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快讯

20日三大证券报证券要闻汇总

2015年01月20日 08:16 来源于 财新网
  证券时报网消息 

 

  证券时报

  规范两融疯牛低头 市场分歧加剧

  受监管层出手规范券商两融和银行委托贷款业务等多重利空影响,A股昨日出现“5·30式暴跌”。上证综指盘中大跌逾8%,一度失守3100点大关,收报3116.35点,跌幅7.70%,创出六年半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两市合计成交701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小幅放大。

  指数调节奏

  资金调结构

  从盘面看,昨日二八跷跷板效应尤为突出,主板指数大幅低开杀跌,而中小板指及创业板指则低开高走逆市上行。昨日早盘,中小板指创出5950.86点的反弹新高,创业板指创出1691.14点的历史新高。但午后泥沙俱下,股指期货多个合约跌停,中小创股应声回落,中小板指及创业板指收盘分别下跌2.50%及0.58%。

  此次监管层给“疯牛”降温,股指走势虽与“5·30”如出一辙,但盘面上有很大的差别。昨日市场并未出现千股跌停的普跌局面,恐慌情绪主要集中在融资余额高企的大盘股上。分板块看,券商、保险、银行等金融股昨日几乎全线跌停,这在历史上也属罕见;房地产、煤炭、电力等权重板块跌幅居前,大盘股大面积跌停。反观概念板块,互联网、医疗保健、智能医疗等逆市翻红,信息安全、在线教育、电商概念等微跌,表现远超大盘。

 

  别被自媒体“牛市终结论”扰乱心神

  昨日,A股市场暴跌——期指主力合约首次收盘跌停;上证综指跌7.7%,创下7年多来最大单日跌幅。对于引发暴跌的原因,分析不一而足。而看一下股市暴跌形成过程中资讯尤其是自媒体信息的发酵,或许更有意思。

  上周五晚,证监会宣布对融资类业务违规的12家券商采取监管措施,并对其中3家暂停新开融资融券信用账户3个月。消息发布后,财经媒体、证券分析师、财经类自媒体等的解读主要是集中在券商行业的利空。

  到了上周六,开始有微博、微信号出于权重股融资盘众多以及清查融资违规后部分头寸可能减仓的角度,谈论对大盘的影响。

  到了上周日,开盘前一天,微信特别是微博上大量出现“下周股市会否重现‘5·30’”、“周一开盘暴跌已经形成了基本共识?”等资讯,由少数财经媒体公众号发起的内容经过多轮恐慌传播后,形成大面积转发,并不断扩大负面解读,利空性质由券商等板块风险人为扩大为系统性风险。

  本周一早盘,跌停个股50余只。随着各种开盘播报,“牛市终结”、“中期见顶”等各种议论和资讯纷至沓来,系统性风险继续被放大,在微博上几乎被刷屏。

 

  杠杆资金出逃 两融标的股风险凸显

  上证指数从去年7月连续上涨至今,涨幅累计超过70%,期间鲜有像样调整。昨日沪指大跌7.70%,创7年来最大单日跌幅,诱因来自政策调控等“黑天鹅”事件的共振效应,盘面突出特征是杠杆资金全面杀跌。

  两融标的股主导跌停

  数据显示,两融标的股主导昨日大跌。在154只收盘跌停非ST股中,117只为两融标的股,占比达76%。

  两融余额高和累计涨幅大的两类标的成为昨日跌停股重灾区。首先,两融余额最高的前20只标的股全部跌停。中信证券以331.77亿元居沪深两市两融余额之最,中国平安、海通证券分别以317.55、147.94亿元居融余额第二、第三位;昨日,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均一字跌停。此外跌停的还有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中国银行等银行股,以及多次在股指上攻中担当先锋的中国石化、被研究员普遍看好的地产龙头万科、国企改革和一带一路龙头国投电力和中国铁建等个股,这些品种的两融余额一直稳居两市前30位。可见,跌停的主要力量来自累计融资买入多的个券。

  其次,前期累计涨幅大的融资标的股大面积跌停。去年7月1日至今累计涨幅最大的前十只个股中,除东方财富停牌外,中国交建、国元证券、华泰证券、光大证券、中国中铁等均报收跌停。而累计涨幅超100%的个股,六成跌停。昨日抗跌的品种是以成飞集成为代表的前期超跌品种,多为前期弱势股。

 

