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走向双输结局?除了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的继续游说,近期的关注点在政府和外交层面
国资委对于此次注资采取了十分低调隐秘的态度,但这与其代表全民履行出资人的职责并不相符
机动车污染治理,一方面在于汽车排放标准的提高,一方面在于燃油品质的改善。在中国,油品质量标准滞后于汽车排放标准,是长期以来的怪现状
关键仍在下游的电价改革
欧洲不可放弃,但新兴市场愈发重要
这场持续了十个月的收购战以收购联合体撤回要约收局,但却并不能简单视为民企对央企“自卫反击战”的胜利
元老弃去,机构唱衰,比亚迪前景再度迷离,电动车成为其成败的关键
地方政府不仅不是光伏产业的“救星”,而且是光伏产业陷入如今困局的罪魁祸首
民企在调度方面能否享受公平待遇仍是问号;吸引民资进入电网领域,改变电网盈利模式是关键
价格只是中国式收购中的一个因素,很大程度上并非决定性因素。中燃被各方觊觎已久,背后利益更错综复杂,新奥“不提价”只是收购战的小插曲,好戏恐还在后头
陕地电与山东魏桥集团与国家电网的冲突,显示了自下而上挑战输配售电垄断的一种可能
参与方观望情绪浓厚,国际矿山的加入并不意味着会将一定量的铁矿石放在这个平台上
成品油价改,真正的改革不在如何调价,而在于打破目前的双寡头垄断,引入必要的竞争,并去除政府对价格的管制,由企业自主定价
政府工作报告将“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中的“制止”改成了“防止”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难以推进的情况下,解决现有的发电企业亏损等问题多依赖现有的电价形成机制,涨价是主要手段
众多不合理的政府干预仍然存在,影响了目前对于煤电关系的处理