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快讯

7日重要财经解读汇总(更新中)

2015年01月07日 08:58 来源于 财新网
  证券时报网消息 

 

  降息降准预期数次落空 四大目标看降息仍是大概率

  2014 年11 月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引发新一轮降息周期的猜想。但降息后利率不降反升,再度降息、降准等预期数次落空,这是否意味着当前利率政策已经失效?

  海通证券认为,经济增长目标预示贷款利率仍需下调。货币政策的第一个目标是保持经济增长。预测2014 年GDP 增速为7.3%,2015 年将降至7%的25 年新低。而当前工业增速也已降至7%左右、仅优于08 年末金融危机之时。各类增长指标均位于历史低点附近,意味着贷款利率也应降至历史低点。而当前贷款基准利率5.6%,贷款实际利率高达7%左右,均高于5.31%的历史最低值,意味着增长角度的贷款利率仍需下调至少一次。

  通胀温和目标预示存款利率也需下调。货币政策的第二个目标是维持通胀处于温和水平。预测2015 年CPI 为1.5%,PPI 为-3.2%,而其均值或将降至0 以下,意味着通缩成为现实的风险。当前1 年期定存利率2.75%,远高于1.98%的历史最低值,存款利率过高会增加储蓄,不利于刺激消费,抗通缩意味着存款利率下调空间巨大。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未来或需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进一步降低市场化的存款利率水平。

  充分就业目标预示利率暂可按兵不动。货币政策的第三个目标是促进充分就业。2014 年以来各项就业指标均保持稳定,求人倍率在1.1 左右,显示就业供不应求、当前就业形势依然良好。就业形势远好于历史通缩期,源于人口结构变化。人口红利结束,新增劳动力供给或已大幅萎缩,从就业角度看,利率暂可按兵不动。但就业通常为滞后指标,15 年去产能进入攻坚期,新增就业面临巨大考验,下调利率促进就业也并非不可能。

  金融稳定目标预示至少降息一次,但或暂延后。货币政策的最后一个目标是金融稳定,表现为房价、股价等各类资产价格的稳定。目前房价降幅虽有收窄,但防范地产泡沫破灭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仍是央行重要任务,预示未来至少还有一次以上降息。本轮降息以来股市暴涨但实体经济继续恶化,意味着金融风险增加,或引发对降息政策的重新评估。而历史经验表明,降息之后股市大幅暴涨,或导致央行的再次降息明显延后。防范货币脱实向虚。保持实体经济稳定发展是央行首要任务,当前股市暴涨意味着货币脱实向虚,实体经济未能得到输血而虚拟融资极度活跃。防范货币脱实向虚、保持经济和金融体系长期健康发展成为央行重要考虑目标。

  放开各类直接融资。打通资本市场和经济的纽带是各类直接融资,尤其是债券和股票融资。14 年信贷占社会融资比重再度回升,各类直接融资占比反而下降。放开对直接融资管制、推进公司债和股票的注册制发行将是未来趋势,之后大幅降息将水到渠成,为直接融资保驾护航,助力金融反哺经济和中国经济转型。

 

  瑞银证券:2015再降息至少50基点 人民币贬至6.35

  随着房地产建设活动下滑进一步拖累工业生产和相关投资,瑞银证券预计2015年GDP增速会继续放缓至6.8%。内需乏力、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预计会拖累CPI降至1.5%.,PPI预计也将进一步下跌。

  瑞银证券预计,通缩压力加剧会促使央行在2015年再度下调贷款基准利率至少50个基点,而在新的债务管理框架下,新版地方政府债的发行也会帮助降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缓和偿债压力。此外。能源及其他大宗商品成本下跌、融资成本下降应会有助于改善企业利润率。

  瑞银证券预计,央行将维持偏松的政策立场、以保证货币政策松紧适度。具体措施包括通过降准等各种形式的流动性支持来抵消外汇流出的冲击、将银行间市场利率维持在低位,放松贷款供给端的各种限制以保持信贷增速平稳。但央行应当不会允许流动性和信贷大规模扩张。汇率方面.在新兴市场汇率可能大幅波动的背景下,央行应当会小心谨慎地管理人民币汇率。预计人民币相对美元将在2015年温和贬值、到年末贬至6.35。

 