  股市大幅调整宽松货币政策顾忌减轻

  昨日股市暴跌,究其原因与证监会重拳规范融资融券业务、中信证券大股东“精准”减持等事件有关。而从管理层意图来看,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或是背后最核心的关键词。分析人士认为,昨日市场大跌,为央行货币政策腾出了更大空间,春节之前重启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概率大增。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周明剑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具体来看,证监会这一针对“两融”的政策并不算严厉,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目的在于防止违规资金进入股市。同时,这对于央行货币政策基调没有实质性影响,降息与降准在春节之后就有望出台。

  据银行机构交易员透露,昨日股市大幅下挫之后,债券市场并未呈现明显的“跷跷板效应”,早盘收益率略有下行,但午后悉数回吐,显示资金从股市转战债市的动力并不足,后市分歧较大。

  但从市场的货币政策预期来看,有不少券商研究人士认为,证监会两融政策以及银监会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炉,可能为央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打开了空间。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迫切需要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此次刺激股市泡沫的举动,客观上将减少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顾忌。

 

  政策面支持A股螺旋式上涨

  受证监会、银监会消息影响,昨日两市股指断崖式下跌,不少分析认为政策因素是大跌的主因。

  银监会出台 《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银行委托贷款的资金来源及用途作出了严格限制,明确商业银行对委托贷款不承担信用风险,禁止将银行授信资金作为委托贷款资金来源。证监会则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类业务检查中违规的公司进行了处罚,12家券商的两融业务被证监会责令进行不同程度的整改措施。

  银监会、证监会同时出手,反映了监管层对天量杠杆资金的担忧。为了保护投资者权益,监管层急令券商上报风险实况。中证登下发通知,质押新规将众多债基企业债挡在质押资格门外。银监会的新规如果严格执行不仅会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同时也堵住了资金绕道进入A股市场的重要通道。长期来看,有利A股长远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前期行情的上涨本就有通过股市解决社会融资问题的预期在内,而如此快速地上涨透支了行情,阻碍了后市的融资进程。加上许多社会实业资金被吸引入市,这可以说是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精神不符。

  面对暴跌行情,投资者不宜盲目恐慌,因为监管层规范市场,并不等于A股市场会重新回归持续低迷的熊市。只有股市走慢牛,吸引长期资金入市,推动直接融资持续有序进行,从而使企业融资成本不断下降,才能完成时代赋予资本市场服务于经济改革转型的历史使命。

 

  证监会:规范两融业务并非打压股市

  昨日沪指暴跌7.7%,创近7年最大单日跌幅,盘中最大跌逾8%,深证成指跌6.61%。其中,金融股跌幅居前,股指期货主力合约跌停,两市成交7012亿,成交量有所放大。

  有市场人士认为,A股暴跌与上周五证监会通报券商融资类业务现场检查情况,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央行货币政策司官员撰文称要防止过度“放水”等因素相关,甚至有言论称监管部门或有意联合打压股市。对此,昨日晚间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周一股市跌幅较大,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上述几方面情况被市场解读为监管部门联合打压股市,这与事实不符。

  邓舸指出,中国证监会于2014年12月中下旬,对45家证券公司融资类业务进行了例行检查,1月16日证监会通报了检查情况。从检查结果看,目前证券公司融资类业务运行平稳,整体风险可控。证监会对12家存在违规行为的券商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旨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融资业务规范发展,市场不宜做过度解读。

  上周五,证监会通报的检查结果显示,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3家公司因存在违规为到期融资融券合约展期问题,被采取了暂停新开融资融券客户信用账户3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其余9家券商也因其他违规问题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行政监管处理。

 

  中国证券报

  AH溢价指数创18月最大单日跌幅

  出,净卖出额为3.27%。不仅如此,恒生AH溢价指数也大跌4.11%,创2013年6月26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继上周一、二沪股通连续出现卖盘大于买盘后,本周一沪股通再度出现了3.27亿元的净卖出额,由此当日的沪股通余额为133.27亿元,额度占比为102.52%;与此同时,港股通的额度使用率则维持在近期相对高位,本周一的余额为96.76亿元,余额占比由上周五的9.69%回落至7.85%。

  本周一沪港通额度使用情况再度出现“沪弱港强”与当日指数表现对应。昨日上证综指大幅低开,由金融股领衔,权重股陷入跌停潮,因此上证综指一路走低,不仅跌破20日均线位置,也失守3200点,报收于3116.35点,全日暴跌260.15点,跌幅达7.70%,创下了6年半最大单日跌幅。恒生指数昨日也呈现出调整走势,但表现强于上证综指。恒生指数昨日跳空低开,早盘冲击平盘未果后一路震荡回落,尾盘跌幅有所收窄,报收于23738.49点,跌幅为1.51%。由此,恒生AH溢价指数昨日报收于127.90点,大跌4.11%,创下2013年6月26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杠杆“谱”难续 牛市上演“变奏曲”

