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快讯

22日重要财经新闻汇总(更新中)

2015年01月22日 08:18 来源于 财新网
  证券时报网消息 

 

  去年四季度基金大赚3000亿 全年5200亿

  截至今日,除金元惠理等少数几家基金公司外,其他85家基金公司四季报均公布完毕。受益去年四季度股市大幅上涨,基金整体获得丰厚的绝对回报,各类基金单季盈利3000亿元,加上前三季度2200亿元的盈利,去年全年基金总体盈利5200亿元,创2010年以来5年最高。

  根据天相投顾统计,去年四季度股市大幅飙升,偏股基金成为盈利大户,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单季分别赚2044亿元和467亿元,两者合计盈利达到2511亿元,占基金总盈利的84%,规模保持稳定增长的货币基金去年四季度盈利210亿元,和三季度基本相当。

  去年股市呈前低后高走势,上半年偏股基金整体亏损,但在货币基金盈利拉动下,基金整体盈利近百亿元,去年三季度股市触底反弹,单季基金合计盈利达到2110亿元,四季度基金盈利再度增长,使得基金在去年全年合计盈利规模达到5200亿元的可观水平,创出五年最高。

  由于规模大小和基金业绩表现差异巨大,基金公司去年四季度乃至全年盈利情况极为分化,就去年四季度情况看,85家基金公司中有83家旗下基金整体盈利,其中有7家基金公司盈利超100亿元,有效资产规模最大的华夏基金当季盈利332亿元,在基金公司中位居第一,嘉实基金以286亿元排名第二,易方达基金、博时基金、南方基金、华安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等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四季度盈利规模均超过100亿元,特别是规模并不大的华泰柏瑞基金跻身盈利百亿俱乐部,可谓一只大黑马。申万菱信、银华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公司旗下基金盈利也颇为丰厚跻身前十。

  2014年全年,共有17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盈利超过100亿元大关,凭借巨大的管理规模和稳定的投资业绩,大型基金公司再度成为盈利主力军,其中华夏基金旗下各类基金去年全年合计盈利506亿元,高居基金公司盈利榜首位,其盈利几乎占全行业的十分之一。嘉实基金以394亿元排名盈利榜次席,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和天弘基金分别以266亿、254亿和253亿元的盈利规模排名第三到第五位,博时基金以220亿元盈利规模排名第六。工银瑞信、华安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和银华基金进入盈利前十。

 

  基金加仓金融股逾11个百分点 中国平安成第一重仓股

  去年四季度,被打入冷宫四年多的金融股重获基金青睐,基金单季度整体凶猛加仓金融股逾11个百分点,基金对金融股的配置比重猛升至14.86%。个股方面,基金对中国平安、保利地产和兴业银行等金融地产股大幅买入或增持,中国平安也一举取代伊利股份成为基金新的第一大重仓股。

  从3.7%到14.86% 基金大肆加仓金融股。在去年四季度之前,基金对金融股的配置整体处于极为轻配的状态,而从2010年大幅减持金融股开始,这一轻配状态延续了四年多。不过,去年四季度,基金对金融股的态度快速反转,基金整体上纷纷买入或加仓包括银行、保险和券商在内的金融股。

  据天相投顾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基金对金融股的配置比例达到14.86%,比去年三季末的3.7%大幅上升11.16个百分点,这也是四年来基金首度大幅加仓金融股,基金上一次配置较高的金融股还要追溯到2010年初。除了金融股之外,基金对房地产板块的配置比重也有显著上升,从去年三季末的2.49%上升到去年底的6.38%。在加仓金融地产的同时,基金对制造业板块大幅减持13.33个百分点。

  具体到基金公司,共有25家公司去年四季度加仓金融股超过15个百分点,其中有15家超过20个百分点,国金通用、融通基金、财通基金、泰达宏利、信达澳银、民生加银和汇丰晋信等中小公司加仓金融股最为凶猛,均超过25个百分点。大型基金公司中以中银基金、交银施罗德、上投摩根、博时基金和广发基金加仓金融股最为积极,加仓幅度均在15个百分点以上。国金通用和信达澳银还大幅加仓房地产板块达20个百分点。不过,华商基金、富国基金、鹏华基金和中欧基金等公司对金融股的配置比重维持在较低水平。

