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快讯

欧亚集团大股东紧急增持135万股 有心反击安邦

2015年12月29日 08:19 来源于 财新网

  证券时报网消息 年末资本潮涌,野蛮人安邦的进击与反击大战正烈。

  近日,安邦保险在二级市场疯狂举牌,标的包括欧亚集团、金地集团等。欧亚集团12月21日公告称当天收到安邦保险集团旗下安邦人寿、和谐保险、安邦养老共同发来的通知,截至12月18日,上述公司合计持有公司股份15908855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00003%。随后,欧亚集团23日公告称大股东增持135万股,意在阻止安邦获得大股东席位。

  另外,截至12月18日,安邦人寿合计持有金地集团14.60%股份,而此前截至12月10日其持股比例仅为14.3%;值得一提的是,金地集团大股东生命人寿自2014年开始就一直在跟安邦战斗,阻止其控股生命人寿。

  北京一家险企的资管总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安邦增持的股份,主要奔着控股权而去,因为安邦不仅是要进行保险投资,而且是要做产业链布局,目前金融、地产是其重点布局的领域。

  与此同时,安邦还在增补“弹药”。12月25日,安邦人寿公布150亿元资本补充债券,发行期限为10年,在第五年末附有条件的赎回权,利率区间为4%-4.9%。

  反击:

  保控股权防杠杆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12月以来,安邦集团旗下企业动用近300亿元资金在资本市场扫货,其中涉及到的股票包括欧亚集团、大商股份、金地集团、同仁堂、民生银行等在内的7只个股。

  对此,欧亚集团大股东长春市汽车城商业总公司(以下简称“商业总公司”)于12月17-22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合计135万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0.85%。本次增持后,商业总公司持有公司股份3766.39万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23.68%。

  对此次增持的初衷,时代周报记者致电欧亚集团董事会办公室,对方仅回应称,安邦保险的举牌意图尚不知晓,目前管理层也并未讨论过这个问题,未来大股东是否会继续增持还是以公告为准。

  几乎同时被安邦增持的金地集团董事会办公室回应时代周报记者称,董事会尚未接到安邦保险的持股通知,其二级市场的举动符合规程,目前公司对此尚无任何表态。

  虽然对媒体谨慎不言,但上述公司起码没有对安邦的“进击”表示欢迎。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证券研究所所长吕随启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欧亚集团首先是担心控制权被剥夺,从而陷入被动。另外,近期一些报道也指出,险资在短期内动辄上百亿元的增持,可能会借助杠杆,如此高风险行为,事后不排除会遭到调查,而如果外来股东遭到调查,对上市公司也会造成一些影响。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直言,公司的大股东对公司的发展规划有较高的话语权,而险资的进入可能打破其原有规划,为了不陷入被动,所以原股东会进行防御。但他同时指出,不排除个别公司的股东会借机唱双簧,由险资进行收购,而原股东则进行反收购,借助股权之争使股价抬高,如此一来,双方可能会借机套现,最终都将成为获利方。不过如果这成为现实,上市公司将名誉扫地。

  “安邦的大规模举牌会令上市公司大股东产生危机感这是肯定的,大股东害怕股权地位乃至经营主导权丧失,并且如果安邦的持股比例超过30%,公司就会被私有化的可能。”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谢辉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如果安邦有控股权的意图,欧亚集团可能就得反收购。参照美国股市来看,反收购的举措其实有很多,只是目前国内市场还比较少见这样的收购与反收购案例。”

  进击目的:

  财务投资OR控股权

  时代周报记者上周多次联系安邦保险,对于其近期密集举牌、增持的意图,截至发稿安邦保险并未给予回应。

  安邦保险一位前员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安邦保险对证券信托,地产、信托、保险等都有所布局,长期以来,安邦看好我国金融、房地产两个行业,其集中投资或为绑定中国经济支柱,不是短期的财务投资。“吴小晖(安邦保险集团董事长兼CEO)一贯主张想做什么,就收购一家行业内的好公司。”这位前员工透露,国际化金融集团也是吴小晖早期确立的目标,而在国内则要学习平安,进行全产业链的布局。

  “近期险资投资股票更为集中,各自的布局不尽相同。”北京一家保险公司投资部总经理向时代周报记者直言,其他保险公司可能是财务投资,但如果是安邦,在其投资的主要标的中,仍以获得控股权为主。“安邦想在全球布局地产以及金融行业,未来将加大产业整合。”他进一步解释称,对于安邦而言,股权投资更多的是产业的布局,而不仅局限于险资投资的角度,在安邦板块中,目前其主要对商业、地产、金融有想法,所持有的股票也基本围绕上述三个板块。