   “深港通”释放提速信号 潜力龙头股有望爆发

  据证券时报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在深圳考察时提出,沪港通后应该有深港通,市场对于深港通的关注热度持续上升。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昨日表示,深港通对香港的发展、对国家的金融改革都有好处,希望尽早开通。

  梁振英指出,会就深港通的问题与中央有关部门继续保持联系,希望能够尽早开通。他强调,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在国家的金融改革和开放大格局中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沪港通之后,能够比较快地开通深港通,对香港的发展、对国家的金融改革都有好处。

  梁振英还表示,南沙和广东的其他地区,包括前海和横琴,对香港日后的发展有重要的互补作用,尤其是前海和南沙比较接近香港,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加上去年底中央批准自贸区的一些特殊政策,香港的工商界都可以好好利用。

  早在沪港通推出前夕,深圳市金融办副主任肖志家就在香港表示,深港通的推出要看沪港通的运行情况。深交所方面的回应也称深港通准备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但未透露具体时间表和上报进程。

  港交所在回复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很高兴内地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的计划获得中央政府进一步支持,条件成熟时,沪港通模式也可以扩展到其他市场或者资产类别,但都需要配合市场的发展,也要得到内地与香港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批准。

  香港基金投资公会主席李锦荣对深港通的计划表示欢迎,希望能够提供意见,促成计划尽早落实。他认为,沪港通的经验有助深港通完善相关措施。

  针对市场流传的深港通将于今年“五一”前后开通的传闻,深交所官方微博昨日回应称,深交所与香港联交所正在对开展深港通进行研究,方案成熟时将按程序报请两地监管部门审批。深交所理事长吴利军日前在2015年的新年致辞中也明确表示,将着力推进深港合作,积极探索建设跨境平台,服务支持“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高市场国际化水平。

  另据《证券日报》报道,在深交所和港交所同时上市的公司共有17家,分别是万科A、潍柴动力、鞍钢股份、丽珠集团、中兴通讯、金风科技、中联重科、比亚迪、中集集团、海信科龙、东江环保、晨鸣纸业、经纬纺机、东北电气、新华制药、山东墨龙、浙江世宝。截至昨日收盘,在这17家A+H上市公司中,A股较H股折价的股票只有万科A,万科A收盘价为14.36元,折价率为4.06%。因此,市场人士认为,万科A具有一定的投资机会。

  沪深300中的深市股票有116只或入选“深港通”,市盈率位居前十的个股是宁波银行、平安银行、格力电器、荣盛发展、万科A、潍柴动力、TCL集团、美的集团、长安汽车和华侨城A。分属行业分别为银行、家用电器、房地产、汽车。从昨日收盘看,格力电器、美的集团和长安汽车呈大单资金净流入状态,大单资金净流入金融分别为681.1万元、2.07亿元和2.15亿元。从市场表现看,格力电器、潍柴动力、TCL集团、美的集团和长安汽车上涨,涨幅分别为2.13%、2.64%、2.98%、6.12%、7.14%。

  分析人士表示,“深港通”的渐行渐近有望刺激交易量的提升,而港股佣金率明显高于内地,参与“深港通”的券商的手续费收入和佣金收入有望大幅增长。在此背景之下,虽然前期券商股已大幅上涨,但2015年仍然有望走出独立于大盘的上涨行情。

 

  风水轮流转蓝筹股稍息 优质成长股再上风口

  风水轮流转,昨日轮到了中小创。截至昨日收盘,创业板指报1539.83点,大涨5.12%;中小板指报5705.73点,上涨2.07%。在量价齐升刺激下,昨日共有39只中小创股报收涨停。

  在前期的一九行情中,跷跷板效应导致不少中小创股深幅调整。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最新公布的777只中小创股2014年年报预告显示,六成个股2014年业绩预喜(预增及预盈),不少中小创优质成长股受到机构热捧,成长股投资并未落伍。

  六成中小创股预喜

  据证券时报数据部统计,截至昨日收盘,两市1137只中小创股(中小板731股,创业板406股)中,共有777股发布了2014年年报业绩预告,占比接近七成。上述777股中,共有481股的预告类型为预增及预盈,占比达61.90%。

