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司 > 要闻 > 正文

港大研究揭示胃癌早期突变机制 有助识别高风险群体

文|财新 文思敏 发自香港
2025年04月14日 18:48
研究者表示,这些突破为对抗胃癌带来新希望,可能彻底改变患者的预后与临床实践
港大医学院研究团队近期两项创新研究在理解胃癌最早期发展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有望改变现行的胃癌预防策略。研究团队成员包括梁雪儿教授(前排中)、罗英杰教授(前排左)及甄凯宁教授(前排右)。图:香港大学

  【财新网】胃癌是全球最致命的癌症之一,在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的发病率极高,且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病理学系的最新研究,发现胃癌的早期突变以及“肠化”病变产生胃癌细胞的机制,有助于医学界评估筛查胃癌高风险群组,并改变现行的胃癌预防策略。

  在香港,约有15%的人口因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而引起慢性胃部炎症,持续的炎症可导致癌前病变,出现俗称的“肠化”,即“肠上皮化生”。随着胃镜技术的普及,“肠化”这个胃镜检查的专业术语也走入大众视野,“肠化”往往出现在胃部发生炎症后,胃黏膜在反复修复过程中黏膜发生变化,使得部分胃腺上皮变为肠上皮。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公司股价走势、结构人员变化等投资信息。

责任编辑:王端 | 版面编辑:鲍琦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