体趋势已经明确,预计后市一二线城市拿地竞争将更加剧烈。

 

  电商搅局医药终端  药品流通业寒潮来袭 

  2015年,对医药流通商来说可能不轻松,各地基药非基药招标龟速前行,医保药物招标停滞不前,配送率不达标黑名单制度实施,网售处方药解禁……更悲剧的是,行业整体销售规模增长暗藏水分,行业增速已经逐年下滑。这些因素倒逼行业洗牌加速:在医院终端方面,那些小而散的配送企业,今后想从大而全的巨无霸碗中抢口饭吃并非易事;在零售终端方面,处方药网络销售的解禁可能砸碎实体零售商的饭碗。

  商务部发布的《药品流通行业蓝皮书》令医药流通业不寒而栗。2013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为13036亿元,同比增长16.7%,增速较上一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医药终端市场规模增长是流通行业增长的主要推手,虽然药品流通业的销售总额有所增长,但增速已经下滑,使得行业内1.6万家流通商的竞争更为激烈。

  在四川科伦新光医药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先小波看来,行业增速的下滑最能反映行业现状。先小波解释称,增速的逐年下滑,证明流通行业正在逐渐洗牌,行业开始向集团化、精细化、专业化发展。“在洗牌的过程中,没有自己特色和利润仅来源于过票费的流通企业将逐渐被淘汰。也就是说,流通行业的发展将符合商业‘二八定律’,即20%大型流通企业会控制80%的市场销售份额,由此流通行业多、乱、杂的现象将会逐步得以改善。”

 

  去年12月A股减增持双双破纪录

  据统计,2014年12月份限售股解禁后合计减持市值为454.27亿元(二级市场减持194.27亿元,大宗交易减持260亿元),比11月份增加228.42亿元,为其2倍多,创历史最高水平。

  涉及上市公司472家(二级市场减持387家,大宗交易减持151家;富奥股份、海马汽车、盛达矿业、东北证券、国元证券、国海证券、新洋丰、众合机电、*ST霞客、亿帆鑫富、德美化工、东港股份、方圆支承、怡亚通、濮耐股份、大华股份、浙富控股等共66家公司当月发生两种减持方式),比11月份增加162家,增加幅度为52.26%。

  在分布上看,深市主板公司78家,深市中小板172家,深市创业板130家,沪市公司91家;涉及股数共计381220.54万股(二级市场减持149528.28万股,大宗交易减持231692.26万股),比11月份增加了177134.64万股,增加幅度为86.79%。12月份有23个交易日,若按日均减持市值来看,为19.75亿元,比11月份的11.29亿元增加了8.46亿元,增加幅度为74.93%。

  2014年12月份上市公司股东增持市值共计490.56亿元(二级市场增持437.64亿元,大宗交易增持52.92亿元),比11月份增加444.03亿元,为其10倍多,为历史最高水平。涉及上市公司有173家(二级市场增持160家,大宗交易增持17家,同力水泥、锡业股份、以岭药业、银座股份当月发生了两种增持方式),比11月份增加了83家,增幅为92.22%。

 

  ST公司“生死考”

  年关难过年年过。随着2015年的到来,ST一族将再次迎来“命运分水岭”。尽管新股发行向注册制转型的改革预期令*ST公司的壳资源价值大幅下降,但*ST公司的保壳动力依旧十足。借助资产处置、政府补贴、债务豁免等手段,一批ST公司有望“摘帽”迎新生。但另一方面,受累于行业低迷、业绩连连亏损等因素,另一些ST公司则将面临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的残酷现实。

  典型代表:*ST天威、*ST常铝、*ST东数、*ST民和

  目前在交易的风险警示类公司中,除去因其他风险因素戴帽的ST类公司,36家退市风险警示类(*ST)理论上均存在被暂停上市的风险。不过,通过对明确的业绩预告、三季度实际业绩以及相关公司的“自救”进展分析,超过一半的*ST公司似有“逃出生天”之可能。

  在这36家*ST类公司中,已有包括*ST常铝、*ST东数、*ST民和等在内的12家公司通过三季报明确发布了2014全年扭亏的信息。同时,从三季度末的指标看,上述公司并未触发“净资产为负”、“营收低于1000万元”等其他条件,此类公司的暂停上市危机暂时解除。

 

  美国取消原油出口禁令 加快市场探底

  由于美国政府即将取消之前执行了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允许更多轻加工石油出口到海外,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持续下跌,至5年半来新低。国际油价从去年6月份110美元/桶至今,半年左右时间跌掉了50%。

  目前国际油价低迷,沙特利用其低成本优势显然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而俄罗斯在过去一个月产油量再创新高,并且自2015年开始调整石油税制,大幅降低石油出口税,提高矿产资源开采税,意图在降低俄财政对石油出口税的依赖,减少国际油价对俄财政的影响。

  相对于上述两个传统原油出口国来说,作为新兴的出口国——美国正在为进行全球市场做准备。过去5年,美国石油产量增加了350万桶/天,全球原油生产增量的一半来自于美国,是石油供给增加的最大来源。根据EIA预测,2015年美国原油生产将再增加每天15万桶,美国将进入“千万桶俱乐部”,并有可能超越沙特和俄罗斯,夺回世界第一石油生产国的宝座。

  从原油价格上看,近5年来,纽约油价一直低于布伦特油价。这也让炼油厂游说美国放松原油出口禁令的呼声越来越高。一旦美国政府作出取消原油出口禁令的决定,中长期看有利于纽约油价和布伦特油价之间缩小价差,而生产商和炼油厂将从中明显获益。



(本文由证券时报网授权财新网刊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转载)
版面编辑:郭艳涛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