  从业绩预增居前个股来看,柘中建设、大富科技、合众思壮等104股的2014年业绩预增超过100%,占比为13.38%。其中,柘中建设、东光微电、爱康科技、福瑞股份等4股的预增幅度超过1000%,除福瑞股份隶属创业板外,其余3股均出自中小板。盛路通信、大富科技、江苏三友、德豪润达、亚太药业、山东如意、新世纪、大康牧业等8股的预增幅度在500%~1000%区间。预增幅度在200%~500%区间的个股亦多达23股。

  值得注意的是,业绩预增超过100%的104股中,仅有邦讯技术、利亚德、明家科技、银禧科技、海伦哲、维尔利、松德股份、神雾环保、晨光生物、大富科技、科新机电、康芝药业、GQY视讯、福瑞股份、朗科科技、鼎汉技术等16股出自创业板,其余88股全部出自中小板,这与多数人认知的创业板高成长特性有一定偏差。

  从预告的净利润绝对值来看,前三甲也全部被中小板股包囊。刚刚登陆中小板的国信证券以45.32亿元的净利润总额问鼎盈利榜榜首,金风科技以18.17亿元紧随其后,立讯精密以6.80亿元位居第三。创业板最赚钱的公司当属大富科技,其以5.51亿元的净利润占据盈利榜第四位。

  两类股更受机构青睐

  不过,并不是预增幅度越高,机构关注度越高。在大幅预增逾100%的104股当中,只有金风科技、圣农发展、爱康科技、美盛文化、立讯精密、维尔利、利欧股份、盛路通信、*ST民和、益生股份、上海莱士等11股在最近一个月获得超过10份机构研报关注。当中更有36股在最近一个月没有机构研报覆盖,占比达34.62%。

  相比之下,一些消费类细分龙头或低估值蓝筹,受机构研报关注度明显较高。据不完全统计,在已公布2014年年报预告的777只中小创股中,有176股最近一个月获得超过10份机构研报关注,属于较受青睐的个股范畴。

  从机构点击率靠前个股来看,荣盛发展、世联行、金正大、洋河股份、罗莱家纺、沧州明珠、奥飞动漫、雪迪龙、海宁皮城、森马服饰、滨江集团、诺普信、三全食品、大北农、海格通信、登海种业、史丹利、朗姿股份、贝因美等19股最近一个月获得超过30份机构研报关注,当中不乏地产、白酒、食品、化肥、种业等细分领域的一线龙头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个股全部出自中小板,换言之,机构更关注中小板成长股。

  机构对于创业板股的覆盖程度明显较中小板要窄,东方国信以30份研报屈居机构点击榜第20名。不过,机构对于该股的乐观评级(买入、推荐、增持等)数量达到22次,占比高达73.33%。国金证券在最新点评东方国信业绩预告的报告中维持了对该股的“买入”评级,预测公司2014年、2015年每股收益为0.48元和0.7元,给予6~12个月目标价42元,对应2015年估值60倍。他们指出,目前软件板块的整体估值中枢在下降,考虑到公司的大数据龙头地位,如果股价回调到2015年估值30倍附近,则极具吸引力。

 

  隔夜回购利率20多天来首度跌破3% 节后流动性充裕

  新年伊始,即便是5日补缴了存准金,市场的流动性依旧平稳。昨日,央行在2015年首期公开市场操作中继续“按兵不动”。当天货币市场各期限品种资金价格全线回落,隔夜回购利率20多天来首度跌破3%,显示节后流动性较为充裕。

  据上证报报道,市场人士指出,短期来看,本月IPO渐行渐近,将对资金面产生一定冲击。而从全年来看,在外汇占款渠道投放基础货币阶段性放缓情况下,加之去年12月末下发的存款口径调整后存准金新规(下称387号文)、美国加息预期和IPO常态化等因素共同夹击下,2015年流动性格局正悄然生变。

  面对新年后公开市场自然净到期量为零,昨日,公开市场继续零操作,这有望令本周公开市场延续无净投放亦无净回笼的格局。

  央行如此“无为”的背景是,节后流动性较为充裕,资金价格节节下行。6日,隔夜回购利率已跌破3%至2.97%,创下去年12月16日以来的新低。显示即便周一面对常规存准金补缴,市场资金仍较为充裕。