  本周一上证综指暴跌7.70%,创2008年6月10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除了权重股出现了罕见的跌停潮外,股指期货三大合约集体跌停也创下历史首次。市场人士表示,在证监会处罚券商两融违规、银监会限制委托贷款等消息触发了市场的调整。在融资杠杆驱动力渐弱的背景下,建议投资者规避融资偿还压力较大的行业,围绕业绩展开布局。

  权重跌停潮引股指260点暴跌

  2014年12月以后,股指的波动幅度明显加大,2014年12月9日的百点暴跌“阴霾”未散,昨日上证综指便再度遭遇了由权重股跌停潮引领的260点暴跌行情。上证综指7.70%的跌幅,同时创下了2008年6月10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市场不仅罕见的出现了权重股的跌停潮,股指期货三大合约也集体跌停,这也是期指上市以来的首次。

  昨日上证综指以5.94%的低开于3189.73点,盘中一度下挫逾8%,跌破3100点整数关口,尾盘跌幅有所收窄,报收于3116.35点,下跌7.70%,创下了2008年6月10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与上证综指走势类似,深证成指昨日也暴跌了6.61%,报收于10770.93点。在现指暴跌的同时,期指三大合约IF1502、IF1503和IF1506集体跌停,首日上市的IF1509的跌幅也达到了11.70%,创下期指历史以来的首次。

 

  融资客风险骤增

  上周两融监管与风控力度的加强,成为本周一A股市场大幅调整的导火索。最新两融数据显示,上周五两融市场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节奏,而从周一的市场情况来看,上周积极介入的融资客可能面临较大的浮亏。

  据Wind数据,1月16日两融余额为11184.04亿元,较上个交易日增长了52.07亿元。当日的融资余额为11113.63亿元,较上个交易日增长了51.87亿元。整体来看,上周五个交易日的融资净买入额合计高达508.66亿元,处于历史相对高位。

  行业方面来看,上周非银金融和银行是融资涌入最多的领域,净买入额分别达到了108.42亿元和79.49亿元,此外,机械设备、化工和计算机行业的净买入额也分别为61.49亿元、22.00亿元和18.09亿元。个股方面来看,中国南车、中信证券、中国平安、中国银行和中国北车的净买入额最高,均超过了20亿元。

  而本周一,以金融股为代表的诸多权重板块成为了资金撤离的重灾区,上周积极介入的融资客可能由此面临较大的浮亏乃至遭遇强制平仓风险。

 

  政策暖风护航“石墨烯元年”

  中国国际石墨烯行业峰会将于2015年1月21日在上海召开。此次会议将带来石墨烯行业先进技术、科研进程、产业链整合,以及下游应用推广的探讨。作为“万能材料”,石墨烯凭借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能,可引发多个领域革命性突破,带动数万亿美元的新兴产业链。作为石墨烯领域的后起之秀,我国近三年不断出现相关专利,主要集中在石墨烯制备及其在锂电子电池电极中的应用;与此同时,政策面对产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分析人士指出,2015年将是石墨烯元年,未来有望受到政策及资金支持快速实现产业化。随着行业峰会的召开,短期石墨烯板块有望迎来投资机会。

  行业峰会即将召开

  中国国际石墨烯行业峰会将于2015年1月21日在上海召开。据悉,本次会议将会带来世界范围内石墨烯行业最先进的技术发展和科研进程,尤其是中国石墨烯领先企业的经验分享,石墨烯厂商、下游应用厂商以及科研单位将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石墨烯产业链的整合和下游应用的推广。会议亮点包括石墨烯市场现状和中国投资机遇、核心技术创新和制造工艺发展、核心应用现状、国内外顶尖企业的经验分享、商业化之路等。

  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石墨烯以其独特的结构、力学、热性能和光学性能,被称为“万能材料”。相关专家预计,“石墨烯”在未来5到10年会有很大的发展,在相关领域引发革命性的突破,带动价值数万亿美元的新兴产业链。仅在集成电路行业,如果石墨烯能够取代1/10的硅,就将带来5000亿元以上的市场容量。

 

  “1·19”暴跌后三大悬疑待解

  在监管层整顿融资融券业务、中信证券大股东减持及银监会规范委托贷款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周一券商、银行等权重股大面积跌停,沪综指出现近六年半来最大单日跌幅,期指主力合约也历史上首次以跌停报收。