  单只基金方面,截至去年底共有100只偏股基金持有金融股市值占净值的30%以上,其中绝大部分在去年四季度买入或加仓,有10只基金金融股市值超过净值的一半,基金通乾、信达消费和汇丰策略排名前三,金融股市值分别达净值的63.08%、62.66%和60.08%,但仍有超百只基金零配置,更有众多基金配置比重不到5%。

 

  保险股预热“混改”国有股东迎来退出时机

  昨日,保险板块集体涨停,“保险股启动混改大幕”成为重要利好因素。

  周二停牌的新华保险昨日被传出股权转让的消息,即大股东中央汇金向阿里巴巴转让所持新华保险的部分股权。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罗毅认为,新华保险的混改只是一个开始,预计其他国资险企也将有所动作,混改将全面提升险企活力。

  阿里巴巴如果此次能战略入股新华保险,意味着在发起设立财险公司众安保险之后,阿里在寿险市场上又向前迈出了一步。目前,新华保险在健康产业链上已有布局,在全国十几个地区设立了健康管理中心,而阿里则正在推进阿里大健康版图,双方合作空间巨大。

  中国太保昨日也有最新动向,公司股东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拟以所持中国太保部分A股股票为标的,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募资规模不超过 35亿元。

  证券时报记者从接近太保人士处了解到,与新华保险引入民营股东不同,太保此次国有股东的融资行为,并非意味着参与“混改”,也不可简单地理解为股东减持行为。

  方正证券分析师表示,这一时机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发行人将拥有低成本融资和溢价减持机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债券赋予持有人股票的看涨期权,因此发行利率一般都会大幅低于普通公司债券利率或者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而如果可转换债券转股价高于当前市场价,实际将为发行人提供溢价减持机会。

  未来投资者如果选择可交换债转股,可以让中国太保的结构更加多元化;如果可交换债的持有者是中国太保的员工或者管理层,则是一种股权激励,对股价有正面刺激;而如果是民企接盘,会有益于完善公司结构。

  随着二级市场金融股价不断冲高,股东减持成为新常态,中信证券大股东的3.48亿股减持就是一例。与中信证券等公司股东在二级市场上套现不同的是,此次保险公司的国有股东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发行债券的方式,减轻了对二级市场的冲击。

  在资金面上,华泰证券分析师认为,昨日融资买入额的增长与保险股上涨行情之间的关联较大,预计市场对保险标的股的融资余额还会持续增加,只是增速会比过去两个月有所下降。

 

  我国公私募基金规模达21万亿 三理由看好基金业发展

  在昨日举办的融资中国2015资本年会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汤进喜认为资产管理行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汤进喜表示,去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生了很多变化,从公募基金发展到私募基金,现在备案的私募产品不仅包括私募证券、股权和创投基金,也包括了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及子公司,还有期货公司的产品,目前公募私募基金规模已达21万亿元。

  汤进喜看好基金业发展前途主要有三方面理由:一是监管转型激发了行业的发展和市场活力。二是经济转型和金融改革带来空间。经济新常态下,混合所有制改革、医疗改革和一带一路,为股权投资基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三是居民收入增加和养老金改革,增加财富管理的需求。改革30年来,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2013年末达到47万亿,2022年将达到80万亿,社保基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对专业化投资运营需求巨大,这是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巨大的机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也为资产管理行业提供了技术支持。

 

  周小川:货币政策为结构性改革提供空间时间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1日在瑞士参加专题研讨会时表示,货币政策可以为结构性改革提供空间和时间,但不是万能药。

  周小川在参加2015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主办的“全球市场波动是否已成为新常态”专题研讨会上说,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是近期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性上升的主要原因。

  周小川认为,货币政策可以为结构性改革提供空间和时间,但不是万能药。应将政府干预与央行的逆周期调控和宏观审慎政策区分开来。他对中国经济前景表示乐观,认为油价下跌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但可能会影响到对非化石能源的投资。

  周小川说,中国金融市场日益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中国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定。

 

  央行证实续作MLF2695亿新增500亿

  针对近期不断传出央行续作中期借贷便利(MLF)的消息,央行终于在昨日作出正式回应。

  昨日,央行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近期央行续作了到期的2695亿元MLF,并新增500亿元。操作对象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期限3个月,利率3.5%。