  随着元旦节日过去,对此原因,市场分析指出,一是机构节前普遍提高备付水平,加之去年末财政存款释放,银行超储率大幅提升;二是去年推出存款偏离度考核后,银行冲存款的时点分散化,使得月初存准补缴压力减轻。

  但短期资金面近忧仍存,IPO常态化对资金面的冲击也显而易见。5日,证监会核准了20家企业的首发申请,对资金面的影响昨日也开始显露头角。

  据交易员透露,昨日跨IPO申购期的14天品种需求有所增加,需求方主要集中在基金等机构,市场预计随着时间推进,新股申购对资金面会逐渐产生影响。

 

  两融参与者渐趋理性 市场做空意愿正在不断累积

  截至去年12月31日,两融市场规模为10245.65亿元,环比扩大1.2%,其中融资余额10173.72亿元,环比扩大1.13%,买入与偿还之比为1.13,期间净融资113.2亿元。考虑到上周仅3个交易日,该数字显示出投资者持股过节的热情较高。融券方面,融券余额为82.83亿元,环比扩大11.74%,卖出与偿还量之比为1.026,融券已连续四周环比出现增长,历史上首次突破80亿。

  渤海证券黄宏飞认为,综合来看,目前融资余额的增长已成常态,而融券尽管从数量上看,仍难以对整体行情形成实质性影响,但从近期数据变化中可以看出,两融参与者渐趋理性,市场做空意愿正在不断累积。

  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分类,14个行业实现净流入,14个行业净流出,其中银行、房地产、非银金融 、电气设备、钢铁净流入比例居前,休闲服务、交通运输、医药生物、电子、商业贸易净流入比例居后。而融券方面,共有18个行业实现净卖出。

  个股方面,两市融资净流入最多的5只个股为青岛啤酒、圣农发展、昆明制药、中行资本、 大名城;融券净卖出量最多的5只个股为三峡新材、佳都科技、中国北车、獐子岛、聚龙股份。本周截至目前两市融资净流入最多的5只个股为卫士通、天成控股、聚龙股份、四川九洲、丽珠集团;融券净卖出量最多的5只个股为中国北车、中国南车、罗兰家纺、骆驼股份、上海莱士。

 

  超过50家上市公司定增价格倒挂 机会还是陷阱

  牛市里出现定增价与市价的倒挂,无论对上市公司还是意欲认购的机构,都是一个令人无奈的消息。据统计,截至1月5日,已有超过50家上市公司出现了股价与定增价格倒挂的情况,其中大部分为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小盘股。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统计显示,在上述50家股价与定增价格倒挂的公司中,无一例外均为中小盘个股,恒泰艾普、新纶科技、天成控股等公司倒挂幅度居前。其中恒泰艾普、新纶科技的倒挂幅度分别高达19.37%和15.43%。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期一些大盘蓝筹启动的定增计划,成为股价上涨的“加速器”。如中国铁建2014年12月17日发布定增预案,拟以不低于7.2元/股的价格募资近百亿元,复牌后中国铁建连拉四个涨停板,最新收盘价15.58元,较其发行底价已高出一倍有余。而去年11月下旬披露定增募资方案的光大证券,复牌后也走出了一波“疯牛行情”。

  定增倒挂的另一面也可能意味着投资机会,在当下时点买进股票,看上去似乎是个好机会。但是,查阅历史数据发现,中小投资者要想赚这个“聪明钱”可能并不容易。

  另外,统计数据显示,有不少已获得证监会核准批文但并未实施定增的公司面临“破发”窘境。而调查发现,面对巨额浮亏,有些公司在获得批文后也会毅然断腕,放弃准备已久的定增。

 

  价格倒挂 22家公司股权激励“悬空”变鸡肋

  去年下半年以来,大蓝筹撑起一波大牛市,但不少中小板公司和创业板公司的股价却逆势步入“熊”途,较其当年最高价下跌30%以上,跌幅最多的甚至在50%以上。在此背景下,已有22家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其市价落到授予员工的股权授予价格之下,这些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就此“悬空”。

