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快讯

华灿光电延迟回复重组问询 目标公司私有化后资产大幅缩水

2016年10月31日 20:17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证券时报网消息 记者 曾灿 华灿光电(300323)正在推进对和谐光电的收购,10月15日披露重组预案之后,这笔国内MEMS行业最大的一笔收购引起市场热议,同时,监管部门也予以了充分关注。截至今日,公司尚未披露对交易所重组问询函的回复。

  对于交易所关注的问题,华灿光电未在25日收到问询函之后及时披露具体内容,而是只在10月28日的重组停牌进展公告中提及了此事。同时,“由于问询函问题较多,需要对相关情况逐项核实,所涉及的工作量较大,公司难以在问询函规定的回复时间之前完成相关工作。”

  交易所关注重组18大问题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在深交所网站上找到了这份问询函,该函件就华灿光电此次重组方案的18个方面、共36个问题提出了问询或要求补充说明,并要求公司在10月28日之前提供对相关问题的答复。显然,华灿光电目前仍未完成这一工作。

  华灿光电此次拟收购的和谐光电本身未开展实际业务,其主要资产为拟收购的资产MEMSIC,后者主要资产为美新半导体。根据问询函,交易所关注的内容主要包括:标的资产和谐光电何时能完成对MEMSIC的收购、MEMSIC的主要财务指标及毛利率情况、MEMSIC在2013年的私有化价格情况、业绩承诺的可实现性、估值的合理性、重组是否实质性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等问题。

  有券商投行人士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上述问询函中的很多问题,对此次重组的推进以及监管部门的判断、审批都存在重大影响,因此本应在预案中就有披露,诸如标的资产的毛利率情况、市场占有率情况及此前股权转让的价格等等。

  记者了解到,不论是华灿光电管理层还是此次重组的主导者之一IDG方面,都对此次重组寄予厚望,期待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可以实现又一次转型发展。但由于华灿光电的此次重组在股权结构设计上十分复杂,同时重组之前标的资产本身也进行了重组,半年的停牌期可能“不够用”,重组方案被提诸多问题。

  集成业务是美新亏损替罪羊?

  除了交易所问及的内容之外,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还注意到,一方面,华灿光电此次将注入的MEMSIC近年能实现盈利,关键在于剥离了系统集成业务(美新微纳),该业务资产、营收规模较小,但亏损巨大。

  对于美新微纳这笔亏损业务,华灿光电在重组预案中只是稍有提及,但因该业务对的MEMSIC的业绩指标影响巨大,其具体情况影响着投资者对MEMSIC实际盈利水平的判断,因此,深交所也要求华灿光电补充披露重组前MEMSIC系统集成业务与MEMS器件业务的关系情况。

  据华灿光电披露, 美新微纳剥离后,MEMSIC在2015、2016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达到为4490万元、2720万元,而剥离前的同期数据则为-8085万元、-815万元。2015年底及2016年6月末,美新微纳的总资产分别为3800万元、3500万元,2015年全年及2016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00万元、1088万元,但同期亏损额分别达到1.26亿元、3535万元。

  事实上,从MEMSIC在纳斯达克上市期间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2010~2013年这4年间,MEMSIC均处于亏损状态。其中,2010及2011年的亏损额分别达到736万美元、608万美元。按照重组预案披露的情况来看,MEMSIC连年亏损的原因应归咎于集成业务,但实际情况是否如此,还有待华灿光电进一步披露。

  远超行业龙头的营业利润率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是,按照华灿光电披露的、剥离了集成业务之后(即公司此次拟收购资产)的数据来看,MEMSIC每年的采购金额均占到营收总金额的80%以上,但公司依旧能实现超过12%的营业利润率水平(MEMSIC的毛利率水平未予披露)。

  以2015年为例,当年MEMSIC的采购总金额为2.79亿元,营业总收入为3.19亿元,采购占收入比重为87.46%。而据华灿光电披露,MEMSIC同期实现营业利润为3956万元,据此推算营业利润率为12.4%,这一指标远高于行业龙头博世(Bosch)和意法半导体(ST)平均5%左右的营业利润率水平。对比国内同行,目前国内加速度计销量最大的苏州明皓至今仍是亏损状态。

  那么,MEMSIC是如何远超世界顶尖同行企业、实现如此高的利润率水平的?恐怕仅从技术及市场的角度难以向投资者阐明。

  另外,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还注意到,自2013年被私有化至今,MEMSIC的营收指标有小幅下降,但是公司资产规模却大幅缩水。根据新浪财经美股公开数据,2010~2012年底,MEMSIC的总资产规模分别达到1.18亿美元、1.28亿美元、1.23亿美元,2013年6月底的总资产为1.2亿美元。

  而据华灿光电披露,即便是包含系统集成业务,MEMSIC在2015年底及2016年6月底的总资产规模也分别只有3.03亿元、3.5亿元,较2010~2013年的平均水平缩水超5成。那么,在私有化之后,IDG究竟对MEMSIC做过哪些运作?这些运作又是否有利于华灿光电中小股东利益?尚有诸多疑问待解。



(本文由证券时报网授权财新网刊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转载)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