  央行方面称,此举为继续发挥MLF的结构性引导功能,强化正向激励作用,同时也为应对春节前的流动性季节性波动,促进货币市场平稳运行。

  20日,市场爆出兴业、浦发两家银行获得央行加量续作MLF。其中,浦发银行到期200亿,续作400亿;兴业银行到期300亿,续作500亿。

  民生证券此前发布研报称,央行加大了MLF续发力度,预计春节前资金面不会紧张。

  国信证券研报则表示,既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还在使用,那么全面降准的时点自然也就可以进一步推迟。不过今年基础货币缺口相较去年明显扩大,预计有3万亿左右,所以央行降准的必要性一直存在,问题只是全面降准的时点而已。

  “最可能全面降准的时点应该是在今年二季度,因为二季度向来是新增外汇占款的全年低点,届时国内资金面趋紧的压力会更高。”国信证券研报称。

  MLF于去年9月份初创,其作为央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采取质押方式发放,并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

  当时央行通过此工具向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大规模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分别投放基础货币5000亿元和2695亿元,期限均为3个月,利率为3.5%,在提供流动性的同时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引导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增长。

 

  国务院首次全面部署唤醒财政存量资金

  为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要求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这意味着,列入一般公共预算但最终没花出去的沉淀资金,土地出让金等政府性基金、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项目中没花出去的专款专用资金……这些以往趴在账上的财政存量资金,今后都有望被“唤醒”,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通知提出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十项主要措施。一是清理一般公算结转结余资金,二是清理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资金,三是加强转移支付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四是加强部门预算结转结余资金管理,五是规范权责发生制核算,六是严格规范财政专户管理,七是加强收入缴库管理,八是加强预算周转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偿债准备金管理,九是编制三年滚动预算,十是加大督查和问责力度。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充分释放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作用,对稳增长、惠民生有重要意义,也是经济运行新常态必须直面的问题。其实,“盘活存量”是本届政府创新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财政资金、公积金、土地、住宅、货币流动性,都面临如何“盘活存量”的挑战。

  通知要求,财政部要加大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跟踪监控力度;对支出进度慢、盘活存量资金不力的地区或部门及时进行通报或约谈,并研究建立盘活存量资金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各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对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财政存量资金的审计,重点关注该用未用、使用绩效低下等问题,促进存量资金尽快落实到项目和发挥效益。中国人民银行要加强对市场流动性的监控,防止因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形成流动性波动。监察机关要对违法违规行为追究责任,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说,在财政吃紧情况下,仍有大量资金长期趴在账上,造成闲置浪费,也暴露出财政资金管理漏洞,容易被挤占挪用,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资本补充再添新渠道 保险公司可发行资本补充债券

  保险公司资本补充再添新渠道。昨日,央行和保监会联合发布文件,对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券予以规范。

  根据此前保监会披露的《保险公司资本补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保险公司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补充实际资本,包括但不限于:普通股、优先股、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债务性资本工具、应急资本、保单责任证券化产品、非传统再保险。

  昨日文件的发布,意味着保险公司再添“补血”新工具。根据文件要求,资本补充债券是指保险公司发行的用于补充资本,发行期限在五年以上(含五年),清偿顺序列于保单责任和其他普通负债之后,先于保险公司股权资本的债券。

  文件称,保险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连续经营超过三年;上年末未经审计和最近一季度财务报告中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最近三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中国人民银行和保监会要求的其他条件。

  当发行人确保资本补充债券赎回后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时,允许发行人对资本补充债券设定赎回权,但赎回时间至少在资本补充债券发行满五年以后。

  文件要求,资本补充债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与交易初始评级应当聘请两家具有评级资质的信用评级公司进行持续信用评级。与此同时,鼓励保险公司采取多元化信用评级方式,支持对资本补充债券采用投资者付费模式进行信用评级。而相关投资者应建立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加强对投资风险自主判断,减少对外部评级的依赖。

  为了防止保险机构间过多互持资本补充债券,文件规定,保险公司持有其他保险公司的资本补充债券和符合中国保监会要求的次级定期债务的余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20%,并按保监会的有关规定计提最低资本。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与其子公司之间不得相互认购资本补充债券;同一保险集团(控股)公司的子公司之间不得相互认购资本补充债券。



(本文由证券时报网授权财新网刊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转载)
版面编辑:郭艳涛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