  数据显示,2014年度A股合计有216家公司推出或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其中沪深主板公司48家,中小板公司和创业板公司168家,后者的占比高达77%。在216家公司中,有23家公司是采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相结合的激励方式,59家公司单独授予期权,131家公司选择了授予限制性股票,另有上海家化等3家公司是授予股票增值权。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出现麻烦的主要是推出期权类计划的公司。据统计,沪深两市合计已有21家公司的最新股价跌破其期权价格,其中已经实施的公司有11家,尚未实施的公司有10家。这些尚未实施的公司,其方案多是在去年下半年提出的,目前尚在履行程序的过程中,由于二级市场的剧变,其方案进一步修改的概率极大。而一些已经实施了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部分被激励对象所持期权的价值已变为负数,暂时没有了行权的价值。

  以掌趣科技为例,2014年3月24日,公司向137名激励对象授予了1100万份公司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36.23元/股。8月,由于部分员工离职以及公司年度利润分配,股票期权的数量调整为1669.6万份,行权价格调整为22.61元/股。不过,公司最新股价仅15.83元,仅为期权价格的70%,行权已毫无意义。

  又如华平股份,公司2014年4月16日向134名激励对象授予453.54万份期权,行权价格为14.57元/股,但公司最新股价仅为13.30元。此外,包括苏大维格、顺网科技等9家公司,其被激励对象如今完全可以在二级市场以更低价格买到公司的股票。

  尽管授予价格仅为市场价格的一半左右,但授予限制性股票的激励计划同样有风险。如美邦服饰,曾向2名激励对象授予600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11.63元/股,但去年6月公司股价最低曾跌到8元附近,激励对象严重被套;即便以最新股价11.28元计算,加上公司2013年度10派2.8元的利润分配,目前仍略有损失。

  又如2014年度第一大熊股大华股份,也曾向647名激励对象授予2473.28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20.42元/股,为该激励计划首次公告前2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的50%,但随着公司股价的持续下跌,曾两度接近股权激励价格,令激励对象几近无利可图。公司最新股价在24元附近。

  不过,目前的结构型行情也让部分公司的被激励对象大赚特赚。以宝钢股份为例,公司2014年5月22日向136名激励对象授予4744.6万股公司股份,授予价格1.91元/股,而公司最新股价已达到7.17元。另如焦作万方,2014年2月17日,公司向251名激励对象授予3202.2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2.47元/股,而公司最新股价10.10元。

  创业板公司中也有类似的案例,如北陆药业,公司的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3.61元/股,而公司最新股价为14.14元。

 

  基本面疲软格局难改 铜价维持下行趋势

  新年伊始,铜价再次展开跌势,伦铜在国内节后首个交易日即刷新2014年低点,并直接跌破6100美元/吨整数关口。虽然铜价跌幅不如铁矿石、螺纹等黑色产品大,但从整体运行轨迹来看,铜价始终处于偏弱状态。近期油价不断走低,以及美元持续创新高的背景下,库存压力下的铜价将出现破位下跌走势。

  从供求面来看,随着前期铜价高位运行阶段一系列铜矿山投资效应的释放,近两年全球铜矿产量增速进入高峰。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铜矿产量增速将升至7%,产量达到1981.6万吨。从铜精矿现货市场加工费来看,2014年全年均运行在100美元/吨上方的高位,并且从海外矿山与国内冶炼厂2015年长单加工费签订来看,基本均处于107美元/吨的长单基准价。长单、零单铜精矿加工费的双双抬升,均验证了铜精矿释放量进入高峰的状态。供应处于增速上升状态,而消费在经济增速减弱的情况下处于增速回落状态,2015年预计过剩40万吨。

  中国作为最大铜消费市场,银行对实体经济降杠杆的操作,已令铜行业实体消费企业对扩产、增产内生性需求减弱。目前冶炼企业和铜材企业均进入原料以及产品长单签订周期,由于2014年从7月开始集中在实体企业中面临的银行抽贷问题,令企业逐步控制回款周期,对于规避订单坏账风险的重视度逐步增加。故整体在各方对2015年保持谨慎预期的情况下,减少长单签订量,以销定产,控制资金占用,保持现金流转充裕的回避风险操作有所增加。