  某寿险公司北京分部负责人也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随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放宽,其实近几年保险资金在二级市场的投资十分普遍,但很多公司十分低调,如果单纯的财务投资,更多是将持股比例保持在5%以下。

  不过,有安邦前员工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从安邦以往的风格来看,最近的集中增持主要是财务投资,“安邦很看好我国的金融、地产两个领域的发展,因此重仓这两个行业的股票。”他说,“如果想要控股权,安邦更倾向于股权投资,而不是单纯的二级市场买卖,其中以收购成都农商行最为典型。”

  “安邦在A股市场大范围举牌,并不一定是为了争夺控股权。”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证券投资系主任陈晓丹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事实上,国内的上市公司在市值管理上普遍做得不是很好,所以“目前国内蓝筹股的股价都非常低,这也是安邦保险之所以大量举牌的原因”。

  值得关注的是,安邦保险在投资金融街时,同样标榜财务投资。12月11日,金融街公告中显示,安邦保险集团名下的和谐健康和安邦人寿过去一年时间通过投资账户耗资16.13亿元继续增持金融街控股A股股票近1.5亿股(约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安邦保险已经总计持有金融街控股总股本的25%。随即安邦保险在与媒体交流中明确态度称,系财务投资。

  而金融街则称,如果是作为财务投资,金融街控股对此表示欢迎。

  胜负:

  险资强悍 “毒丸”意义不大

  刘胜军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时表示,安邦保险资金实力雄厚,若要争控股权,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有较大威胁性。不过对于欧亚集团,安邦未必会愿意再耗大量的资金进驻。

  北京一家寿险公司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抵御外来投资者,最简单的办法便是增持,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更多会采取这种办法。对于其他的办法,其实在这次万宝之争中,也有被提及,比如事业合伙人制度、毒丸计划。

  所谓的毒丸计划,最早起源于美国,正式名称为“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最初的形式是目标公司向普通股股东发行优先股,一旦公司被收购,股东持有的优先股就可以转换为一定数额的收购方股票。

  易居研究陆军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应对外来股东的“入侵”方面,加大员工持股称得上是上上策,应该鼓励中高层员工持股,同时鼓励普通职员积极认购股票,甚至可以增设新的公司福利,进而激励员工持股。

  尽管如此,险资依然强悍难敌。

  “对于如何进行防御,增持是惯用的手法,说到底都是资本的较量,而保险长期资金有先天的优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吕随启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但所谓的毒丸计划并不能成立,它适用于美国市场,因为有普通股与优先股之分,发一些优先股,优先股比普通股更便宜,实施后原有股东权利更集中,二级市场的资金会被打败。而国内股票实行同股同权,所以毒丸计划意义不大,而员工持股通常的比例并不大,很难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北京一家保险公司投资部总经理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亦直言,除非是股票市场过大,保险资金无法撬动,在大多数情况下,保险资金的长期性是其他资本难以匹敌的,如果说想要争夺控股权,保险资金有着先天的优势。如果是民营资本,长期来看,恐怕难以抵挡安邦这类保险资金。“每个行业都有周期性,对于保险而言,需要的是长期投资,如果对一家公司看好,可以持有二三十年,甚至更长,这是大部分股东无法承受的。”他进一步解释称,如果中间行业周期下行,市值下降,部分股东减持,那么保险资金便有机可乘。

  刘胜军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认为,如果要阻止险资争夺控股权,就目前国内的上市公司而言,尚无太多的经验和办法,估计也只能是依靠自己增持并引入战略投资者,且不一定有胜算。“以安邦保险的实力,如若真的要夺取控制权,欧亚集团大股东未必有能力对抗。”

  对于保险资金近期在资本市场的疯狂投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对行业而言或是好事,至少对于其他的大股东会有一些制约,他们不敢随便稀释股份,不敢随便减持,而当大股东保持一定持股比例时,一定程度上也会促使其做好公司。

  不过,险资的激进投资,势必有一定的杠杆风险。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如果投资大幅亏损,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将承压,如果不能及时补充,一些业务甚至可能被叫停。他强调:“如果市场行情不好,会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而如果不想让资金链断裂,必须得想办法挨过去。”话音刚落,12月25日,安邦人寿发行150亿元资本补充债券,发行期限为10年,在第五年末附有条件的赎回权,利率区间为4%-4.9%。分析人士认为,安邦此次募集的150亿元,或许将成为其A股举牌的新“弹药”。



(本文由证券时报网授权财新网刊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转载)
版面编辑:卢玲艳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