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快讯

地方申请国家级新区热情降温:政策含金量在下降

2015年05月03日 13:22 来源于 财新网

  证券时报网消息 4月25日,中国政府网对外发布消息称,国务院于近日印发《关于同意设立湖南湘江新区的批复》(国函[2015]66号)——这意味着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终于尘埃落定。

  湖南湘江新区位于湘江西岸,包括长沙市岳麓区、望城区和宁乡县部分区域,面积490平方公里。国务院在“批复”中指出,设立湖南湘江新区,是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带动湖南省乃至长江中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中部地区包括河南郑州的郑东新区、湖北武汉的东湖高新区等,都一度“竞逐”申报国家级新区,但最终湖南长沙的湘江新区却拔得头筹,成为全国第12个国家级新区,也是今年内国务院批复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湖南长沙加快湘江新区建设,有利于构建产业承接和要素集聚新平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有利于打造中部地区崛起新增长极,引领和带动湖南乃至长江中游地区更好更快发展。”长沙市发改委副主任吴新伟如此评价“新区”的获批。

  而在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肖毅敏看来,作为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两大国家战略出台后,中部区域内获批的首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建设的成败,对于中部地区筹建国家级新区,具有探索和示范意义。

  湘江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

  湘江新区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包括岳麓区、望城区和宁乡县部分区域。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湘江新区的核心区为岳麓区岳麓街道等15个街道、望城区喻家坡街道等8个街道以及宁乡县金洲镇,面积490平方公里。2014年,该区域常住人口8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970亿元,财政总收入167亿元,工业增加值211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湘江新区的范围内,已经拥有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形成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医药、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是中部地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湘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综合管理部部长李爱诚表示,湘江新区战略定位为“三区一高地”,即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聚集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以及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

  在此背景下,根据湖南省发改委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湘江新区在功能分区方面,将构建功能协调互动、空间舒展有序的“两走廊、五基地”总体发展格局。所谓“两走廊”:一是湘江西岸现代服务业走廊,重点发展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商贸物流、中介服务、生态旅游等服务业;二是319国道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廊,依托区域内重要产业园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

  所谓“五基地”:一是自主创新引领基地;二是先进制造业发展基地,围绕工程机械、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食品加工、再制造等支柱产业;三是总部经济集聚基地,高标准建设梅溪湖总部经济区、洋湖总部经济区和滨水新城;四是生态旅游休闲基地;五是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基地。

  “此前批复的国家级新区,基本集中在沿海和西部两大区域,而在中部内陆一直缺少国家级新区的筹建经验。”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肖毅敏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

  长沙市发改委副主任吴新伟则认为,湘江新区的建设尝试,将为培育沿江开发开放新支点,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支撑;给探索“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新经验,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示范。

  竞逐中部国家级新区

  事实上,除了长沙之外,同样位于中部地区的郑州、武汉,都曾一度加入了国家级新区的“竞逐赛”。早在2010年前后,河南省会郑州一度提出,将以郑东新区为核心区打造国家级新区的构想,但至今未获得实质性进展。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谷建全对经济观察报记者分析称,国务院对于“新区”的批复,往往还有区域平衡的考虑。

  据经济观察报了解,目前仅国务院层面批复河南的就有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尤其是2012年7月,以郑州市新郑国际机场附近的新郑综合保税区为核心的航空经济体和航空都市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国务院批复的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

  “郑州的产业发展思路,是依托航空港大力发展物流和对外贸易。”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谷建全表示:“当前,河南方面的重点是依托航空和铁路的物流优势,全力以赴申请自贸区,而非综合性的国家级新区。”

  相比之下,拥有九省通衢区位优势和高校科研机构云集的武汉,在中部“国家级新区”的竞逐上,则更显竞争力。2013年11月,武汉市发改委一度对外表示,武汉拟以东湖高新区为核心申报国家级新区。

  但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武汉市政府内部并未就自身国家级新区的规划达成一致意见。武汉市政府参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武汉筹建国家级新区存在多个版本,包括以东西湖保税园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区、以商贸物流为主导的汉口北区域、以高新技术园区为主导的东湖高新区、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的“大车都”等。

  “事实上,武汉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级新区筹建方案。”叶青分析,以东湖高新区为例,作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其获得的部分政策支持力度并不亚于国家级新区:“因此,尽管民间呼声很高,但武汉地方政府对于申请国家级新区并不积极。”

  对此,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进一步分析,截止目前国务院已经批复了12个国家级新区,但是相比较早期获批的浦东新区,中央对于新区的实质性政策支持,譬如税收优惠力度等“实惠”在逐步减弱。国家级新区的“政策含金量”越来越少,这也是郑州、武汉等地申报国家级新区热情渐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比之下,位于湖南长沙的湘江新区,则显得准备充分,定位明晰。早在2008年,在长沙湘江以西的区域,就正式挂牌成立长沙大河西先导区,6年来先后投资5700多亿元建设道路交通、市政配套、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产业投资等项目1700多个,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构筑了“一江两岸、东提西拓”的长沙城市新格局。“大河西先导区的筹建,就是为给后续申报国家级新区做准备。”湖南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童中贤直言。

  2014年6月,经湖南省委研究同意、省政府批复,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正式更名为湘江新区。其后不到一年,2015年4月,湘江新区正式获批国家级新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肖毅敏认为:作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方面如何充分利用政策和自身产业优势,探索出一条适合中部内陆新区的发展经验,湘江新区的建设显然任重道远。



(本文由证券时报网授权财新网刊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转载)
版面编辑:邱祺璞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