  据了解,目前为止冶炼企业长单和铜材企业长单签订量多数不如2014年。加上随着转口融资操作难度的加大,美元加息预期的升温,融资利润下降,融资收益对实体企业利润的贴补减弱。以往部分加工材企业不追求加工利润,仅以扩大产值,扩大银行信贷授信额度为目的,通过融资铜赚钱的运行模式较难继续发展。而去年资金链断裂问题在铜冶炼企业、铜贸易企业、铜加工企业以及铜终端企业的各个环节出现,亦对实体企业敲响了警钟,以金融收益贴补实体加工收益模式运行的风险加大,铜行业需要逐步向实体加工收益为主的盈利模式回归。融资铜需求对铜价的支撑效应或逐步减弱,铜市场面临一定产业调整阵痛周期,暂时铜价表现震荡偏弱格局难改。

  虽然近期国内不断有关于政府投资相关的利好政策,但目前来看,由于政策利好还未传导到实体消费企业的订单改善,而银行的信贷也未表现出明显导向实体企业的迹象,暂时市场对利好消息的乐观情绪有限。往年节前备货情绪未现,进入1月份现货市场依然出现买兴较淡状态,虽然元旦后铜价下跌,但下游逢低买盘较弱。加上2015年长单签订表现欠佳,为后期订单备货需求亦有限。除非宏观面有大的改善来扭转市场信心,推动铜实体消费好转,否则近期铜价较难改变偏弱格局,在铜价未有明显信号触底之前,可继续轻仓持有空单。 (作者系中信期货研究员)

 

  资源股行情躁动 融资客未大举买入

  5日,资源股全线大涨,其中煤炭股集体涨停,有色、石油板块也联袂大涨。最新的两融数据显示,资源股前日获融资客追捧,不过,相比金融股买入总额不足前者一半。

  5日,A股迎来2015年的开门红,市场热点主要集中在资源股,沉寂已久的“煤飞色舞”行情再现。煤炭股中,35只个股齐齐涨停;有色板块也有10余股涨停;“两桶油”则再度双双涨停。

  不过,随着油价再创新低,昨日资源股行情迅速哑火,煤炭、石油、有色板块齐齐下跌。5日涨幅最大的煤炭板块昨日跌幅也最大,板块平均跌幅达到1.66%,三大资源板块的个股均跌多涨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也分别下跌1.68%、1.96%。

  统计显示,前日煤炭股集体涨停时,26只可交易的两融标的个股合计获融资买入金额43.65亿元;其中,买入中国神华的金额最多,为7.08亿元;潞安环能、兰花科创融资买入金额也均超过3亿元;西山煤电、神火股份、山煤国际、中煤能源、永泰能源等5股的融资买入金额均超过2亿元。

  有色板块中,前日44只两融标的个股合计获融资买入76.45亿元;其中当日涨停的包钢稀土获融资买入金额最多,达到11.25亿元;紫金矿业、江西铜业、中国铝业、中金黄金等4股当日获融资买入金额也超过4亿元。

 

  “市值管理”泡沫一触即破 机构闪退自求“多福”

  一度成为各大机构眼中香饽饽的“市值管理业务”已风光不再。不管是大型券商,还是初出茅庐的小私募,对这一块利润丰厚的业务无不垂涎三尺。不过,近日随着监管机构念起“紧箍咒”,一些通过种种手法染指“市值管理”不当谋利的机构开始寻找“洗白”的渠道,部分机构更以闪退应对可能的监管“大棒”。

  值得注意的是,以“并购”这一市值管理的主要手段观察来看,“市值管理”的泡沫一触即破的前兆已经相当明显。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并购标的质量下降、并购标的交易价格上升、并购对于盈利提升作用放缓,有分析人士认为,2015年将陆续有很多公司的并购绩效不达标,对赌无法实现,整合后遗症开始显现,市值管理的泡沫也会由此破灭。    

  2014年最后一个星期,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私募老李又一次把名片换了,“这不是最近监管严格了,市值管理这一块业务不能再做了,就把名片里面市值管理的内容去掉,咱也要跟着风走。”老李递过名片解释说。

  此前的12月19日,证监会通报了18只涉嫌操纵股价和违规违法的股票,并着重表示,市场上出现“以市值管理”名义内外勾结、通过上市公司发布选择性信息配合等新型手段操纵股价的案件。次日,百圆裤业、中科云网等涉事个股遭遇了断崖式的暴跌。

 

