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 收藏
  • 打印
  • 放大
  • 缩小
  • 苹果客户端
  • 安卓客户端

中移动人大代表呼吁利用信息技术防治大气污染

2013年03月05日 17:07 来源于 财新网 | 评论(0
广东移动总经理徐龙、安徽移动总经理郑杰均提出,应多利用物联网、无线城市等信息化技术,提升大气污染的防治能力

  【财新网】(记者 覃敏)针对大气污染问题,来自中国移动的两位人大代表——广东移动总经理徐龙、安徽移动总经理郑杰均3月5日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应多利用物联网、无线城市等信息化技术,提升大气污染的防治能力。

  国内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是上述两位人大代表作出提案的注脚。自2012年冬季以来,中国连续遭遇大范围雾霾天气。2013年1月9日,一条深褐色的污染带从东北三省、北京、河南、山东向南,贯穿江苏、湖北、湖南等地,中国多地处于重度空气污染之中。2013年1月29日,超过七分之一的中国国土再度被雾霾笼罩。

  “目前,中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了解空气质量信息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徐龙坦言,在这种情况下,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是必然的。

  徐龙认为,提供制度保障和信息化支撑是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关键。徐龙的提案亦重点提及信息化技术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多种应用场景。

  据徐龙介绍,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建设环保物联网,采用“电子眼”监控污染源;可以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整合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实时监测空气中的PM2.5等颗粒物;还可以在公共场所安装移动电视终端,并通过手机客户端、手机信息播报等方式,实时发布空气质量监测和治理等信息。

  作为徐龙的同侪,郑杰也在提案中建议在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多采用信息化技术。郑杰表示,在防治大气污染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物联网、无线城市等信息化技术,譬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在重点排污企业建立“智能排污自动监控系统”、利用无线城市平台发布空气质量指数、PM2.5污染指数等指标。

  郑杰还建议,一方面要提高社会对PM2.5危害的认识,一方面要加强对PM2.5污染物的研究,同时加大各级财政对PM2.5监测的专项投入,开展针对PM2.5污染的源头综合治理工作。

  整体来说,徐龙认为,在完善的法律制度框架内,要深入挖掘信息化技术的价值和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环境检测更精准、信息发布更全面、污染防治更有效、大众应用更贴心”。■

  

  更多报道详见:【专题】2013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全选

新闻订阅:订阅后,一旦财新网更新相关内容,我们会第一时间通过发邮件通知您。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