  “1·19”暴跌之后,投资者对于后市走向分歧明显加大,主要关注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大盘何时止跌企稳,二是个股融资偿还潮会否大面积发生,三是后期市场的风格偏好如何判断。

  分析人士指出,短期市场有继续探底动能,但持续大幅下跌的可能性有限;金融股融资成本较高,后期偿还压力不容忽视;伴随大盘周期股强势格局阶段逆转,弱周期消费板块存在超额收益空间。

  沪综指创六年半最大单日跌幅

  上周末,一系列不利信息在A股投资者中发酵,包括:监管部门对券商融资融券业务进行整顿,中信证券等券商被暂停三个月新开融资融券客户信用账户;银监会就《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对委托贷款来源、投向以及银行职责等三方面明确规定;中信证券大股东近期减持套现逾100亿元。受上述利空信息打压,沪深股市迎来“黑色周一”。

  周一,沪综指以3189.73点大幅跳空低开近200点,此后全天基本呈现单边下行走势,盘中最低下探至3095.07点,尾市以3116.35点报收,下跌260.14点,跌幅高达7.70%,为2008年6月11日以来近六年半最大单日跌幅。深成指也深幅调整,以10770.93点报收,下跌6.61%。

 

  上海证券报

  慢牛局面正在形成并趋稳固

  市场短期做多的核心逻辑遭到冲击。证监会对45家证券公司的融资业务检查结束发现部分违规问题,对相关违规券商进行了严厉处罚;与此同时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拟对银行委托贷款严格管理,规定资金用途不得从事债券、期货、金融衍生品、理财产品、股本权益等投资,我们认为触发监管层本次调控行为的关键在于资金“脱实就虚”现象愈发严重。12月份社会融资总量达到1.69万亿元创去年7月份以来的新高,虽然新增人民币信贷亦在经济刺激计划陆续出台背景下出现回升,企业中长期贷款亦出现了反季节性扩张,但是表外融资(委托+信托+票据)达到7290亿元,占整个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大幅上升至43%并创出年内新高,显示货币由金融体系向实体传导的路径仍然不顺畅,这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的短期重点将更加侧重于疏通实体和金融的传导路径,市场所期待的货币政策全面宽松将有所推迟。

  对市场中长期走势乐观,但投资策略锚定的客体需要做调整。事实上,中国货币资金“脱实向虚”现象从2012年底起就已经发生。从全球经济周期角度观察,中美两国在金融危机后,工业部门的恢复进程基本同步,PPI出现明显的背离始于2012年下半年,至此美国经济逐渐向上,中国则开始滑入通缩区间。从2012年四季度开始,我们可以观测到商品房价格指数与PPI出现大幅背离,这是中国本轮货币“脱实向虚”的第一步,即在内生需求偏弱背景下,货币涌入具有金融属性的房地产领域;2014年2月地产价格见顶之后,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短端收益率大幅下行表明资金面宽松起着主导作用;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权益资产预期收益率较债券资产收益率出现优势,以类债券为主的建筑、房地产、煤炭、交通运输、银行等大盘蓝筹股出现了估值的快速修复。

 

  券商策略周报:震荡加剧 不改牛市初心

  上周上证综指最终收于3376.5点,涨91.09点,涨幅2.77%,最高突破3400点;深成指收报11532.80点,涨幅1.84%;中小板指收于5890.85点,涨223.82点,涨幅3.95%;创业板指收于1639.56点,涨86.32点,涨幅5.56%。上周两市成交相比前一周出现明显回落,总成交金额为25914亿元,单日平均成交额为5183亿元。

  上周市场风格出现微妙变化,大盘蓝筹股与中小盘题材股从此消彼长过渡到百花齐放;从行业表现看,上周多数行业出现上涨,其中计算机、传媒、银行、非银金融、家用电器以及电器设备等行业涨幅居前,而交通运输、有色金属、钢铁、建筑材料以及食品饮料等行业跌幅居前。

  招商证券:

  之前市场低估了央行货币政策和二级市场博弈的剧烈程度,短期市场对于一季度行情过于乐观,面临10%左右的技术调整后将高位震荡,市场破位下行概率不大,最坏情况下在3000点附近也能企稳。目前投资者面临的不是方向抉择问题,而是操作问题。

  银河证券:

  震荡、波动是目前阶段的市场特征,趋势上仍然向上。短期我们继续看好以银行、保险、券商为主的大金融板块,同时认为创业板部分业绩不错、方向明确的标的也有机会。在更为均衡的市场风格下,大小盘均有机会,耐心不折腾是关键。