  注册制箭在弦上 “市值炒作”有望降温

  步入2015年,注册制的推进无疑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无论是从监管层的表态,还是市场人士的观察来看,今年逐步推出注册制已是水到渠成。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注册制推出,近年来受到炒作的高估值、低质成长股将继续受到较大下行压力,以前盛行的炒壳、炒小风格将发生转换,投资者行为也将产生较大变化。

  2014年11月中旬,决策层再次对注册制进行表态,并称“抓紧出台改革方案”。对此,市场普遍解读为注册制推出将加速,从市场猜测的时间点来看,大部分观点认为2015年初注册制草案推出概率较大。

  对于具体推出时间点,国泰君安报告认为,注册制会在2015年逐步推出,并且刚开始不会在整个市场全面推行,更大的可能是创业板进行分层,形成一个新的板块推行注册制,而且可能是新三板已经挂牌的优质公司,或者高科技未盈利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一年以后,直接转板至创业板。安信证券则估计,如果新《证券法》在2015年中完成颁布,注册制最快可在2015年下半年推出;而保守估计,则是在2016年的上半年。

  注册制的推出,对于炒作创业板、中小板的资金而言,并不会是一件“美”事。中信证券认为,中长期看,在注册制推进的大背景下,预测今年IPO资金需求压力或在1500亿到2500亿元左右,对大盘影响偏中性,但创业板表现分化或加剧,近年来受到炒作的高估值、低质成长股将继续受到较大下行压力。

 

  葵花药业四交易日破板 新股炒作降温

  周二,上市仅4个交易日的葵花药业破板了。这是去年6月IPO再启以来,录得最快破板纪录的第二家公司。分析人士认为,在二级市场走势总体偏暖、新股发行节奏加快的前提条件下,预期新股上市溢价倍数将继续下滑,新股炒作有望进一步退潮。

  集合竞价以涨停开局的葵花药业昨日一开市便迎来1622手的抛单砸盘,涨停瞬间打开,股价快速跳水,涨幅旋即收窄至3%以内。尽管其后伴随着医药板块的整体崛起,葵花药业再封涨停,但盘中涨停板两度打开的局面也预示着市场对该股后市走势分歧较大。此外,同批上市的新股高能环境也在五连涨之后大举放量,全天成交逾5000万元,终止连续涨停或近在咫尺。

  资料显示,葵花药业是去年6月IPO再启以来,第二只在上市第四天便打开一字涨停的新股,涨停板个数仅有3个(含首日)。而此前,这一记录的创造者为首批上市的新股今世缘。

  由于发行价格整体偏低,6月IPO再启以来的新股整体走出暴涨行情。其中,中科曙光在上市后录得22个连续涨停板,破板单日收盘价较其发行价上涨幅度高达860%。与中科曙光同属第5批发行的其余11只新股同样遭遇资金爆炒。统计显示,这些个股破板之前的收获的一字涨停板(含首日)平均数高达12.4个。不过,在此后的第6批新股上市时,炒作热潮大幅退去,12月上市的11只新股的连续一字涨停板平均数跌至6.5个,华电重工、海南矿业等部分公司仅收获四连涨。

 

  借助政策红利 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达296亿

  昨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其中国产片票房161.55亿元,占总票房的54.51%。从2005年的16亿元票房至今,中国电影票房已多年保持20%到30%的年增长率。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电影产业跨越式的增长得益于中央财政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支持,财政政策向文化倾斜力度加大。仅2014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就达到512.29亿元,比2013年预算执行数增加43.29亿元,增长了9.23%。

  国都证券高级投资顾问赵靖侃认为,电影市场担负国家新兴战略产业领头羊角色,还存在较大市场空间。地方借助产业的政策红利,通过国企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例子时有发生,百视通(600637)与东方明珠(600832)的合并就将创造A股市场的“文化产业航母”。

  另外,国家鼓励文化央企与国外文化机构合作,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也为电影产业助力不少。事实上,走出去的不只有央企,各家互联网大佬也在争相涌入文化影视产业。

  腾讯在2014年6月份高调进入电影行业后,宣布投资拍摄《钟馗伏魔:雪妖魔灵》等6部影片。阿里巴巴也在2014年3月份宣布,斥资62.44亿港元收购文化中国,建立自己的影业公司。艺恩咨询分析师杨洋表示,互联网企业进军影视,并非看中票房,而是借高度交叉融合的文化产业平台,补足互联网在内容方面受制于人的短板。

