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胃癌是全球最致命的癌症之一,在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的发病率极高,且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病理学系的最新研究,发现胃癌的早期突变以及“肠化”病变产生胃癌细胞的机制,有助于医学界评估筛查胃癌高风险群组,并改变现行的胃癌预防策略。
在香港,约有15%的人口因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而引起慢性胃部炎症,持续的炎症可导致癌前病变,出现俗称的“肠化”,即“肠上皮化生”。随着胃镜技术的普及,“肠化”这个胃镜检查的专业术语也走入大众视野,“肠化”往往出现在胃部发生炎症后,胃黏膜在反复修复过程中黏膜发生变化,使得部分胃腺上皮变为肠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