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 > 公司快讯 > 正文
公司快讯

三湘印象牵手IDG资本及云锋基金 布局文化旅游产业

2017年06月05日 08:30 来源于 财新网

  证券时报网消息 之前更多投向高科技领域的风险投资基金,这次将目光瞄向最传统的文化旅游产业。

  近日,三湘印象(000863)公告称,其与上海云锋新创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下称云锋基金)、IDG资本投资顾问(北京)有限公司(下称IDG资本)签订《关于开展文化旅游相关领域投资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各方将成立项目联合工作实施小组,推动优秀旅游演艺项目的投资管理;具有稀缺性特质的文旅项目整体投资运营;共同整合文旅项目和旅游演艺项目等。

  “突然有种亲上加亲的感觉。”云锋基金创始人虞锋向记者坦言。早在2006年,IDG资本联手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三位中国导演设立北京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观印象),开发了“印象”、“又见”等旅游文化演艺品牌;2010年云锋基金入股观印象。去年5月,三湘股份成功收购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100%股权,更名为三湘印象。

  在他看来,正是基于这种紧密的资本运作纽带,让三家机构依托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强智慧旅游领域合作创造了巨大操作空间。

  熊晓鸽向记者表示,对于将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入传统文化旅游项目,自己也思考了很久。

  “此前我也和张艺谋讨论过这个问题。”他告诉记者,比如很多旅游文化演艺品牌都拥有很高的品质口碑,但在客户体验领域还有很大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如果风险投资基金一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协助旅游文化演艺品牌植入更多高科技解决客户体验痛点,文化旅游这个风口还迎来新的发展时代。

  在业内人士看来,要将高科技融入传统旅游文化演艺项目形成新的业务发展模式,绝非易事。毕竟,多数旅游文化演艺项目都落户在5A级景区,从票房分成、到场景布局、商业模式开发都受到景区管理方的“约束”。

  记者多方了解到,此次三湘印象与IDG资本、云锋基金除了讨论发起成立专项基金,共同投入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还将探索文化旅游发展的新模式。包括将旅游文化演艺项目从5A景区迁入城市中心地段,建设能融入高科技的演艺场所创造新的客户体验,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塑造城市旅游的“新名片”,最大限度发挥文艺演艺+旅游+商业地产运营的协同效应。

  “目前,我们还没有具体的合作项目落地,不少潜在项目正在沟通协商。”一位接近三湘印象的知情人士透露。

  破解文艺演出的客户体验痛点

  三湘印象董事、总经理、观印象董事许文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坦言,当时三湘股份之所以引入观印象并更名为三湘印象,主要目的是借助旅游演艺产业塑造房地产业务新发展模式。

  资料显示,经过10多年发展,观印象成为国内文化演艺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由张艺谋团队创作的“印象”等系列作品年票房收入逾10亿元,每年吸引数百万观众。

  “在互联网电商冲击下,人们越来越习惯线上购物,不大愿意到线下商场购物。但我们也发现,在消费升级大浪潮驱动下,文艺演艺正吸引越来越多客流,如果能将商业地产开发运营与文艺演艺结合起来,无疑能给地产业务带来新人气与商业价值。”许文智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文化演艺对商业地产客流提升起到不小的助推作用,但随着各地都在开发建设新的文化旅游演艺项目,客流不可避免地“分散”;与此同时,多数旅游演艺项目落户在5A级景区,其商业地产运营被纳入景区统一规划,无形间也束缚了“文化演艺+旅游+商业地产运营”的操作空间。

  熊晓鸽认为,这些制约更多是“外部因素”,这条产业链能否发挥协同效应创造新商业模式,最大的“内部挑战”是如何完善客户体验。比如旅游文化演艺项目多是露天演艺,一遇到雨季观众不得不冒雨观看,客户体验就会下降;不少演艺项目缺乏字幕,影响部分观众的观看感受。

  “这还是比较基础的客户体验需求,更高层次的良好体验,需要建立高科技与文化演艺内容的结合,如何让观众拥有更好的视觉冲击力等。”熊晓鸽直言。

  虞锋对此感同深受,文化旅游作为一个风口,若迟迟不能解决某些客户体验痛点,它迟早会被其他文化旅游模式所替代。

  “这也是我们再次坐在一起,讨论如何依托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等新技术探索智慧旅游的最大原因之一。”他向记者表示。比如不少商业地产缺乏用户消费行为数据的收集分析能力,无法将文艺演艺带来的巨大客流“转化”成新的商业模式,只能将盈利模式局限在“收租”与“演艺门票分成”两个层面,浪费了大数据所创造的新业务发展空间。

  一位接近三湘印象的人士透露,其实三方围绕大数据技术开发智慧旅游项目进行了初步的沟通,包括三湘印象与IDG、云锋基金投资的大数据分析机构开展合作,向旅游文化演艺品牌提供会员制服务,为相应商业地产建立自己的用户数据库,逐步将客流转变成会员,提高用户忠诚度同时实现精准营销等。

  “目前,很多基于智慧旅游的新业务模式还在探索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落地。”他直言。

  塑造文化旅游项目资源整合新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三湘印象与IDG资本、云锋基金此次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也让这两家风险投资机构拓宽了项目退出通道。

  据三湘印象公告显示,在合作期间,各方在文化、旅游以及相关领域投资的项目需优先选择对方作为业务合作伙伴。

  虞锋并不否认,这的确给旗下文化旅游相关项目退出带来了新操作空间。“但是,我们更希望能以此作为一个文化旅游项目资源整合开发的平台,建立相应的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库,开发扶持更多优质项目。”他向记者坦言,尽管文化旅游产业趋于火热,但这个产业最大的发展瓶颈,却是既懂文化演艺创作又了解项目商业运营的人才并不多,而这些人才恰恰是决定一个旅游文化演艺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

  在业内人士看来,旅游文化演艺领域人才瓶颈的出现,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大学没有设立专门的学科,不少人都是“半路转型未来”,主要由一批具有商业运营头脑的导演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言传身教;二是待遇福利激励不足,比如多数文化演艺项目导演编剧主要拿固定工资,以及少量的股权激励,令他们感到商业开发与自己演艺项目“关系不大”,没有动力将文艺演出与商业运营很好地结合起来。

  “如果我们能打造一个文化演艺旅游项目资源整合的平台,让这些项目引入高科技、新商业模式创造新发展空间,给相关人员带来更丰厚的待遇,那么整个文化旅游产业不但拥有更大发展空间,观众也会从中受益得到更好体验,商业地产得到更多收入。”他表示。

  有业内人士指出,诸多投资机构参与文化旅游领域开发的更大算盘,或许是借助文化旅游这个风口涉足商业地产开发运营,获得更可观的房地产投资收益。

  “我们不会直接参与商业地产开发,而是围绕文化演艺IP内容进行新业务模式的运营探索,至于商业地产开发,还是让专业机构与人才操作。”一位云锋基金人士对此解释称。



(本文由证券时报网授权财新网刊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转载)
版面编辑:李丽莎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