 

  “倒奶杀牛”现象料进一步加剧

  国内原奶价格一路下滑之下,近期河北等地开始出现奶农“倒奶杀牛”的现象。专家预计,2015年国内原奶价格仍有15%-20%的跌幅,到2015年年中“倒奶杀牛”的现象会进一步加剧,但大规模出现的可能性不大。

  进口奶粉价格的大幅下跌无疑是“倒奶杀牛”现象背后的最主要推手。随着近几年国内奶粉进口量的迅速增长,国际奶粉价格的大起大落也令国内原奶价格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点。专家建议,应在遵守WTO规则的前提下,建立技术性的贸易壁垒来限制进口奶粉的过快增长。长远来看,应建立奶企和奶农的长效利益机制,来确保中国奶业的健康发展。

  坐落于太行山脉和华北平原交界处的河北省行唐县,乃华北最大的奶牛饲养县,屡屡成为近年来奶业风暴的中心,在近期的“倒奶杀牛”事件中,其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过去一年,原奶价格一路下跌,但奶牛饲养成本却在不断上涨。以前一头奶牛,一天能赚20块钱到30块钱,现在基本上不挣钱。所以,很多奶农被迫‘倒奶杀牛’。”自己也是一座存栏量高达1500头奶牛小区老板的行唐县奶业协会会长卢文学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与去年最高时期4元/公斤的原奶收购价格相比,目前的原奶收购价格已经跌到了3.2元/公斤。

 

  低价军团缩编 A股告别两元股

  2015年伊始,A股行情延续向好态势。沪指、深成指、中小板指连续两个交易日收阳,创业板指在新年首个交易日微跌后,昨日报出5.12%的大涨。

  行情持续向好,使得不少公司股价与市值步步走高。对比前期,可以发现A股股价底部正在明显抬高。截至昨日收盘,当日正常交易的所有A股中,价格最低者为山鹰纸业,该股尾盘拉升报涨0.67%,最新价格为3元,这也意味着A股暂别2元股时代。

  未来一段时间内,行情反复震荡,难免仍然催生出2元股,甚至是1元股,但当前的股价结构无疑印证牛市已在路上,因为消灭低价股向来就是牛市的特征之一。

  截至昨日收盘,以当天正常交易的A股为统计样本,沪深两市仍有韶钢松山、重庆钢铁、海南航空等83股的最新股价低于5元,占全部可统计A股比例约为3%。

  从行业分布来看,普钢板块仍是低价股的主力军,88股中有15股来自普钢行业,价格最低的普钢股为山东钢铁,该股近一周维持平台整理,昨日收跌0.93%,报于3.2元;价格最高的普钢股则是沙钢股份,该股昨日微跌0.20%报于4.91元。

 

  医药板块2015年将趋于分化

  1月6日,沉闷了近两月的医药股全线爆发,股价集体飘红。业内分析认为,医药板块前期跑输大盘,主要是市场风格发生变化,导致资金持续从超配的医药板块中流出。但医药行业基本面依然坚实,经过两个月的大幅回调,医药板块估值溢价率已回落至2010年中期水平,部分白马股已具有较高安全边际。当然,在行业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医药标的仅靠内生性增长显然无法支撑高估值,2015年医药板块将趋于分化。

  进入2014年12月以来,医药板块总体走势偏弱,基本处于偃旗息鼓的状态。据兴业证券测算,该月医药指数下跌4.41%,跑输沪深300指数30个点。随着大盘的迅速上涨,板块前期的超额收益已经消失。全年来看,医药板块指数上涨17.98%,在29个一级子行业中,位列倒数第二名。

  “医药板块前期跑输大盘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风格发生变化,导致资金持续从超配药板块中流出。但医药行业基本面依然坚实。”兴业证券解释称,经过两个月的大幅回调,医药板块估值溢价率已回落至2010年中期水平,部分白马股已具有较高安全边际,已逐步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不过,医药板块的估值上行周期一般在两年左右,在延续了近2年的高估值状态后,2015年估值下行的压力较大。东北证券刘林认为,“在行业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医药标的仅靠内生性增长显然无法支撑高估值,2015年医药板块内部将会严重分化。”



(本文由证券时报网授权财新网刊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转载)
版面编辑:郭艳涛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