 

  牛市放缓 三原则布局防御

  加强两融业务监管是前期监管逻辑的延续。证监会对部分券商暂停新开融资融券客户信用账户三个月,并强调“账户资产50万元以上”的业务门槛规定。这表明监管层正持续加强对金融风险的关注,防患于未然。这一监管是前期监管逻辑的延续,其目的是促使市场在中期更平稳运行。自去年12月以来,监管层已先后实施专项检查两融业务、加强退市风险警示、点名通报18家涉嫌股价操纵上市公司、打击内幕交易等监管行为,本次通告既是去年12月两融业务专项检查的结果,也是前期整体监管逻辑的进一步延续。

  该监管措施将使短期市场风险偏好下降。本轮行情具有增量资金和杠杆操作相叠加的特征,这使得市场能够在短期内快速放大量价,在此背景下监管层持续性的实施金融风险防范有助于市场行情的长期可持续性。从具体措施来看,本次监管措施的执行主要是限制增量业务,而非直接针对存量业务,但短期内这一监管措施将降低市场风险偏好。由于避险情绪的存在,市场有可能进行短期调整。

  结合一行三会近期的政策变动,短期资金成本下降预期将受影响。自去年12月起央行已连续七周暂停公开市场操作;1月16日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对委托贷款的来源和用途两端加强监管;保监会在近期召开会议,提示险资运用的合规性及相关风险。综合考虑一行三会近期政策在边际上的变动,短期内资金成本下降预期将受到影响,市场波动率将进一步放大。

 

  短线市场风格或有转换

  近两周市场在高位震荡过程中,增量资金表现出明显的增长乏力迹象,自两融余额突破万亿元以来增速明显放缓,融资买入额相比此前明显下降彰显增量资金介入乏力。凭借融资杠杆进行估值修复的权重股大多陷入滞涨或调整,资金在此类板块中出现净流出迹象。我们不排除期间新股申购分流资金的冲击,不过近期无论从开户数下降还是成交量萎缩情况看,场外资金介入意愿趋弱。此外,上周末三家龙头券商两融新开户业务遭遇暂停三个月的严厉处罚,两融开户门槛明确至50万元,对市场资金面形成短期冲击。由于券商股向来在较大的行情中起到风向标作用,且指数上涨过程中,金融股对指数的拉抬作用非常明显,作为本轮吸金大户的金融股对资金面的敏感度较高,市场心理层面谨慎情绪上升将会对行情发展形成较强制约。基于此,判断后市大盘可能再次步入存量资金反复博弈格局,这种市场环境比较有利于中小盘题材股的活跃。再叠加基本面关注度上升等因素,短线市场风格或有转换。

  投资策略上建议适当降低仓位,持仓配置需防御与业绩并重。一方面,以医药、零售、农业等为代表的避险型板块此前累计涨幅远不及指数表现,后市此类品种的防御性特征可能会逐渐显现。另一方面,年报业绩与高送转预期历来是一季度题材炒作的热点所在,首家年报出炉后年报窗口随之打开,这可能会给中小盘股带来反复活跃的机会。当然高估值成长股将面临业绩证实与证伪的考验,个股方面机会与风险并存。

 

  肖钢:将采取多项措施便利跨境投资

  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在19日举行的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沪港通推出两个月来总体上运行非常好,下一步要根据试点运行的情况,不断优化沪港通的机制,其前提是两地的投资者要熟悉对方的规则。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在同一场合回应称,沪港通优化工作一直在探讨当中,深港通将是第二个步骤,相信技术上可于年内推出。香港交易所总裁李小加则表示,深港通将是沪港通的升级版,但深港通目前仍未有具体方案。

  沪港通扩容

  将以投资者熟悉对方市场为前提

  肖钢表示,沪港通是一个制度上的创新。因为它是在中国资本项下还没有完全开放的情况下,通过两地交易所技术上的连接,创造出一种操作便利、风险又可控的跨境证券投资新模式,让两地投资者在不改变两地各自法律规则和投资者习惯的前提下,能够实现跨境投融资。

  “但是也应该看到沪港通推出才两个月,时间很短,我们也缺乏经验。总的来说这两个月运行非常好,下一步我们还要根据试点运行的情况,不断优化沪港通的机制,要充分发挥好沪港通这样一个桥梁纽带作用。” 肖钢说。



(本文由证券时报网授权财新网刊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转载)
版面编辑:郭艳涛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